明朝吧 关注:699,410贴子:12,518,971

请教透史现真关于明朝的十几个问题,之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来想着问透史现真明朝的十几个问题,在一个帖子里即可。
没想到问了还不到3个,整个帖子莫名其妙的被删了,投诉找回来麻烦,况且能不能要回来,谁知道呢!
还是分开为好,免得一网打尽了。
上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8295211939?pn=1)为问题之一:简单的无厘头式。
1 。明朝最坏,明朝最愚蠢的女人分别是谁?答案是明孝宗的皇后,张皇后。
2 。明朝最聪明的大臣是谁?答案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3 。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是谁?答案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这个帖子为之二,多一点:粗略的明朝史,
1 。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朝史?
2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3 。明朝十几个皇帝,怎么样去研究他们,人太多记不住,能忽略几个吗?哪几个?
以及明朝的后末期。
1 。王和孙的山海关之争,到底谁是对的?
2 。明朝灭亡最大最直接的责任人是谁?不会就是这位爱国将领吧?
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IP属地:德国1楼2023-10-15 14:13回复
    网友朱定傉:
    我记得“问题1 。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朝史?”是你提出来的。
    难道你没有觉得这个问题很过分或者愚蠢吗?明朝,从洪武到崇祯,276年的历史,俺大清花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创作出宏伟大作“明史”,你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我看你脑子有点抽筋了,十几个皇帝,每人一句话都是十几句,更何况要说整个社会。
    照我看来,一二十句话都不可能,一两百句还差不多。
    本人读了近20年的书,混到了研究生学历,有一个体会:写长篇大论很难,可要是写成短小精干似乎难度更大。当然了,这你是体会不到嘀。
    网友“断_拖鞋”:
    问题2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问题3 。明朝十几个皇帝,人太多记不住,能忽略几个吗?哪几个?
    这两个问题被你一下子就回答了。高论!层次分明,很有见地,你同透史现真一样,一二三四,清晰明了,高手啊!绝不是那些放嘴炮喊口号的人可以比拟的。
    以后还请多指教!


    IP属地:德国4楼2023-10-18 17:04
    收起回复
      网友朱定傉:
      看到了吧,高手就是高手,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有类似的道路走过,才有类似的体会。
      你滴,明白?
      你是不会明白滴!干脆告诉你为什么文章长反而得不到高分的奥秘吧。
      我当初傻傻地问我的助教,他毫不客气地回答:教授们的时间很宝贵,你那懒婆娘的裹脚布,纯粹是浪费他们时间,消耗他们的生命,还想得高分?
      另外,如果能简短地概括一个朝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简单的结论是一座指路明灯!


      IP属地:德国10楼2023-10-24 15:22
      收起回复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笼统,我看你跟透史现真都白学了。一点没有长进。
        我现在明白了,透史现真把我们提的十几个问题进行排列,其分门别类是按照由浅入深进行的,以前讲的可能是现在的铺垫。
        还记得讨论谁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吗?明宣宗扶植起了宦官集团。
        再来看三股势力中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里面有:藩王,文臣,武将,外戚,宦官。。。
        藩王也就朱棣咸鱼翻身,正德时宁王冒一冒,就被王阳明干掉了,其余都被当猪养着。所以明朝藩王势力几乎没有。
        武将勋贵集团,在土木堡被打断了脊梁骨,从此以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外戚,只有明孝宗的张皇后,娘家人嚣张跋扈,成不了气候。
        宦官集团,看着厉害,实际上是皇帝身边的工具人,依附着皇帝,和皇帝休戚与共的。
        这么一来,明朝能和皇帝掰手腕的只有文臣集团,是一家独大的统治集团的掌控者。
        所以,唯一的答案应该是:
        明朝历史就是皇帝与文臣集团相斗的历史。


