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3,864贴子:70,850,638
  • 4回复贴,共1

司马炎和中国官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炎和三省六部:司马炎对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有重要贡献,司马炎是中国古代杰出战略家和政治家,对中国中央政府的集权发展有贡献。司马炎首创门下省,完善中书省和尚书省,在晋朝建立三省制,后来隋唐完善六部名称,形成中国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司马炎创立门下省把侍中提升到宰相地位,赋予门下省重要的权力替代三公执政。司马炎时代的贾充担任尚书令,因为眼疾,司马炎把尚书台提升为尚书省,设立省事吏,再加上中书省负责决策诏书,中国古代的三省制基本形成,隋唐基本沿袭晋朝的三省制,只是名称和部分职权有些变化,宋元明清虽然名义上有三省制,但是作用的地位有很大变化,执政权也有所变更。隋唐沿袭晋朝的六部制,只是在汉晋时期尚书台领导的部门数量是变化的,到三国曹魏基本形成六个部门,当时称六曹,各时期执政情况决定部门数量不同,汉武帝最初让司马迁担任中书令领导尚书时,是设立四个尚书,汉成帝时增加到五个尚书,和尚书令二仆射并称八座。晋朝时六曹开始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职能基本涵盖以后的六部,和以后历朝对应:吏部都是负责升迁任免官员;殿中是负责审判刑狱;五兵是负责军事;度支是负责赋税;左民是负责百姓徭役,到隋唐正式定名为吏部、刑部、兵部、户部、工部,以后直到封建制度灭亡都没变。司马炎时代客曹主外交异族事务,是后世的礼部职能,他重视农业,设立了田曹,所以晋朝的农业政策最进步,土地兼并情况被禁止,没有只重视百姓徭役赋税造成土地兼并,司马炎专门把农业设作六部中一个部门,这是晋朝没有严重土地兼并造成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司马衷时代更是在有左民一个负责民事的情况下,又增设一个右民,只是体现司马衷时开疆增加国土,管理更多百姓工作量增加,但仍限定是六曹。晋朝的建康政府中,把客曹改为祠部同样是负责外交更增加祭祀职能,后来发展到礼部。司马炎基本确立三省六部的体系,到隋唐固定下来,以后延续发展。


IP属地:北京1楼2024-03-14 20:07回复
    司马炎和副相制度:司马炎推动多相制发展,首创门下省完善三省制,有效增强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为管理庞大疆域和人口众多的晋朝奠定基础,为开疆做出制度贡献。司马炎建立的多相制有九位正宰相,也设立副宰相辅助执政。司马炎设立的副相非常灵活,对后世也产生影响。现代很多人对副相有误区,往往把副宰相和副职正宰相混淆,副职正宰相同样是正宰相,例如中书省的副职中书令同样是正宰相,尚书省的副职尚书仆射同样是正宰相。在晋朝的三省制中,有六位是正职宰相,三位副职宰相,但九人都是正宰相,但是一旦政务繁忙或疑难,同样需要副手辅助,所以司马炎又设立了副宰相。平尚书事的众臣在汉朝是众大夫等,在曹魏是侍中、黄门、散骑常侍等,到晋朝设立门下省和散骑省,门下省侍中成为正宰相,其他平尚书事的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中,司马炎会选择参加执政,辅助正宰相,成为副宰相的地位。司马炎首创副宰相的记载是山简传中,黄门侍郎王恂和庾纯开始到太极殿的东堂参加听政,平尚书事,这是平尚书事的大臣最早能到太极殿东堂和众宰相共同听政,平尚书事成为执政副宰相。晋朝的副宰相制度到隋唐仍延续,只是称呼改变,隋唐比晋朝是取消中书监和减少两侍中,晋朝中书省的副职中书令成为隋唐正职,中书侍郎成为副职,中书省的副职中书侍郎在唐朝同样成为副职正宰相,门下省因为减少两个正职,副职黄门侍郎也从晋朝的副宰相发展成正宰相,唐高祖甚至任命侍郎副职正宰相去兼正职,到唐太宗是发展晋朝的副宰相制度,同平尚书事成为加衔,出现很多参知政事等加衔宰相,到唐高宗设立同平章事等和平尚书事性质相同,都是具有副宰相的地位。宋朝保留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在临安又把侍郎宰相改为副宰相,废原副宰相尚书左右丞。元朝副宰相制度基本沿用唐宋的参知政事,副相制度在明清不再任用,有的职务发挥的作用类似副宰相。司马炎创建副相制度增加了执政官,完善了宰相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4 21:45
    回复
      司马氏和异族迁徙:司马氏领导统一开疆是习凿齿称赞的千载盛功,领导反分裂维护中国统一是进步历史功绩。司马氏不是异族乱华入侵的罪人,恰恰是防止异族入侵分裂。在晋朝乱华的异族中,匈奴是汉末从边塞乘乱攻入内地,最远攻过黄河打到陈留,后来退河内。汉魏都采取羁縻和监视,司马师和邓艾把匈奴从河内北迁到并州五县离洛阳远些。氐族也是在汉末从巴地侵入汉中抄掠行旅,百姓患之;羯族内迁是随屠各等北狄在汉末进入中原,也是不请自来。羌族在东汉前期就内侵,鲜卑族内迁中原晚些,异族侵略中原是中国历史常见的,晋朝才开始制定严格的内迁政策对异族迁徙进行管理。晋武帝时草原水灾,司马炎允许塞泥、黑难等两万落内迁躲避灾害,从这时起晋藩异族要迁徙和作战必须得到晋朝中央的批准。司马昭在草原扶持从大兴安岭北部南迁的拓跋部,司马炎时控制拓跋部,逐渐平定草原各部,消除草原民族南侵的威胁。晋朝的异族乱华几乎都是晋朝建立前内侵的异族,虽然这些异族祖辈、父辈都是忠晋,儿孙辈贵族因为个人野心而分裂叛乱。司马炎是制定迁徙政策的君主,司马衷是完善行政区的君主,都执行进步的迁徙政策,晋朝有分裂正是从破坏迁徙政策开始。巴氐从关中迁徙到汉中是朝廷许可,后又上书朝廷要求迁徙到巴蜀,朝廷是不许,但巴氐贿赂监察最终获得许可,益州刺史耿滕上书请求把巴氐迁出未果。司马腾联合拓跋部击败匈奴,逃出并州的匈奴退到蒲子,丢失原来规定其居住的四县,仅存蒲子县,也是让晋朝中央放松警惕的原因,在晋朝对异族迁徙和定居是有严格规定,拓跋部的猗卢上表请求派援兵到洛阳助战,司马越拒绝受粮少限制,也受异族迁徙需要朝议等制约。晋朝虽然攻灭匈奴、氐族、羯族等分裂割据,但是因为中原严重灾害,晋人仅十分之三四在中原,其余大部南迁,仍有异族以晋藩的形式获得内迁的许可,早期是鲜卑段氏、慕容氏,屠各靳氏、路氏等。司马氏也把华夏向异族聚居区迁,例如张轨和李暠等家族迁西部西域,卫操家族迁草原,增强了晋朝开疆能力。司马衷听江统的意见把异族小部落迁草原,刘琨把代北数县华夏内迁让拓跋部迁平城,吐谷浑内迁开疆青藏高原都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23 04:08
      回复
        司马炎对世家太好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25 20:24
        回复
          司马炎是士族,晋朝的世家和门阀是上升进步时期,腐朽落后的占少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2 0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