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070贴子:507,550

老北京“井窝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古以来,老北京平原地区是个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洪积扇平原 ,开始是沼泽地,湖泊河流很多,因为水皮很浅,所以水井大多是苦水,只有较深的水井是甜水。
元大都建城时,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人们围井而居,逐渐形成胡同的居住模式。有句老话:北京有多少条胡同就有多少口水井。可见北京的水井多得无法统计。据文人们反复论证,北京城“胡同”一词即为蒙语“水井”的译音。
明清乃至民国年间,北京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由井中汲取。苦水井是公井,随意打水但水不好喝。
而占有甜水井的井主,往往不让邻居们自汲,而是招人给送,以此赚钱。这样老北京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生意——“井窝子”,即卖水的水铺。
北京城外的井窝子,都挨着北京的城墙,旁边是水箱和送水的水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7-04 14:59回复
    下图拍摄于1932年,是老北京城里最靠近皇城的井窝子,后面是东安门,右面是皇城根。这个井窝子很有名,附近近千户居民都吃这眼井的甜水,靠近井窝子的那个院,旧称“井窝子院”,是掌管井窝子掌柜他们家,为三进大四合院。
    1958年实行经租房,院里由房管局安排住进的二十多户人家,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但人们还称它“井窝子院”。1968年12月从北京女十二中到山西原平县王家庄公社永兴三大队插队的傅秀清,就住井窝子院。
    清代的官井多由清军兵营中的火伕管理,但老百姓可以随便汲水或雇人挑水。火伕多为山东流民。清军消亡后,很多火佚向官府承租了原理管理的水井,成为井主,再雇山东人为水伕,包揽一条胡同或一方胡同人家用水、送水,卖钱谋利。但居民仍可自己汲水,只是不得使用水伕自己的工具,如滑车、轱辘也不能用。官井有了“井主”,则在井旁搭建窝棚,以为水伕的住处,俗称“井窝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7-04 15:00
    回复
      “井窝子”送水是用独轮车,车上安放两个大水柜。水柜上盖一端有一大方孔,灌水用;另一端有一小圆孔,排气用;侧下方有一个、圆孔,塞以木塞,放水用。两柜水重500斤。水伕将水车推至住户门口,将水放入木桶挑进住户。称为“倒水”。住户偶尔买零挑。则当时付钱;如若包月,则记账按月或季付钱。
      记账的方式也挺特别,水伕每天送完水之后,在住户门上画鸡爪型记号,一挑一道,五挑一组,类似于现在选举时画“正”字,到时按画算钱。也有是住户先后“井窝子”买“水牌”的,水伕倒一挑水,要回一个水牌。“井主”与水伕一般是“七三”分账,水伕得三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7-04 15:01
      回复
        旧京“井窝子”井主与水伕多是山东人。老北京人称其为“老三哥”。他们自己解释为,武大郎是窝囊的山东人,人瞧不起,武二郎是尽人皆知的大英雄,不敢自比,故称为“老三哥”。其实此名是以讹传讹。因为他们送水、倒水,老百姓给他们起外号儿“水塞儿”,又传为“水三儿”,进而为“三儿哥”、“老三哥”了。
        每逢腊月底,水伕都给住户“送”粉丝,说是山东老家自制的,其实是他从北京粉房赊来的。每户多至五斤、少则二斤。说是“送”,但住户都得给钱,而且比市价还贵。如果不收粉或给钱少,那么来年在送水时,便会找点儿别扭。
        旧时,北京有两霸,一是粪霸,一是水霸,住户是不敢得罪的。年三十儿,送完水后,住户得往两只桶内扔几个大铜子,叫“压筲底钱”,不能让水伕挑着空桶出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7-04 15:02
        回复
          “井窝子”的“井主”由单身慢慢聚财、娶妻、生子,则落户于北京,世代经营“井窝子”为生;有的则把“井窝子”倒卖给别人,带着积蓄回山东老家另谋生路。
          井窝子的掌柜,往往由把持一口井,发展为把持一条水道。老北京的东西南北城,分为若干条水道,每一水道都有一掌柜经营,指挥水夫,向本水道内的住户和店铺送水,掌柜称水夫为伙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7-04 15:02
