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吧 关注:1,650贴子:10,904

唐中后期后妃(繁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就想开这贴了,偏偏前几天不舒服
中后期大部分的后妃,尤其是连姓氏都没有的后妃基本都是宫女
宫女出身的妃子不代表漂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9 13:54回复
    唐朝皇帝是真能生,随便一个皇帝十几个闺女,十几个儿子,颜值是真普,谁跟你说宫女出身一定漂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09 13:56
    回复
      肅宗有十四子、七女。 其中十二子、三女生母姓氏存。肅宗后妃兩《唐書》入傳者有章敬吴皇后、張皇后和韋妃。
      (一)吴皇后(章敬)(建陵)
      長子代宗、和政公主生母。寶應元年五月庚寅,代宗追尊生母吴氏為皇太后。廣德元年(763)正月己卯,為吴皇后上謚曰“章敬”;三月二十七日,章敬皇后遷祔建陵。大曆二年(767)七月丁卯,宦官魚朝恩獻長安通化門外宅為章敬寺,以資章敬皇后冥福;大曆三年(768)正月乙丑,代宗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按:
      (1)章敬皇后之生平,兩《唐書》記載皆有錯訛,具體當為:開元十三年,玄宗賜吴氏等五名宫人與忠王(肅宗)。吴氏開元十四年生代宗、開元十七年生和政公主,開元二十年卒。關於其母子(女)的各種神異傳聞,當是其族人的杜撰和附會。
      (2)章敬皇后是唐代第一位以“掖庭衣冠子”身份得幸、母以子貴的追封皇后,因其生前僅為太子侍妾,很可能没有正式后妃名號。開元十三年,玄宗始置十王宅、百孫院,諸王子、王孫皆不再居於内宫,此制大致為後世諸帝沿襲,時以十王宅每院四百、百孫院每院三四十宫人分撥侍奉 ,唐代皇室王族婚嫁對象的平民化始於此。唐後期諸王子、王孫與縣主多婚嫁不時,王宅宫人即成為王子們生活的伴侣,而唐後期諸帝也多為宫人所生。
      (3)章敬皇后弟吴漵、湊、澄等皆循規守法、為官善政。吴漵子吴士平娶宗室李齊運女;吴澄尚玄宗女壽春公主,子吴士彦尚代宗女普寧公主。章敬皇后族叔吴令璲女嫁張季陽。
      章敬皇后弟吴溆、湊,入舊書《外戚傳》;吴湊及(吴溆子)吴士矩新書别有傳,吴溆入新書《忠義傳》。
      (4)和政公主天寶九載降(柳岑子)柳潭,公主第三子柳杲尚代宗女義清公主、第四子柳昱尚德宗女宜都公主,分别為同輩、異輩重親婚;公主某女嫁寧王子李杆,得封“河東郡夫人”,亦為異輩重親婚。 和政公主子柳晟入舊書《外戚傳》;新書别有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09 14:00
      回复
        来点宫女人数
        玄宗以后诸朝宫廷妇女依然众多,放遣宫女以数千、数百车计:
        至德(唐肃宗年号)三载(758)正月乙酉,“【出宫女三千人】”。
        元和(唐宪宗年号)八年(813)六月辛丑,“【出宫人二百车】”。
        宝历(唐敬宗年号)二年(826)十二月庚申,“【内庭宫人非职掌者,放三千人】”。
        大和(唐文宗年号)七年(833)闰七月乙卯,“【出宫女千人】”。
        逮至晚唐,宫女人数亦相当可观。黄巢陷长安,有“【宫女数千迎拜】”。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三月,宦者进言:“臣昔逮事咸通(唐懿宗年号)、乾符(唐僖宗年号)当是时,【六宫贵贱不减万人】。”建议庄宗采择民女充实后庭。可见咸通乾符年间(860~879),唐室虽历经战乱国势靡弱,【内廷宫女仍可数以万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09 14:16
        回复
          为什么每次打字键盘⌨️就会挡住字,严重影响进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09 14:17
          回复
            唐代宫女人多,但姿色真的不行
            比如唐代宗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9 14:18
            回复
              唐初制度草创之时并非如此。贞观十三年(639)二月十五日,尚书八座认为“近代以降”掖庭之选,或是“微贱之族”,或是“刑戮之家”,让她们入侍宫闱极不合适,建议内职选取有才行“良家”女充任。太宗采纳这一建议,贞观十七年(643)冬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并言:“吾不欲使子孙生于微贱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09 14:20
              回复
                玄宗朝有专门从事采选的宦官,称“花鸟使”。《新唐书》卷202《文艺中·吕向传》称:“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又,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云: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诗注:“【天宝中,密号采取艳异者为花鸟使】。”“花鸟使”横行闾肆,随意进出公卿士民家庭,闺闱女眷回避不得,【美眷姝好直接纳入宫廷】。采选对于百姓人家无异于一场灾难,选中之人哭天抹泪呼爹喊娘,一入深宫骨肉分离几无再见之日。虽有机会上升,却是十不足一,绝大多数永为宫中使唤婢女。薛调《无双传》称:“宫嫔选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陈鸿《长恨传》所言:“【宫中虽良家子千万数,无悦目者】。”是玄宗采择不已的原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9 14:23