        IP属地:德国20楼2023-10-31 17:20
        回复
          你们老家伙吹牛,居然敢说文化小革命?胆真肥!不过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我记得透史现真说过,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要掩盖历史了。
          明英宗以前,皇权鼎盛的皇帝都是被扣屎盆子的皇帝:洪武,永乐,宣德。而夹在中间的二位自然成了政治清明,仁慈之主。失败的建文,能力差,可品行好啊!
          过去我一直迷糊,皇帝不上朝,他们要骂懒惰,懈政,荒废朝政;可人家崇祯多勤劳,也要拼命诋毁,很矛盾啊。现在看来,不矛盾:凡是听他们话,才是圣君;凡是想争取皇权的,都是昏君,挑不出毛病,那就从品行,私德,能力入手,总能抓到一条小辫子来抹黑。
          好啦,明朝的历史,就是皇权与臣权的斗争史。一句话,高度地总结了明朝,不能展开说了,要是展开我们都会被枪毙,就到此为止了吧。


          IP属地:德国23楼2023-11-06 12:44
          回复
            2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只有你来提了。
            答案无非是:前,中,后了。就是前期,中期,后期。
            至于具体的时间,我看上面的网友“断_拖鞋”说的很详细,我完全赞同。


            IP属地:德国25楼2023-11-09 14:44
            回复
              c.妖书案。d.挺戬案。知名度不怎么高,影响也不怎么大,不怎么深远。排除。
              e.三大征。f.萨尔浒。知名度高,影响大而深远。但这是对外的,不是内斗,排除。
              b.不上朝办公。二十来年了,但不代表万历就不办公,人家在家办公有何不可?与文臣斗气的同时,国家大事他可没落下,这也分不出个输赢来,也不能算。
              那就剩下a.立太子了。万历不喜欢皇长子,不肯立他为太子。但文臣就偏要死保皇长子,也斗了十多年了吧?最后万历输了。标标准准的皇权斗不过臣权,影响极其深远。
              就是它!


              IP属地:德国30楼2023-11-21 20:21
              回复
                好,第2个问题,就到此为止了。
                再来看粗略的明朝史,里面,第3个问题:
                3 。明朝十几个皇帝,怎么样去研究他们,人太多记不住,能忽略几个吗?哪几个?
                我发现,透史现真可真有水平,把我们那十几个乱七八糟的问题,硬生生整理清晰,一点一点深入。你看这三个问题的次序,很自然,毫不突兀,他肚子里货真不少,我们要多挖点出来。哪怕口味重。


                IP属地:德国32楼2023-11-25 19:46
                回复
                  我有点明白为什么明朝中期的皇帝不容易记住了。
                  别的朝代大多父死子继,可是明朝兄终弟及的特别多,明宪宗的上一辈,下二辈,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里面的情况还多种多样,有搞正便的,有复辟夺回皇位的,有没了儿子连带孙子的,有为老父争取权益的。
                  看上去很乱,但搞清楚这些,不是就把明朝中期记住了吗?似乎不难了。
                  另外请教透史现真:谁能请示躺在棺材里的明宪宗呢?烧纸?写青词?还是打电话?明宪宗又怎么回复的呢?给所有的大臣托梦?你写这段话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吧?


