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吧
关注: 24,907 贴子: 181,920

21世纪是保卫《资本论》时代,吾人翘首以…

  • 目录:
  • 人文学科
  • 46
    本人对资本已经滚瓜烂熟,早以悟透一切资本问题,回答一切关于资本问题,欢迎有疑惑的读者踊跃提问,不需要举手的哦
    粹nn 18:58
  • 5
    ——《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 工资 第P616页第一段。 正在读第二遍《资本论》,想逐字逐句的理解原著,但是这段话有点费解,请各位师兄师姐解惑!谢谢!
  • 9
    近来,“新质生产力”这个新概念逐渐时髦并突然走红了,火爆了。 让人疑惑的是,与生产力相应的如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等会不会也会被冠以“新质”或者“新xx”而被“创新”?
  • 13
    我准备拜读资本论,奈何发现资本论有两版,我现在正在看第一版,但是有个不解的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资本的总公式中:资本在历史上起初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土地财产相对立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 1
    第六章,160页的例子。第一张图为例子,后两张为前后文
  • 0
    《资本论》的危机史观...
    1458dragon 3-31
  • 1
    (来源: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土豆说: 全员嗑药,人人摸鱼,全都在混日子,美国最后的工业明珠—波音,也要彻底陨落了。 波音说我哪里去找不嗑药的产业工人去? 他们不嗑药,怎么有精力生产飞机?打飞机还差不多! ……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 视频及文章链接请移步:巴尼特之死与波音之“药丸”
  • 7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马克思说:劳动本身不存在,它只是人的脑、神经、肌肉、骨骼,在进行有用活动的耗费;劳动本身不是价值,它只有在物化的凝固的状态中才形成价值。而我说:吾常想看看价值的形象。但从它的正面看,不见其容貌,到后面不见其尾;绕到它的两侧,无法窥其影;但它
    浪青a 3-27
  • 0
    你强调它的商业属性它就是商品,你强调它的生产属性它就是产品,你强调它的违禁属性它就是违禁品
  • 17
    生产时间短,生产季节早,就近销售的商品所有者,总会比那些生产时间长,生产季节晚,远地销售的商品所有者先进入市场。这样前者在后者成为买者之前就已经作为卖者出现。有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句话?我对这句话懂了90%,就那10%,我始终懂不了。
  • 17
    这二三十年工资是一直在涨的,但是物价也涨了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是两者都不涨而是两者都涨?
  • 31
    《资本论》第二卷,我刚阅读到第十章,马克思批判亚当斯密混淆了生产资本中的不变资本内部差别和商业资本的关系,即亚当斯密把商业资本所持有的商品看做流动资本。而前面马克思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定义是,固定资本是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由提供的商品销售一份一份的补偿。而流动资本则是由每一份商品的销售一次性补偿。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规定其实是生产资本不变资本的内部规定。可我却发现,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增值过程,即
  • 1
    《资本论》一二三卷PDF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TjulmvdlRpRSo03F0N6MA 提取码:mzcy
    离iijjj 4-16
  • 96
    当前认为劳动价值论过时的声音甚嚣尘上,但是从理论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声音可能都没有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价值理论究竟是研究什么的? 【全文阅读链接】 网页链接 《田磊:某些人攻击劳动价值论,是不自量力,更是找错了对象》
  • 1
    2月2了,刚与朗总喝酒烧香拜佛 ,清:释迦摩尼呵Karl Heinrich Marx的智慧与我同在
    枫树脚 3-11
  • 1
    读田磊《警惕要素价值论这一最低级的价值理论在更低水平上腐烂地复活》 网页链接
  • 6
    网页链接 《“沃尔玛人民共和国”中的计划经济,离社会主义还有多远? 》 ………… 【本文选编自《资本巨头正在采用计划经济,但它离社会主义还有多远?》,略有修改。原(译)文由土逗公社原创首发网页链接 】
  • 3
    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比如一个木梳子是由我自己劳动产生,为我自己使用,那么这把梳子有使用价值,就不能称之为商品 如果一个数字是由工厂生产,但是是报废梳子,因为他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能称为商品 那如果我从工厂里购买了报废梳子,将木材点火使用,那么这个报废数字能不能称之为商品? 能吗? 或者说从这里开始,他就拥有了使用价值