                回复
                  现在大家知道中唐的一波颜值爆棚是怎么来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09 14:24
                  回复
                    皇室每次采选都会引起民怨沸腾。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称:
                    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力士趋出庭下,复还奏曰:“臣他日尝宣旨京兆阅致女子,人间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
                    又,《新唐书》卷152《李绛传》有:
                    教坊使称密诏阅良家子及别宅妇人内禁中,京师嚣然。
                    另,王谠《唐语林》云:
                    文宗为庄恪太子选妃,朝臣家子女悉令进名,中外为之不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09 14:26
                    回复
                      和政是不是因为吴氏,公开违背这条上千年的规定?
                      所谓籍没,是指犯了重罪或死罪的人,家属子女受到株连,“妻妾子妇及子孙之幼者皆没入掖庭为奴婢”。罪犯家眷配没于掖庭,早在《周礼·天官·寺人》中已有记载:“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下注云:“女宫,刑女之在宫中者。”又“疏”曰:“男女没入县官为奴者也。”【春秋之时已有收没男女罪犯于官而女入宫廷的做法】。
                      隋代规定:“唯大逆谋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斩,家口没官。”唐朝沿袭此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凡初配没有伎艺者,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入于掖庭”,“凡诸行宫与监、牧及诸王、公主应给者,则割司农之户以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9 14:29
                      回复
                        家眷入宫是硬性规定,和政违背这条规定,美其名曰善举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因父罪没入宫廷。玄宗见太子“左右无嫔侍”,听从高力士建议“取掖廷衣冠子”三人,吴后列其中。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本李锜侍女,“锜诛,没入掖廷,侍懿安后。宪宗幸之,生宣宗。宣宗为光王,后为王太妃。及即位,尊为皇太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09 14:30
                        回复
                          和政多管闲事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阿布思之妻隶掖廷,帝宴,使衣绿衣为倡。主谏曰:"【布思诚逆人】,妻不容近至尊;无罪,不可与群倡处。"帝为免出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09 14:36
                          回复
                            唐代籍没之法严苛,【李唐宗室姬妾、女儿不能幸免】。
                            《旧唐书》卷70《王珪传》载:“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宪宗朝李锜叛乱被平后,女口没入宫中。杜牧《杜秋娘诗》序:“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又,文宗朝,皇族李孝本坐李训诛,【二女“没入掖廷】”。
                            甚至已遁入空门的女眷也脱不了干系。代宗大历末,元载败亡,“女资敬寺尼真一,收入掖庭”。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09 14:38
                            回复
                              和政没事心疼啥?
                              一人犯事,全家籍没这种做法,是古代帝王控制臣民的严苛惩罚。《资治通鉴》卷232唐纪德宗贞元二年(786)十一月辛丑载:
                              刘玄佐在汴,习邻道故事,久未入朝。韩滉过汴,玄佐重其才望,以属吏礼谒之。滉相约为兄弟,请拜玄佐母;其母喜,置酒见之。酒半,滉曰:“弟何时入朝?”玄佐曰:“久欲入朝,但力未办耳!”滉曰:“滉力可及,弟宜早入朝。丈母垂白,不可使更帅诸妇女往填宫也!”
                              韩滉此番话语正好说明籍没家属对【防止臣子犯错的阻吓作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09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