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gdp吧 关注:165,490贴子:12,340,398
  • 11回复贴,共1

GDP万亿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出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6座万亿GDP城市及4个后备军的GDP之和达到53.75万亿元,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GDP,成为经济“顶梁柱”。在金融强国建设中,那些唤醒本地金融原力、构建实体与金融互促生态、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城市,获得了晋级的密码。
从金融竞争力看,京沪深居前三,但对比全球金融重镇纽约,在银行资产、资管规模、金融科技等方面均有较大进步空间,GDP和上市公司数量则差距较小,上海的GDP达到纽约的近6成,人均GDP为其1/5,上交所上市公司规模高于纽交所,但股票交易额约是其四成,总市值为其1/5。
杭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从“十三五”时期的140%,降到2023年的77.5%,财政结构优化,依靠产业和资本化程度实现了逆袭,坐稳金融实力第四城。
合肥、西安堪称“进步最大城市”,过去一年,其金融实力相较GDP排名分别前进了7、8名,为中部省会突围打造了发展样本。它们的晋级源于产业的突围和利用资本市场水平的提升。在新能源大潮中,这些城市抓住了机遇,规上工业增速和战新产业比重跃居前列,由此带来经济蝶变,人口加速流入。合肥、郑州、西安、长沙等中部省会近年成为抢人大战中的赢家。
苏锡常,则打造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双向奔赴的地级市发展样本。常州2023年刚跨入“万亿GDP城市”阵营,但其金融实力较GDP座次晋级了5名。苏锡常为制造业疏通金融血脉,聚焦先进制造、战新产业构建金融服务矩阵,畅通产业与资本对接渠道,进而实现经济的逆袭。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刘鲜花


IP属地:安徽1楼2024-05-13 21:45回复
    城市,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坐标,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城市,从湖南澧县古老的城头山开始兴起,到如今,已有683个城市星罗棋布于全国陆地海域。
    其中,GDP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堪称经济“挑大梁”的核心选手。
    2023年,中国内地已有上海、北京等26座城市GDP超过万亿元,还有唐山、徐州、大连、温州4个后备军的GDP接近万亿元。这些城市的GDP之和达到了53.7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一半。
    万亿GDP,意味着这些城市拥有蓬勃的产业活力和旺盛的金融需求。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尤其需要金融业为其注入澎湃动能。因此,观察这些城市金融生态的演变,具有风向标意义。
    那么,在这30座城市里,金融业如何伴随产业的集聚而发展,哪些城市因为唤醒金融资源、优配金融要素,助推产业领先?在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当下,有哪些城市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上有独到的经验可资借鉴?
    新财富在2018年首次推出“中国区域金融力排行榜”的基础上,今年将目光聚焦于GDP万亿级别城市,对其金融业发展的态势进行评估。
    为了更翔实地描绘这些城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中国金融资源的分布,我们对研究框架进行了拓展,通过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实力、资金总量、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人口吸引力共七个维度下的17个二级指标,客观计算各城市的单项标准化得分,加总得出最终结果后,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闪光点(表1)。


    IP属地:安徽2楼2024-05-13 21:46
    回复
      西安、合肥排名远高于GDP座次,青岛、泉州反之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二者共荣共生。金融业能不能发展好,取决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
      从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得分看,GDP体量位于前十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评分也大多能排进前十;GDP位居前三的北京、上海、深圳,同样摘得金融竞争力前三,只不过京沪位次略有不同(表2)。


