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案真凶吧 关注:63贴子:1,380

客观分析案子中的一些事,自己尽量客观,杠精勿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


IP属地:山东1楼2024-03-12 10:36回复
    昨天从另外一个吧过来的,
    自认为自己的一点看法还算客观,
    但那里秒现的杠精让我直接删了帖子,
    我说的是哪里大家应该都知道,
    是的,就是那个人均省级刑侦队长的某吧,
    看了这里的帖子大家应该也都是感同身受。
    这层楼重点说态度:就事论事,不要武断。
    在证据链无法坐实的情况下,
    推理也只是提供了某个思路而已,
    请勿说谁谁谁一定就是凶手。
    这样下定论的人就已经先入为主了。
    大家依据的信息来源,也不过是网上发出来的笔录、图片和采访视频,
    仅供参考,甚至无法验真。
    特别强调的是,不同人的口供,
    多数来自一个月之前的记忆,
    发生记忆错误实属正常,
    且还存在逼宫诱宫的情况下,
    由此细节推理出的结果,往往站不住脚。
    对这个案子了解了几年了,许多细节(还是来自口供)也都分析过,
    包括看大家不同的推理思路,
    感觉分析来分析去,还是会有各种变数的可能,
    所以现在已经失去了就口供还原事实的兴趣。


    IP属地:山东4楼2024-03-12 10:52
    收起回复
      还是聊点有意义的吧
      我想聊聊那把锁的事。
      看到许多推理有时会卡在门锁的问题上,
      我不臆测,也不说自己说的对,
      仅仅是,
      请注意:仅仅是根据亲身经历提供个锁的思路,请勿抬杠!
      我在上初三的时候,有位腾姓同学教了一个小技巧,
      就是用最常见的细钥匙环,先捋直,然后用钳子把上面4毫米弯曲20度左右,
      插入中小型普通挂锁,来回勾划,就能把锁打开。
      且有趣的是,这个锁经过几次勾划打开后,
      会越发灵敏,用铁丝勾开的速度完全不慢于用钥匙!
      这个小事无须编造,请杠精GUN开。
      当时同班比较要好的十个左右的男生,都以此为乐,
      去偷偷打开学校里带锁的报纸栏。
      由此我想,有没有可能凶手也会这个小技巧,
      平时用这种方式打开门锁去大便或小便,
      这个厕所成为他常用之地,某天还成为了抛S场所?
      PS:我年龄比张志超大几岁,距离他家40公里以内,为同市。
      而可以秒开的锁,在时间线上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了。
      是否为脚踹门也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何时去更换新锁,也变的不重要了。
      而换新锁是因为保洁员也能打开这把锁。
      再次强调,仅为个人推测,提供个思路,并非说事实如此,请杠精远离。


      IP属地:山东7楼2024-03-12 11:16
      收起回复
        二、聊聊高的男朋友的嫌疑
        这个案子已经是个悬案疑案,每位嫌疑人都有犯罪的可能,
        且每位嫌疑人都无法形成证据链,
        几乎是个死局了。
        每当看到有人言之凿凿地
        甚至还有个杠精说100%就是谁谁谁,
        顿时他自称的刑侦大关公的形象就灰飞烟灭了。
        张有没有嫌疑?有这个可能!
        王某波有没有嫌疑?也有!
        教职工有没有可能?仍有!
        校外人员有没有?概率小但还有可能。
        大概率并不一定就准确,
        小概率往往因是纸上谈兵、没有现实研判导致是个小概率。
        在此很想聊聊那位男友,
        为防止杠精攻击,特意说明:仅为推理的可能性之一,非结论。
        仅仅是提供个思路。有没有发现我这样反复强调很讨厌?
        是的,这是因为看了这2个吧有点失望的原因,
        原本应是都喜爱刑侦推理、又热心此事的正义同好的集合之地,
        却被这些省级刑侦队长们的自以为是相互诋毁而搞得乌烟瘴气。
        尼玛,就事论事不行吗?一个个跟好斗的小公鸡似的。