                  IP属地:德国52楼2023-12-07 14:59
                  收起回复
                    你吃了肉,却把骨头让给我。要不是透史现真留下2个抓手,我还真啃不下来。
                    2个抓手把明朝中期也切为3段,这样就方便多了。
                    容易记的是嘉靖,这位爷可是大名鼎鼎,他后面只一个隆庆,再后就是万历。
                    难的是嘉靖之前,为此透史现真透史现真再给一个抓手:明宪宗,成化。
                    成化,我死记硬背下来,勉强过关。发现他前面稍好,只有老爸与叔叔,顺序却是:老爸,叔叔,老爸(复辟)。后面则是:大儿子,大孙子,次孙子(次儿子死了,就给了次儿子的儿子:嘉靖)。
                    我的头又有点晕了!
                    用学历来总结搞清明朝皇帝:
                    幼儿园:洪武,永乐;崇祯。
                    小学:洪武,建文,永乐;天启,崇祯。
                    初中:洪武,建文,永乐,宣德;万历,天启,崇祯。
                    高中: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大学: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成化,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研究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锦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IP属地:德国55楼2023-12-13 15:51
                    回复
                      好吧。这个问题到此结束。
                      现在进入下一大类:明朝的后末期。一共3个问题:
                      1 。王和孙的山海关之争,到底谁是对的?
                      2 。明朝灭亡最大最直接的责任人是谁?不会就是这位爱国将领吧?
                      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问题1 。王和孙的山海关之争,到底谁是对的?
                      王和孙指的应该是王在晋,孙指的应该是孙承宗吧?
                      山海关之争,是指王在晋认为应该放弃关外,死守山海关;而孙承宗认为关外不可弃,用堡垒战术,沿着海岸线一路修建城堡,直到辽河,到底谁是对的?
                      两人对后金的战略截然不同,一个保守,一个进取,天启采用了孙承宗的战略,让他经略辽东,而王在晋去南京吃老米饭养老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元芳,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也是你提的。


                      IP属地:德国58楼2023-12-16 16:19
                      回复
                        “如果新城守不住,四万守军败退到旧城城下,你是准备开门让他们进来,还是闭关守城,看着他们死绝?!”
                        王大人估计被打懵了,半天没言语,想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话:
                        “当然不能开门,但可以让他们从关外的三道关进来,此外,我还在山上建好了三座军寨,接应败退的部队。”
                        我看你的脑子才是被打懵了!王在晋早就规划好了退路:山上的军寨,还需要“半天没言语,想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话”?
                        如果新关被攻破,旧关必定难保,因两地只隔八里,逃兵无路可逃,只能往关里跑,谁说的?可以往山上的三座军寨跑!
                        一个军事家,要估算打赢了如何,打输了怎么办?从上文来看,王在晋是合格的军事家,孙承宗是一个政客,军事上,他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而当年明月,强词夺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活脱脱一幅某部发言人嘴脸。


                        IP属地:德国62楼2023-12-22 14:00
                        回复
                          好家伙,孙承宗的奏章里,明明是王在晋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把孙承宗驳得“臣遂无以应”,孙承宗一五一十,详细上报,十分坦荡,毫不隐瞒。
                          一百年之后的明史,摇身一变,居然变成了孙承宗对王在晋的责问,主客颠倒,大变活人啊!厉害,太厉害了。
                          怪不得透史现真说“明史”是一部花百年之功编写的玄幻小说,以前我一直疑惑史书哪里来什么“玄幻”,现在看来,真是太玄幻了!
                          写“明史”的张廷玉那帮奴才们要是来为我朝写电视连续剧,那最佳编剧绝对跑不了!


                          IP属地:德国65楼2023-12-25 16:38
                          回复
                            是啊,满清的奴才,张廷玉们,揣着明白装糊涂,颠倒黑白,硬生生把抄“实录”的作业,变成了创作出崭新的文学作品。
                            现代的当年明月也算是个好奴才了吧?当然,玄同也能算一个。
                            可把话说回来,孙承宗与王在晋的对话以失败告终,他认可了王在晋战略的可行性,并且如实向皇帝上报。
                            那为什么最终天启还是否决了王在晋,启用了孙承宗呢?
                            我可不认为那是孙承宗是天启老师的缘故。


                            IP属地:德国67楼2023-12-29 17:31
                            回复
                              后金首都在辽阳,对山海关根本造不成威胁?那可不一定。
                              后金在深山老林的时候,也没有对辽阳产生威胁,后来辽阳和沈阳等辽河以东怎么都变成后金的呢?
                              所以,哪怕“后金首都在辽阳,对山海关根本造不成威胁”说得对,但也是不全面的。
                              后面还得跟上一句“对山海关够成潜在的威胁”,哪怕限制后金发展,威胁的趋势还是一点点增大的。


                              IP属地:德国71楼2024-01-04 1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