  • 52
    且看世界诸顶级公司如何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摘自澎湃思想周报2019-04-08】 Verso今年三月出版的新书《沃尔玛人民共和国: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如何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书封 亚马逊公司 CEO 杰弗里·贝索斯和斯大林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建立了两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央计划经济。有什么比“五年计划”更能体现贝索斯精神的商标“Get Big Fast”的呢?由于其先进的物流和协调的供应链,亚马逊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300亿美元。而亚马逊仅
  • 7
    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 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 3
    《资本论》学:由“商品两仪”开始|——也论价值剥削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3rs5cJ3Qk2j-W91PthwZpQ
  • 16
    美国共产党(“美共”):CPUSA 1919年成立 美国革命共产党(“美革共”):RCP,1975年成立 2024年2月26日,Revolutionary Communists of America 在美国纽约成立。该怎么翻译这个政党名呢? 不管怎么说,还是祝愿他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
    请同志们解答一下,这里说的分工这个论证,我感觉有些不懂,如果分工是一个工人做20份工作,这不就合并了吗?如果说分工后工作过于简单,为了竞争优势工人能做20项工作,那这不等于没分嘛,而且分工后不是应该是扩招了吗?为什么竞争还要加剧了?
  • 22
    马克思有个很著名的公式:W=C+V+M的公式,在资本论第一卷,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章节中出现,主要是说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换过程。很多人用这个公式解释劳动价值论,计算价值量。其实这个公式只是一种理念,说明资本主义存在这些关系,不代表这个公式可以直接拿来用。这个公式存在如下问题; 1、马克思认为C是所有生产资料,所以马克思在示例中,这个C的值都是十分巨大的。这种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厂房、运输机械(那个时候还没有
  • 3
    如何理解交换过程不可能同时对于一切商品占有者只是个人的过程,同时又只是一般社会的过程
    于勒888 2-25
  • 2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马克思是对世界产生了最大现实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资本论》被一再地重印、翻译和解读,虽然很少有人完整地读完过这本巨著,但它却成为无数人的信仰和行动的教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马克思,《资本论》有时也成为党同伐异的武器,在这个过程中,它变得越来越清晰。
    1458dragon 2-25
  • 0
    所有革命的到来都是无序的,除了破坏,还是破坏。只有在新的理论建构之后,方可导向一个清晰的革命目标。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定居伦敦,专注于《资本论》的创作。 1857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焦急地写道:“我现在发狂似的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1458dragon 2-24
  • 17
    各位大佬我现在高一,刚刚开始看资本论,目前第一部阅读到三十几页一天往往一个小时只能看十页多点读前十页做了一个小思维导图(现在好像找不到了)主要问题是理解不了他每个小段具体要论证和解释什么,不知道如何解决表情][图片]
  • 2
    面对《资本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我们现代人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 13
    《资本论》第三卷是一个思想的高峰,极为深刻和精彩。它以无可辩驳的逻辑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矛盾。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每一个资本家都在拼命地生产剩余价值(这是第一卷的内容),但由于无法满足实现剩余价值的各种条件(这是第二卷的内容),最终却无法把商品卖出去,从而实现剩余价值。构成商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其中,C用于购买生产所需要的各种
    枫树脚 3-19
  • 2
