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699,417贴子:12,519,505

回复:【重要】从宋为海贸低谷的揭示,看被全面抹杀的明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古代海贸巅峰是晚清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2-01-14 16:36
收起回复
    支持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5楼2022-01-16 15:25
    回复
      首先,南海壹号十几万件瓷器证明大宋的海贸是阉明遥不可及的发达。


      IP属地:陕西116楼2022-01-25 21:51
      回复


        IP属地:陕西119楼2022-01-25 21:53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120楼2022-01-25 21:53
          收起回复


            睁开眼,认真看


            IP属地:陕西121楼2022-01-25 21:54
            回复



              这是元朝


              IP属地:陕西122楼2022-01-25 21:55
              回复
                其三,懂点唯物史观的人都知道,历史是向前的,文明是进步的,随着代代辛勤劳动人民不断辛苦付出而带来的技术的沉淀,市场的扩大,贸易路线的增多,后胜于前,那是必然道理也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一旦出现了个倒行逆施的蠢货领导zf,那也必然会阻挠这一现象的健康发展,所以,明朝的政策是什么样的呢,明朝又是怎样做的呢?
                1.违背宋元以来的逐渐重视商人商业的趋势,把华夏重新拉回先秦

                2.极度歧视商人,疯狂打压商业,把商人开除民籍,归为贱籍


                IP属地:陕西123楼2022-01-25 22:04
                回复


                  3.严厉海禁,片板不得入海,对待棒子来华的商船,却匪夷所思的“勿征其税”棒子是明朝的爹?


                  IP属地:陕西124楼2022-01-25 22:06
                  回复
                    拿阉明说螨清算了,非得拿阉明说宋元不行,你这不是生怕别人抽不到你脸吗?


                    IP属地:陕西126楼2022-01-25 22:08
                    回复
                      不谢,只是再次有感于冥吹的无耻与极端,那我今夜不睡,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
                      1.奢饰品的输入大部分供统治阶级享乐并非北宋独有,正好我再问你,你敢不敢承认明朝的统治者就不追求国外奇珍异宝享乐,就不要与生产力无关的无用奢靡之物?
                      2.通过南海一号完全能够证明很多东西,也足够打你脸,且听我细说
                      (1)宋代民间贸易不仅不被禁止,反而被鼓励走出去,宋朝的船队横行东海南海和印度洋
                      (2)打压正常的民间贸易,进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下的明朝,更蠢,更无知,更奢靡享乐,更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贡使所携带物品,贡品部分,进献给中国皇帝,皇帝会对其进行丰厚的奖赏;对于私人物品,一般由明朝“给价”收买或是令其自行交易。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对朱元璋实行的怀柔政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在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关系上颇有一番抱负,更有气魄,永乐元年(1403),朱棣对礼部大臣说:“帝王居中,抚 驭 万 国,当 如 天 地 之 大,无 不 覆载,远人来归者,悉抚绥之,俾各遂所欲。 ”在这种怀柔政策的引导下,对贡使私物自然要免税了。应该指出的是,明初即有所谓“抽分制”这种制度在弘治正德以后才渐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税收。明初的“抽分”不能称之为税收,它是朝贡贸易体制下“厚往薄来”政策的产物。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附至番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仍除其税……除国王进贡外,番使人伴附搭买卖货物,官给价收买。 ” 由此看出,明初抽分的物品是给价的,而且不征税,并且对于私人物品也有一定的规定。从中还可以看出,朝贡贸易作为一种国家政策,自始至终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并处于官方严格控制之下。 从本质上来说。朝贡贸易只是笼络其它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绝不是为了发展对外海外贸易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外国学者曾经对此总结和评价道“无论如何,明代之朝贡贸易不论从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讲,都没有重大的价值,只是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可看作是极度的尊重服从关系的中国官僚政治特质的表现。 ”
                      (3)南海一号出土的文物百分之九十是生活用品,其中瓷器最多,这严重抽打了您关于“宋贸易只买对方奢饰品,于生产力无用的言论”


                      IP属地:陕西128楼2022-01-25 23:32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131楼2022-01-26 00:05
                        回复
                          仅凭一个肯尼亚博古城的出土文物,完全不能得到一个时代对外贸易总额的高低,贸易货物尤其是瓷器,既容易被损毁,以及散落各处,另外 贸易量的多少,不仅受自身原因制约,还有国际形势决定,你拿秦大树的文章举例说北宋中期到南宋末期是一个低潮 借这个来否定宋代海外贸易,可人家紧接着就补充说明了这是由于东南亚的战争导致航路不畅,阻碍了这个方向的对外输出,那么你这样摘取 专家的“只言片语”来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幼稚吗?恶心吗? 真当就你会翻资料?


                          IP属地:陕西132楼2022-01-26 00:39
                          收起回复
                            由于宋元以来工商业的发展,即使在明初,特别是在江南-带,已经不再是自然经济- -统天下的时代。虽然朱元璋想尽办法欲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但农民的逃亡从明初就开始了。且看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中所言明初苏松逃民的情况: .
                            盖苏松之逃民,其始也皆因艰窘,不得已而逋逃。及其后也,见流寓者之胜于土著,故相煽成风,接踵而去,不复再怀乡土。四民之中,农民尤甚。何以言之?天下之农民固劳矣,而苏松之民比于天下,其劳又加倍焉。天下之农民固贫矣,而苏松之农民比于天下,其贫又加甚焉。天下之民常怀土而重迁,苏松之民则尝轻其乡而乐于转徙。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其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忱尝历询其弊,盖有七焉,何谓七弊?一日大户苞荫,二日豪匠冒合,三日船居浮荡,四日军囚牵引,五曰屯营隐占,六曰邻境蔽匿,七曰僧道招诱。①
                            周忱在这里所言“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见流寓者之胜于土著,故相煽成风,接踵而去,不复再怀乡土”的情况,显然是-种弃农经商的倾向。再看周忱对其所列举的七弊之解释,更可具体地证实这-一点。 例如:
                            其所谓豪匠冒合者,苏松人匠,丛聚两京,乡里之逃避粮差者,往往携其家眷,相依同住,或创造房居,或开张铺店....
                            其所谓船居浮荡....流移之人,挈家于舟,以买卖办课为名,冒给邻境文引及河泊由帖,往来于南北二京、湖广、河南、淮安等处停泊,脱免粮......
                            其所谓军囚牵引者,苏松奇技工巧者多,所至之处,屠沽贩卖,莫不能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22-01-26 13:32
                            收起回复
                              中国落后应该怪宋朝,宋朝时期,中国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强了,却不知道进行大规模海上扩张,所以中国落后怪宋朝。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4楼2022-02-01 18: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