      IP属地:安徽3楼2024-05-13 21:47
      回复
        按照金融竞争力总得分高低,我们可以把这30个城市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综合实力强劲的北京、上海、深圳,其得分均高于5分。这三地作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坐拥三大证券交易所,实力无可争议。
        第二梯队,则大多为强省会和直辖市,包括杭州、广州、苏州、成都、南京、重庆和天津7个城市。
        第三梯队,大多为中西部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包括武汉、宁波、合肥、西安、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济南和青岛10个城市。
        第四梯队,是拥有强大工业基础、民营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包括常州、佛山、东莞、温州、南通、大连、烟台、泉州、徐州、唐山10个城市。
        对比GDP座次,观察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能级,可以发现,第一名北京的金融力排名高于其GDP排名,且高于GDP第一名上海,这两座城市的GDP均达到了4万亿级别。深圳位居第三,与其GDP排名保持一致。
        在前十名中,杭州的两项排名差距最大,相较GDP座次,金融竞争力排位高了4名,仅次于京沪深;广州的金融竞争力排位低于GDP座次一名,南京则高出2个座次,重庆低出4个座次,位居第9名,成都和苏州的金融竞争力和GDP排名一致。
        第三梯队的城市,金融实力相当,其总得分仅相差0.45分。武汉的金融竞争力排在第11位,相较GDP排名退后2位;合肥和西安则排在第13和第14名,分别比GDP排位高出7名和8名;无锡、长沙、郑州低出1个名次;青岛更低出7名,金融实力排在第20位。
        第四梯队的10个地级市中,刚晋级万亿GDP城市的常州,金融竞争力居第一,相较GDP排名前进5个名次,温州也前进了6名,东莞和大连分别前进1名和3名。其余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均低于GDP排名,网红城市泉州低了7个名次,佛山低了5名。
        为什么不少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GDP不匹配?
        从七大维度的对比中,我们观察到,产业与金融互促共进,原本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底层逻辑。
        GDP高的城市,往往产业实力雄厚,上市公司多、资本化程度高,其中,民企发达的地方,民间资本也更活跃。有活力的产业也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人口流入,助推城市的存、贷款余额保持高位,从而吸引金融机构集聚,助推金融业增加值提升。比如,2023年,苏州、南京、宁波、佛山、常州等城市金融业集体“狂飙”,金融增加值同比增超9%。这些城市均有一个特点,即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转型升级快速。
        而金融机构的充分服务,又会滋养产业,拉高GDP,从而形成正循环。尤其是在创新为特质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发挥资金中介、交易渠道、价值发现、风险识别和定价等服务功能。
        新的发展阶段,那些更早觉醒,并构建起新金融体系的城市,无疑会赢得先机。比如,背靠丰富的科教资源,以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唤醒本地金融原力,集聚外部金融资源,激活战略新兴产业,合肥、西安均在2020年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而泉州、青岛尽管制造业发达,但更具亮点的金融创新或有待再上层楼。


