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儒家吧 关注:325贴子:133,176
  • 4回复贴,共1

【拜礼】九礼各不相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跪拜礼,自古便有。
在元朝以前,臣子对皇帝不行跪拜礼。顶多或坐或站行拜手(亦称空手礼)。
而当今电视剧却嗐搞(胡乱来),臣子跪皇帝的形式都搞到宋朝以前去了。
元朝时,蒙古族人统治者把奴隶制那一套搬到朝庭上来→臣子拜皇帝,由此开始。朱重八登基之后把元朝这臣子跪皇帝的形式保留下来。
九拜礼中,以稽首為最尊礼。
九拜礼名称各别,其义亦各别。
九礼各有九数。
一一一一一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一一一一一
本帖仅对稽首与顿首,浅说如下:
壹、稽首礼,属最尊之礼。对祖先(亡人)行三跪九稽首礼。行此礼时,男女有别。
弌、儒家传统:拜祖先(涵盖亡人中的长辈),男子跪拜时,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女子跑拜时,双腿并拢。无论男如跪拜时,先下右腿。男女皆先在手着地,再左手覆盖于右之上,掌心向下。头着于手背之上,行三跪九叩首,头于手背上停留一小段时间,谓之稽首。
(行稽首礼时,双手以夫子手礼形式,齐于眉间(意即平等)。而现实生活中,双手五花八门)
弍、给阳上人行稽首大礼时,先下左腿,右膝后着地。一跪一稽首即可,亦可一跪三稽首。或三跪三稽首皆可。
弎、释门稽首礼,与儒礼有所区别。双手合十(意為收摄散心,制心一处,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如来)双手示指伸直,上举与眉心平齐问询(平等意,询问自己一切过罪)。两足八字分开,前八寸(表行八正道),后二寸(表修行福慧二足),脚尖离拜垫三寸(表离贪嗔痴三毒烦恼,断除三恶道行为习气,乃至意不住三善道)。
跪拜时,右手掌心向下先着拜垫中蓮花中央处(意即抓住正法中心),左手后下,略向左前方着地,掌心向下(意即从凡夫众生中来),同时双膝自然大跨度分开(意即心包太虚)着地,膝盖着地后,同时头面着地(意即时时处处一切地皆无碍),右手前移与左手齐平,处于头所在处的两侧并向前平伸(左右两手位与肩宽相当→意即行力所能及之事),尓后双手反转,缓缓伸开双掌(意即通过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行为,乃至一切恶习气等,转凡成醒)承接究竟觉悟者福慧二足。起身时,先收双掌成握拳状,拳心向下回至头面两侧,伸开双掌,掌心向下(意即从聖贤善知识处所一切,回归一切众生处,利益一切众生,不分不别,无疲无厌)。撤右手回莲花中央处(掌心向下),起身、收左手丶起双膝、收右手丶双手合十当胸。
最后一稽首双手合十后,伸直二示指举与眉齐问询(问询自己如何改往修来)。
亖丶道教双足二八分开,取自释门,却作了别解,本帖不作言说。
贰、顿首礼,亦是拜礼中的尊贵礼。与稽首礼的唯一区别就是头在地的停留时间短。顿首普遍多用于鸿燕往来末后礼语。
稽首与顿首,皆称叩首。
此二种拜礼,方便称谓→五体投地(该成语出自中国释门)。
叁、空首礼(或拜手礼)
此礼,或正坐(双臀坐于双足根部,脚掌心向上)`或坐、或站姿时,双手于胸前中上部,而不至眉间处。行礼时,头微低下至手掌高度,谓之空首。
余后各礼,仁者们,有兴趣可自修自习。
原诸仁者,别掉进文字坑中就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1 00:19回复
    释门中,稽首礼无男女之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1 00:20
    回复
      愚人不知礼之实际,见形式而不知形式之外别妙趣,故而无有胡说八道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1 11:30
      回复
        礼之义大矣!后人要认真研究传承。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03 2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