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诗会吧 关注:213贴子:9,101
  • 8回复贴,共1

【转帖】【学习资料】——对联创作原则 【常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 对联吧


1楼2010-08-08 13:43回复
    对联创作原则
    常江
      
          创作对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应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
          工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
          编号“283”联: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
          编号“272”联: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2楼2010-08-08 13:43
    回复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东临碣石涛声旧
            西近阳关柳色新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东临碣石涛声古
            西近阳关柳色新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4楼2010-08-08 13:44
      回复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10楼2010-08-08 13:47
        回复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11楼2010-08-08 13:47
          回复
            ===========================END===========================
            看了下,虽然说的是对联,但也有助于律诗写作~~~~


            12楼2010-08-08 13:49
            回复
              看到头有点晕晕的= =


              13楼2010-08-09 18:43
              回复
                已经晕了~
                忽忽
                不错哦——阿伟


                14楼2010-08-09 23:05
                回复
                  ——田——队——~o>_<o~


                  15楼2010-08-10 0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