        IP属地:山东8楼2024-03-12 18:10
        收起回复
          继续聊这位男友。
          记得有个帖子说这位男友当天去吃席
          和女友同天失踪的概率极低,的确值得关注。
          因网上对这位男友的信息披露地不多,
          如果我下述推测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希望不是道听途说的信息)
          网上看到的信息是:ST发现后,敬茶去调查该男友,经多名吃席亲戚证明,
          此人当天一起吃席,且请假不止一天,因此判断没有作案时间。
          此处出现了点疑问:
          1.我们本地亲人去世,县城和乡村吃席时间一般是流水席,
          若不是流水席,那就是中午12点左右开饭。
          流水席一般至少是9点以后才有可能开始吃席(甚至9点我都是尽量往前说,其实10.30之后的更多)
          该男友是几点到的现场?谁人作证?(注意,父母兄妹不可以)
          一起吃席的人作证的时间是几点?恐怕至少是9点之后吧?
          2.有没有可能他一大早赶到学校,与高约在三楼见面?
          如果是他约,可以很通顺地解释为何高会出现在三楼。
          3.假定行凶后快速离校,冬天衣服容易遮掩,天又黑,即使有人看到他,
          要知道敬茶询问同学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能记得他那天没来的人应该都是少数人的模糊记忆,
          更别提当天6点左右来,6.30之前走了。
          4.凶手对高暴力击打头部,对其机械性窒息手段,
          并用刀划ST,看起来更像有怨气,而不像临时起意激情S人,
          而情变较容易解释这种愤怒
          仅是一个臆测,绝非结论,特此声明。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3-12 18:41
          收起回复
            三、关于办案人员的看法
            先说结论:一群GNYD!
            张若为凶犯,你们的潦草导致了多年后的国家赔偿,导致了S者家属的再次悲痛,还有真凶的彻底逃脱。
            张若不是凶犯,你们的潦草比上面多了1项:一个少年的悲剧人生.。
            这个案子,各种嫌疑人都是有概率的,无法100%下定论的。
            而现在唯一能给下定论的就是你们了,
            假如你们在看这个帖子,这样评价,一点也没冤枉你们。


            IP属地:山东13楼2024-03-12 21:29
            回复
              四、关于口供笔录
              这个案子,几年前把视频、图片、文字捋过一遍,最近再次梳理,仅为个人看法:已经乱套了,无论假定谁为凶手,每个人的口供关键点都存疑。
              即使当事人没有撒谎,没有被逼宫诱宫,回忆一个月前的事情,仅记忆偏差都足以质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3 02:44
              回复
                聊口供笔录这事前先说两个小例子:
                1.行人找路边一个老头问路,下巴一抬:哎,恒大怎么走?
                A老头撇了他一眼回答:一直往前走。然后再也不理。
                B蔫坏的老头特意指了个错误方向。
                2.行人表情平静,问:请问恒大怎么走?
                老头指了个正确方向:往那边走200米
                3.行人满脸堆笑:大爷,麻烦您个事儿,请问恒大怎么走?
                老头也笑:你往西边走200米,然后过十字路口后再右拐,走100米就到了。
                以上不同情景,实现在笔录上均为:我在路边向一个老人问路,他指了路。
                试问:你用笔录的这句话去倒推,又能还原多少真实场景?
                第二个例子是真实经历,我在上初三的时候,
                后面的胖子不小心把老式格子窗户的一块玻璃给碰倒了,
                玻璃是用油泥和钉子固定的,油泥早已干燥即将脱落,
                胖子只是轻轻一碰,先是油泥掉了,然后玻璃倒到外面窗台碎了。
                巧了,班主任正好进来看到了碎的玻璃,没看到过程。
                窗户虽然离胖子更近一点,但我是靠窗坐的。
                班主任进来后先用手指着我脸,口气不逊:这玻璃谁弄得?!
                我立刻回:我不知道!
                然后班主任又转向胖子,胖子也够坏地,有点无辜地摇摇头。
                最终以是风刮掉的处理。
                可知道我为何不说实话?
                现在分析,排名第一的是愤怒,来自青春期的叛逆:玻璃又不是我弄的?
                你凭什么第一时间用手来指我?这班主任一直我就挺讨厌他。
                排名第二的才是说出来是胖子,我不是落下不仗义的名声?
                排名第三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估计班主任事后也不知道真相。
                上面两段废话说完,我们来看公认的相对真实一些的
                杨某与王某波最早的笔录。
                杨某在11日的笔录里有句很重要的话:我不知道,我不认识他们俩。
                每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感慨好多。
                落实到笔录上是这句话,但你可知其中再也无法还原的真实?:
                1.我晚上9点多被你们带到公安局,你们态度这么凶,我妈立刻哭了,
                我爸满眼恐惧,我清清白白,操,人我都认识并看得很清楚,但我凭什么帮你们指认?
                2.我不叛逆,我也害怕,我看到那两个人,认识并看得很清楚,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说了对我没好处,不说啥事没有,我干嘛要说?
                3.杨先被询问,王某波后被询问,但两人中间有40分钟是重合的。
                两拨审讯人员中间会不会交换信息?从法医也参加审讯及各种违规骚操作看,
                这种可能完全有。审讯人员先从王某波那里知道出现了重要人物张某超,
                而后这个信息被分享给杨的审讯人员,在提示下,杨想起张某超,
                又因情绪紧张把某天在二楼见到张某超的场景给张冠李戴了哪?
                或在三楼见到的所谓的172的就是张某超,
                回宿舍后再次出门下楼又遇到一次张某超哪?
                4.张某超是杨的初中同学,他们彼此认识。
                王某波也认识张某超,还走近说了话。
                一个是在三楼见到的,一个是在二楼见到的,谁在撒谎或者是记忆错误哪?
                以上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就是:口供笔录仅为佐证旁证,不足为信。
                无法知晓是记忆错误张冠李戴,还是诱宫逼宫的结果,
                还是叛逆情绪刻意不配合,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不说......
                看到太多省级刑侦队长们的推理了,
                太多支撑点是从笔录(暂定网传的电子笔录为真,与手写原笔录完全相同)里的出来的,
                笔录里的各个细节多是一个月后的记忆,
                推敲起来,都会有多种可能,不一定站得住脚,
                由此推导出的结论又能准确到哪里去?
                人心里是这样想的,自己用语言表达时会有偏差,
                听的人解读又会有偏差,用手写的文字去记录,还会有偏差的可能。
                所以,轻口供成为全世界共识。