          回复
            那时,井窝子的生意很兴隆。这是因为北京的井虽多,但不少井水发苦,无法食用,就连漂洗衣服都不好。因此,皇宫每日都派人用车从玉泉山运泉水,而不少居民也不得不舍近求远,到甜水井买甜水。
            买甜水,当然不是指提个桶去买,而是由井窝子的水夫送到家中,倒进缸里。所以清朝得硕亭《草珠一串》中有一首竹枝词写道:“草帽新鲜袖口宽,布衫上又著磨肩。山东人若无生意,除是京师井尽干。”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7-04 15:03
            回复
              每天清晨六七点钟,水夫们就推着水车,按路线把水送到主顾家。到了主顾家门口,水夫放下车子,拿起扁担,用扁担的铁钩子,将两个小水桶分别钩放在大木桶两边,一拔塞头,水即流出,两桶一起装满,塞好塞头,将水挑到主顾的厨房,倒进缸中。
              日常用水,有包月和零挑两种。一般的店铺和大户人家习惯用包月。包月,就是讲好是按日送水一次,还是间日一次,不管所倒入缸里的水是多是少,按月给与说定的水费。按规矩,都是月初先付钱,后送水。零挑,就是按挑给钱,一般人家多喜欢零挑。有时一天一算,或二三天一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7-04 15:04
              回复
                南小街东面老君堂胡同,南北走向的北井儿胡同与老君堂胡同相连。井儿胡同中间路东院内有座 “井窝子”,那口井的主人姓项,即卖水的水铺,他把持这口井,发展为把持一条水道,可以买卖,也可以继承。
                南小街这个“井窝子”是一个二层小木楼。小楼一层西北角房顶处有个能进出一个人的方口,下方立放着木梯,供井窝子工作人员居住上下而用。二楼住人,一楼是地地道道的水的天地:墙壁是潮的,地面是湿的。齐着房门窗台,面朝街面有一个好大好大的蓄水池。
                它可不是水泥和砖砌成的那种,是用比较厚的木板条并排拼接起来的,象南方的大木盆。有一个单人床大小宽窄,深度有一米多,大水槽由两道大铁箍固定。超大的压水机矗立在蓄水池旁,压水机压出的水,可以直接流到木槽中。
                这个木质大蓄水槽,槽的内壁上,青色的苔藓斑驳,贴壁而生有翡翠般绿,特别是两块木板相连处更多些。大水槽的外侧,更是青苔众多,青苔和木板的融合,几乎看不成原木的本色。湿漉漉的槽帮围栏着满槽的水。井水丰盈得荡涌外溢,顺着槽壁悄然下流。木槽板缝间的积水成滴,舒缓而下,滴答、滴答、嘀嗒……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7-04 15:05
                回复
                  井窝子前的地面,是由十来块长方形花岗岩铺垫而成。每块大石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公分,上面有石匠们加工后凿出的均匀条纹,是防滑必须的。每块条石中间有个圆洞,直径约10厘米,是漏水洞,水流入下面能排水的沟井里。
                  地面依然是湿漉漉的。夏日路过井窝子的大门前,立即有股清凉贴身而过。人们总想走进院里,喝上一口爽凉清透的井水。路人的这个心愿是可以兑现的,水槽边挂着个葫芦瓢,是专供路人畅饮而用的。
                  解放初,自来水逐渐普及,井窝子的生意日趋冷落,直至最后消失,“水伕”这一职业也成为北京的历史往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7-04 15:06
                  回复
                    好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7-06 06:07
                    回复
                      古代送水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7-06 10:26
                      回复
                        然后换了个工作叫高尔夫球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7-06 23:56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7-07 0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