        IP属地:安徽4楼2024-05-13 21:47
        回复
          合肥、西安晋级明显
          在省会城市的晋级中,南京、天津分别依靠长三角、京津翼都市圈的辐射,城市能级和金融实力不断攀升;而合肥、西安,则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人口流入,进而对金融业的需求增加,带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实现逆袭。
          南京、天津晋级,重庆人口减少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同处于江苏的南京,金融实力相较GDP排位前进2名,居第8。分指标来看,南京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本市场发展、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表现突出。2023年,南京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增速位居万亿GDP城市前列,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3.9%。
          在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上,南京有124家A股公司,总市值达到1.27万亿元,2023年以来新增8家A股公司。在民间资本活跃度上,南京也居各城市前列。南京已集聚各类金融、新型金融组织等经营主体超1100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30家,包括12家商业银行,2家券商和1家公募基金等,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导的多元化金融组织。南京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绝对额也居全国前列。
          在第二梯队中,成都的金融实力排在第七名,与GDP排名一致。2023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为255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6%,这一比例在中西部省会中居前列,其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居前,拥有18家商业银行、4家券商和1家公募基金;此外,其拥有A股上市公司118家,总市值为1万亿元。
          不过,重庆的金融实力排名相对于GDP低4名,在前十名中差距最为明显。数据显示,重庆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本化程度及人口吸引力等维度均表现不佳。
          2023年,重庆GDP为30145.79亿元,同比增长6.1%,总量居各城市第五。其中,重庆金融业增加值达259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6%,在GDP前十城市中处于低位。此外,重庆有78家A股公司,约为广州的一半,总市值为9077亿元。不过,2023年以来,重庆新增9家A股公司,居各城市前列。
          截至2023年末,重庆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万亿元、5.67万亿元,同比增长8%、9.8%,资金总量与苏州、南京等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不过,重庆的贷款余额高于存款,主要原因在于对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对金融的需求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口吸引力上,重庆表现不佳。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为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这是其自2004年以来,人口首次负增长。其当年自然增长人口减少了10.6万人,同时,净流出11.2万人。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目前来看,重庆、成都均已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但从金融实力来看,成渝地区都需要继续在各维度上提升实力。
          天津的金融实力居第十名,相较其GDP排位前进一名,其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金总量等维度上表现较为优秀。2023年,天津的金融业增加值为2249.8亿元,增长6%,占GDP的比重达到13.4%。截至2024年3月,天津拥有7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万亿元,自2023年以来新增3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同处“首都经济圈”的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
          在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个地级市的京津冀城市群,“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正加速形成: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5%。
          北京作为金融实力最强的城市,正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在这几个城市的比拼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实力强劲的地区,可以带动金融业增加值的贡献提升,进而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当地企业的资本化水平。
          武汉:亟需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
          第三梯队的10个城市中,有7个省会及宁波、青岛两个计划单列市,无锡则作为地级市入选。这些城市的金融实力总得分差距不大,均在2.86到2.41分之间。
          虽然在这一梯队中,武汉打头阵,但其金融实力排名相对于GDP排名,低了2个位次。其主要在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等指标上表现不佳,显示金融生态不够完善。
          2023年,武汉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0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由此,武汉成为华中首座、全国第九座GDP站上2万亿台阶的城市。
          作为中部重镇,武汉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电子设备、汽车等主导行业支撑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495.4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5%,新兴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向上跃升的重要推动力。此外,2022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紧随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之后。
          2023年,武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11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11%,这一比例并不低。但在资本化程度上,武汉有79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395.1亿元,比同跨入2万亿GDP阵营的杭州少150家,总市值不及杭州一半;2023年以来,武汉新增3家A股公司,不及万亿GDP城市新增均值的一半。由此看,武汉在民间资本活跃度上处于较后的位置,与成都、合肥等城市形成差距。
          合肥、西安突围,为进步最大城市
          近年,合肥频上热搜,合肥成为“人口增量第一城”也火出圈。2023年末,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85.3万,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表5)。合肥也由此成为最接近千万级人口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的人口增量中,除1.8万是自然增长外,其余20.1万均为流入人口。
          合肥不仅人口加速增长,人才也加速聚集,呈现“两个加速”。2023年,合肥新进站博士后近100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超8万人,特别是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地近3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达到近100万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城,所以盛民也。”人口规模,是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折射。这些年,万亿GDP城市的人口变迁,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新一线”“强二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在加强,人口引力最强的城市由一线的北上广深转移为合肥、郑州等中部强省会。