                IP属地:山东17楼2024-03-13 10:16
                回复
                  杨的笔录还算通顺,
                  下面王的询问就问题较多。
                  人物对话跳跃,上茬不接下茬,
                  询问细节粗糙,文字描述方式不通顺,
                  可见第一次在询问王的时候,
                  是位经验不足或文化水平较低的敬茶在做笔录。
                  要知道,王在这个案子里的重要性,说不亚于张志超都不过分,
                  而第一次的询问又如此地敷衍了事,非常遗憾。
                  不管第一次许多细节是记忆错误,还是叛逆对抗,还是敷衍造假,
                  还是刻意撒谎,在之后的询问都不愿意再轻易改变了。
                  我还是之前的看法,这段询问极其重要但又不重要,
                  因为里面的关键点都有存疑。
                  王的几次询问,都是粗糙了事,已经不想再吐槽了,
                  也懒得分析里面的问题了。
                  这里只说个有点意思的小细节:
                  王评价张:
                  平常怪逞能,好找个事,怪“柴”。
                  作为本地人,我估计一般人能看懂“好找个事”是“经常喜欢主动找茬”的意思,
                  你们可知道这个“柴”是什么意思?
                  这个“柴”是个挺有意思的形容词,
                  大约开始流行于1990年,其实到了2005年市区的人就已经很少说了,
                  05年的县城或农村可能还有人会说这个字。
                  或者换个说法,现在年龄小于30岁,即使是本地人基本也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柴有些黑话的意思,正经孩子一般不大会说,
                  基本算是有点小帮派有点社会黑道的人用来形容一个人“狠”+“痞”+“硬气”的意思。
                  我来举个例子:
                  1.听说你怪柴啊?!基本是挑衅揶揄对方的意思
                  2.我大哥在那片可柴了!基本是小弟吹捧崇拜的意思


                  IP属地:山东22楼2024-03-14 09:45
                  回复
                    郑重声明:昨天的确采用了别人的笔录图,
                    因为以为那张笔录图也是他从没药花园转载来的,
                    所以就下载贴出来了,不管是否涉嫌版权,我先道歉:对不起,已经删除。
                    的确贴图的意义不大,本就是画蛇添足,
                    熟悉案子的人都知道细节。


                    IP属地:山东24楼2024-03-14 09:52
                    回复
                      继续再说几句关于笔录的事情
                      先说个真实经历,我在1999年牵扯进一个刑事案子,
                      做了3个小时左右的询问笔录。
                      大家都知道gongan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询问需要2名以上敬茶在场对吧?
                      我来告诉你,从头至尾只有一名敬茶与我面对面。
                      看上面的文字,你们应该知道我表达能力还可以对吧?
                      但当最后需要签字时,我再重新阅读笔录时,
                      我当时的感觉是:这是我说的话吗?
                      在我一再坚持修改的要求下,
                      敬茶撕掉第一页,重新组织语言改写了一遍。
                      若是我文字水平低,阅读分析能力差,
                      没有修改哪?
                      我是在市区,张是在县城,
                      大概率上县城05年的办案的严谨程度不会比99年的市区强到哪里去吧?
                      这也是我看笔录时一直都会抱有质疑的态度,
                      当年县城敬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询问细节的思维不够缜密、用文字描述被询问人不够准确,都是客观事实,
                      笔录里掺杂了太多的人情世故,主观心理纠结和较量拉扯,
                      甚至是逼宫、诱宫、内部串供......
                      甚至后供笔录结束了,再去修改前供或他人笔录的可能,
                      所以笔录信息不可尽信。