    “荣文”对马克思“形式规定性”概念的理解值得商榷。 “形式规定”或“形式规定性”是马克思从黑 格尔现象学中延用的范畴,指的是本质存在和本质关系与某种具有物质规定的物质存在(即“定在”)相 结合后形成的规定或规定性。 换言之,形式规定(性)由本质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两个方面构成。 如果把形式规定看作是一种生命存在和生命形式,那么,本质存在和本质规定就构成其“灵魂”,物质存 在和物质规定则构成其“躯体”
    1458dragon 2-21
  • 0
    作者以时髦形式解读马克思理论,其实越弄越糊涂,变成自己心中的无法定义得观念体系的纠缠。其实作者不如说明自己文章的方法论,需要解决一些什么理论的困惑和现实矛盾,马克思理论与时代语境的冲突,与现实传统的冲突,作者如何调和和构建,达到目的吗?尽量避免心理解读,人家读起来不知所云。现实意义何在,如果不成熟最好不要发表。
    1458dragon 2-20
  • 2
    作者既有中国传统的象数理论,又有道器还有存在主义还又德里达的场轮, 这些西方文人从科学中引入类比概念有多少价值?? 马克思得商品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劳动理论能够对现实情况那些具有解释力,那些无法解释,应该如何构建??!! 如何解决中国面对西方发展科学以及现实市场经济中如何保持人民共 产 党的主体性?! 如果没有生产工业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优势化解释,这些概念堆概念有什么价值,中国传统的概念,没有新中国就是一堆尸体
    1458dragon 2-22
  • 0
    有个人问我如何用货币收割一个国家!这个人可能在写小说需要一个收割观念。 然后楼主就提出了几个,供大家参考其可行性。 举例:美货币收割,前提必须实体货币大量发行世界各地,且它国承认。 第一种:无形收割。 无形收割就是,统计现实生产物资,通过大数据收集,当年或几年物资产出的量。来销毁或加大货币量。 如,今年产出突然少了。那就实际印货币。今年产出多了那就收回货币直接烧掉一部分。 第二种:有行收割。 有行收割就是
  • 50
    从别处看到的帖子中有如下交锋… A说:“锄头使农业生产力增加,所以就说多增产的产品应该全数归属于工具的制造者,农夫依旧得到使用锄头之前份量的产品。这很荒谬!” B则反驳道:“那么假设有一种金锄头,可以让农夫的生产效率翻十倍,那么该农夫显然愿意把多余收益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购买金锄头。” 您同意A还是B?为什么?请辨析… (假设该交易中农夫愿意拿出的“多余收益”远大于金锄头价值量;假设完全竞争市场)
    nsrf 2-15
  • 19
    本人阅读资本论前几页纸,总结出以下公式: 单个商品的价值=社会平均有效劳动时间=劳动量/社会平均生产力 当时我认为:比如一件上衣,生产出它所需的“劳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社会可以通过改变社会平均生产力——比如改进机器等方式——从而影响上衣的价值 但是我继续往后读看到了这段话:
    nsrf 2-21
  • 6
    谁是社会主义阶级者?
    1458dragon 2-17
  • 121
    今天跟老婆聊大宅门,聊到郑三蛋在白家闹。然后媳妇思维发散,问我什么是剥削。我说就像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户收利息就是剥削。 现在想了半天感觉站不住脚。我是个地主,我有空余的土地,我和你把租金谈妥,比如一亩地一百块一年。一年以后你给我租金,你拿走收成。这怎么就剥削了呢剥削在哪里?总不能这一百块的租金是剥削吧?连租金都没有,谁会闲的把地给你呀。。你因为拿出来一百块租地,家里有了吃饭的粮食,地主靠着出租土地
  • 9
    你在看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陌生名词,想着做一下笔记,加深记忆,刚才我回头一看,看了五页书,写了四面A4纸的笔记。各位大佬,你们都是怎么看完这一本书的?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技巧😓😓
  • 22
    在读了《资本论》第一章第一节计算商品的劳动价值,我产生了一个观点,不知是不是对的,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的劳动价值不断减少。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有人的工资和价值不变,有些甚至下降。对于这一观点,我想问一下大家怎么看?
  • 145
    今天,第一次来到资本论吧。各位尊敬的吧友好! 资本论,诞生于第三次浪潮以前。它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做出的伟大理论贡献。但是,在第三次浪潮以后,特别是著名的旧三论、新三论为代表的一大批方法论性质的科学诞生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重要工具。它们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人造卫星、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等,都得益于这些新的认识工具与认识手段。那么,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同样应当更进一
    shsyfsh 2-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资本论者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