          其二,产业兴,则人才聚。经济有突破、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好的城市,人口吸引力也居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和互联网等产业带动就业明显。
          长远来看,当城市“抢人大战”越来越卷,要真正吸引人、留住人才,还是要靠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人口增量第一城”合肥,在本次金融实力的角逐中,位居第13,相较其GDP排位高出7名。合肥晋级的密码,除人口吸引力居前外,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等指标在全面加强。
          2023年,合肥GDP达到12013.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为1166.7亿元,增长8.7%,占GDP的比重为9.2%。合肥拥有83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7000亿元,2023年以来新增了8家A股公司。此外,在民间资本活跃度上,合肥制造富人的能力也居前列。作为“风投之城”的合肥,创投市场也十分活跃。
          合肥金融实力的晋级,靠的是产业的焕新。2023年,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10%、居万亿城市第三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7%、居万亿城市首位。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四上企业”首次突破万户,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万户。
          近年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接近六成,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达22户。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能车产量达74.6万辆,同比增1.4倍,居各城市前五,汽车总产量达134万辆。
          西安的晋级也有迹可循,其金融实力相对GDP排位,晋级8名,居第14位。从各指标来看,西安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金总量、资本化程度、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均表现均衡。
          2023年,西安GDP为12010.7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达1291.23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截至2024年3月,西安拥有63家A股公司,总市值近1万亿元,2023年以来新增7家A股公司。此外,西安有25家商业银行、3家法人券商、2家基金公司,金融机构实力较为强劲。在资金总量上,西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3.5万亿元,位于各城市前列。
          西安的突围同样归功于产业。2023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制造业增加值达2321.8亿元,增长8.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8.38万辆,增长25.9%;充电桩产量49.76万个,增长123%;集成电路产量64.96亿块,增长12.6%。
          如今,西安已形成以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在此落地的有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不过,随着这一产业竞争加剧,西安仍需进一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在人才吸引力上,西安这几年均可圈可点。2023年末,西安常住人口为1307.82万,比上年末增加8.23万。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新增12.29万人,居各城市第四位。西安人口的持续增长,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发展机会,中西强省会也开始能留住人。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金融实力居第16、17名的长沙和郑州。不过,近年人口吸引力居前的它们,金融实力较GDP实力低了一名。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为1042.06万,新增18.13万人,居各城市第一,其2023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从金融实力来看,长沙在资本化程度、金融机构实力等指标上表现优秀,但金融业发展程度还需加强。
          同期,郑州常住人口为1300.8万人,相对于2022年末的1282.8万人,增加了18万人。由此,由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宝座易主,郑州正式上位。
          2023年,郑州GDP增速达7.4%,在26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第一。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3.8%、13.6%。在电子信息之外,随着比亚迪、上汽、东风、宇通等新能源整车项目的推进,汽车正成为郑州的又一个龙头产业。
          2023年,郑州人口和GDP增速上的强关联,再次证明了,一座城市要吸引人口,归根到底还得靠产业。从金融实力来看,郑州金融业发展程度较高,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1%,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也均超过3万亿元。
          不过,郑州的资本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其拥有39家A股公司,总市值为2611亿元,2023年以来新增2家上市公司。当地的民间资本活跃度不高,进入新财富500创富榜的人员数量在各城市中处于后位。在产业和人口突围的同时,郑州仍需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
          福州和济南的金融实力分列第17和第18名,相较于GDP排位前进一名,青岛则相较GDP排位退后6名,排在第19位。青岛虽然在宏观经济、金融机构实力上表现更为优秀,但在金融业发展、资本化程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2023年,青岛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不过占GDP的比重为6.6%,不及济南的8.5%。在资金总量上,济南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也略高于青岛。2023年以来,济南新增了5家A股上市公司,青岛新增了2家。不过,从存量看,青岛的66家A股公司,多于济南的48家。另外,青岛分别拥有2家法人券商和公募基金。
          如今,青岛提出要从“金融大市”迈向“金融强市”,其如何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值得期待。


          IP属地:安徽5楼2024-05-13 21:50
          回复
            2023金融业增加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3 22:37
            回复
              金融业增加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锅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金融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金融业增加值,按照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4个行业大类,分季度和年度进行核算

              金融业增加值是一个锅架,或地区金融业的总体经济表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3 22:38
              回复
                国外不是有金融指数排名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3 23:14
                回复


                  IP属地:安徽9楼2024-05-14 07:34
                  回复
                    除了北上深其它地区金融可忽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5-14 17:46
                    回复


                      IP属地:安徽11楼2024-05-14 21:16
                      回复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对城市GDP贡献重要。


                        IP属地:安徽12楼2024-05-14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