                      IP属地:山东29楼2024-03-14 10:32
                      收起回复
                        对于笔录里的细节推理或时间线之类的讨论,
                        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现在基本没有多少兴趣了。
                        但我注意到吧里还在关注这件事的朋友们,
                        多数是外地人,
                        有个关于对话逻辑通顺的问题,
                        我觉得我作为本地人,方言上有点优势,可以简单聊一下。
                        王第一次笔录的原文:
                        ......我问那个原高一级13班的班长干什么的?他说没干什么,我又往他俩站的洗漱间门口往里看了一下,(当时天黑)没看见什么。我接着又问他俩人,“刚才是谁喊的?”他俩人说:“有女鬼。”我又问他俩干什么的?他俩说有美女,并对我说:“行了,别也没什么事了。”我就和杨同振一起回宿舍了
                        我把这段话整理成正常对话模式:
                        1.王:恁干什么的?(恁是方言,既可以指你,也可以是你们)
                        2.张:没干什么。
                        3.王:刚才是谁喊的?
                        4.张(或X超):有女鬼。
                        5.王:恁俩干什么的?
                        6.张(或X超):有美女。行了,别也没什么事了。
                        整理完,读一遍,是很不通顺的。
                        第4句和第3句之间是接不起来的,第5句和第6句之间是接不起来的,不符合正常人的对话逻辑
                        下面我编造(注意是编造!绝非还原原貌)一下缺失的话:
                        1.王:恁干什么的?
                        2.张:没干什么。
                        3.王:刚才是谁喊的?
                        4.张(或X超):
                        a.俺也是听到叫声过来的,不会是有女鬼吧?
                        b.我也不知道谁喊的,这里有女鬼吧?
                        5.王:恁俩干什么的?
                        6.张(或X超):
                        a.估计是有美女喊的吧?行了,别也没什么事了。
                        b.刚才是和一个美女闹着玩的。行了,别也没什么事了。
                        以上编造的用方言读,都是通顺的。但原文是缺失的。现在来看,缺失的信息又是很重要的。
                        到底是张也是听到叫声跑过来查看情况的?
                        还是如同第二天下午告诉王是和女朋友闹着玩的?
                        当时的场景是张两人,刻意堵住洗漱间门口,表情紧张地敷衍阻止哪?
                        还是刚与女朋友嬉闹完的一脸轻松哪?
                        还是这是王个人编造的?
                        (注:假定王和张都不是凶手,王的这段描述会和第二天高的失踪联系起来,记忆准确度会更高。
                        而张是一个月后再回忆,想不清楚是正常的)
                        唉,这鸟笔录,真是记录地莫名其妙!王的原话肯定不是这样!
                        用方言来说就是:恁望望恁写的,真是毛吊包!


                        IP属地:山东33楼2024-03-14 19:34
                        回复
                          关于张志超的笔录,以及几次笔录的修改细节,
                          看得真是辣眼睛。
                          最初看电视,张说是屈打成招,
                          当时还是有点半信半疑。
                          可后来在网上看到几次笔录的修改和F医的尸检报告,
                          当时的第一感受是,
                          一股浓浓的XXBG的味道隔着屏幕都呛人!
                          就如X超说的,对方是让他们做填空题,
                          按照尸检报告去一遍遍地去改呗。
                          张不是凶手,XXBG尚有理解的余地,
                          他若就是凶手,你这样没有遮掩地让他去做填空题,
                          不就是给他某天翻供提供了最好的证明?
                          张的笔录实在没有可研究的价值。


                          IP属地:山东34楼2024-03-14 19:44
                          回复
                            五、现场勘探和S检报告
                            关于这个,已经不能说是败笔了,
                            可以说是干脆没写作业。
                            从卫生间门到里面,接近于一个密闭空间,太多地方值得去勘验了:
                            踹门痕迹,撬门鼻痕迹,门鼻螺丝拆卸痕迹,
                            新锁上的指纹或生物检材,内外门把手,
                            地面的脚印痕迹,女孩的牛仔裤及腰带,
                            摆放整齐的鞋子和袜子,课本,
                            头上的玻璃碎片,麻袋上的,口舌及YD,
                            血迹,小木棍,是否第一现场,
                            为何一个月了ST没出现巨人观或明显腐败现象.....
                            若是全检查了,都查不出来痕迹,
                            这种大概率上是激情犯罪的密闭现场不会有第二种解释,
                            那就是:不是没有痕迹留下,而是你没有勘验能力。
                            没有这个能力,就去请有能力的专家,2005年的中国,
                            部分大城市的法医痕检学已经基本成形。
                            没有能力,而是参照S检报告去用电棍修改填空题......


                            IP属地:山东37楼2024-03-15 09:33
                            收起回复
                              目前案件资料公开极少,我们无从判断。类似所谓男友,除去在王男王女有提到外,几乎没有可考证的信息,例如他是否是死者男友或公安调查过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03-15 10: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