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翔公吧 关注:3,863贴子:63,970
  • 11回复贴,共1

【转】金庸内力体系评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言】
盖内功之道,繁复奥妙。书中片言只字所解者,不足个中十一。余辛辛苦读,穷思竭力,借窗隙微光而窥厅堂。虽所见不全,回思英侠往事,昔时蹙眉处往往豁然,诚不胜之喜也。陋学浅识,原应敝帚自珍,然少年心性,与其耿耿独乐,不如昭而示人。噫!金丹之术,玄而又玄,以之强证小说家言,倾一家之见侃侃而陈者,徒招褒贬,不可谓不痴也。罗列千言,反遭白眼,烁于众口,难免徒劳。然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纵横十四奇书间,快意指点江湖事。虽覆辙历历吾往矣。


IP属地:江苏1楼2021-06-22 08:20回复
    【第一章】 【内力综述】
    内力是一个抽象名词,它常以一种力的形式出现,也被称作内劲。内力是由真气所发出的。真气无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能量,使人长时间奔跑不觉疲累,有时候又像一种物质,可以从掌心、指尖甚至全身吐出,来进行防御或攻击等等动作。内力的表现和真气的纯度、性质、储量、搬运速度等息息相关,两者的关系好比膂力和肌肉的关系。见到膂力强的人,人们会说“好大的力气!”不一定会说“好大的肌肉”,因为有些人肌肉效率很高,看似没什么肌肉其实力气很大,比如达尔巴。见到内力强的人,人们会说“好强的内力!”不一定说“你好充沛的真气!”因为真气也有效率的概念——越精纯效率越高。真气鼓荡逼得衣服都鼓起来固然气势惊人,但有时看似平淡无奇轻飘飘的一掌也有开碑裂石的效果。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炼丹炉,那么修炼内功就好比炼丹。炼制的原料是精,气,神。精为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体的精华,叫元精。气为先天之气,亦称元气。神为先天之神,即元神。这个丹炉的产物在道家讲叫做内丹,在金庸的小说中叫内息。内息即内气,是区别于异种真气的属于自己的真气。北冥神功只能从比自己弱的对手身上夺取真气,夺来的真气化为内息的一部分属于自己,不用控制也会自己运转,所以段誉可以无意识地把宗赞王子震飞老远。吸星大法吸来的真气始终是异种真气,能够使用却不能纯粹化为内息,不加运使不能自行伤人,所以令狐冲后来明白在少林寺岳不群是自己把腿震断的。真气融于人体气血之中,调用真气不仅通过主动控制真气如提气、运气、聚气,更要借助气血在体内的流转,将真气源源不断的运输出来。随着真气纯度、储量,和人对真气控制力的提升,真气可以渐渐摆脱气血的束缚,越来越快速的奔行。另一方面真气对气血也有作用力,比如真气运行失控会使人气血翻涌,难受异常。气血的运行轨迹叫经络,所以在道家内丹术中真气又叫经气。经络不是人体的组织器官,而是为了方便描述气血运行而臆想出来的一种轨迹。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为主干,络脉为分支。沿着经络分布着数百个穴位,它们是气血的汇集中转之处,因而也是经络中真气集中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被点了穴道,就好比被敌人占领了据点,气血和真气都会被隔开。经脉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每一条的一端通向为手指和脚趾,另一端连接五脏六腑和心包,加起来运行范围覆盖全身,统辖一身的皮肉筋骨。十二经之间互为阴阳表里的经脉(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通过别经和别络连接,组成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系统,每十二个时辰周流一圈。从奇经八脉不属正经阴阳、无表里配合,别道奇行。其中阴维、阴跷维系十二正经中的六阴经,阳维、阳跷维系六阳经。任脉在人体正面中心线,统束全部八条阴经,督脉在人体背面中心线,统束八阳经。冲脉和带脉最复杂难懂,前者从头至足贯串全身,统束一身气血,后者拢腰而过,统束任督冲三脉。
    真气的获得方式多种多样,按来源可以分为内生和外来两种。在内丹术中,培炼精气神结内丹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但小说中对于杨过、石破天等角色内力从无到有的过程或者含糊带过,或者都付诸阙如。只有郭靖的内息是明明白白修炼出来的。小说中玄门内功内生真气的思想是“静极气生”。马钰传给郭靖四句口诀(参射雕十二章):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这四句话语出《丹阳修真语录》,气原作炁,即元气,后面还有四个字:“自然之理”。意思是前三句话的背后都是阳盛阴消的自然之理。小说里这几句话成了郭靖的练功口诀,消除思虑情欲,不耗后天之精;减缓呼吸,停运后天之气;减慢心跳,收摄后天之神(不去用心感知),从而进入道家所谓“活死人”的状态。后天精气神谓之肉体,先天精气神谓之灵体,两者互为阴阳。根据阳盛则阴消的道理,要让灵体显现,需要肉体近乎于死,才能让精气神从后天之精,后天之气,和后天之神中显现出来,用以培炼内息。郭靖打坐一个时辰之后手脚忽感酸麻,便是长时间气血接近停运导致的。(看官读到此处,不难明白金庸设定王重阳别号、武功的灵感来源。)
    郭靖练功的过程是唯一的,人人都这样写一遍也就没劲了。小说中对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口内息略去不谈,直接进入第二步——增强内力,而给出的答案就是引导内息沿经脉作周天运转。按照书里的设定,内息每流转一周天内力就会增强一分。引导内息这是一个费劲的过程,所以又叫作搬运内息。搬运内息之所以费劲是因为气血和内息会相互作用。也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得气血运行和平时大大不同甚至相逆。这是反自然法则的,所以小龙女说练功乃逆天而行。经脉上的穴道是气血的聚集地,也是真气贮藏的地方之一,在穴道处两者相互作用愈发强烈,成为打通经脉的难关。一般认为一旦停止练功,搬运内息的过程便结束,之后气血中的内息随着气血自然运转、代谢而消解。所以为了增长功力,炼气士必须延长修炼时间,加大修炼强度,于是他们睡寒玉床,喝毒酒,用毒物熬炼手掌,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想办法练功。


    IP属地:江苏2楼2021-06-22 08:20
    回复
      和道家先通任督二脉成小周天,后加上其他经脉成大周天的顺序不同,小说中的普通内功大多先从练通十二正经开始,按少阳、少阴,阳明、厥阴,太阳、太阴一对一对地循序渐进,之后再练奇经八脉中的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当内息沿阳经搬运之后会被赋予阳的属性,成为阳性真气,阴性真气同理。每练完一对,就要练一下统束全身阴经阳经的任督二脉使阴阳交融。到了最后,任督二脉和八阴八阳齐通,内息绕全身作大周天运转(大周天即任督二脉加上至少任意一条经脉),至此内功练成。这种练法从简到难,平平无奇,进境又慢,为谢烟客所不屑。相比之下,高深内功一方面有独特的经脉修行顺序,如九阳神功,初步功夫就要通任督冲三脉而成大周天,难度高,威力大。另一方面,上乘内功搬运真气的方式繁复奥妙,和普通内功大大不同,北冥神功更是独辟蹊径,逆练经脉,与常理完全相反。每当练通了一条经脉,内息就会变强,也可以说内息足够强之后就能练通经脉。但通练通全部经脉只能说是及格,因为勉强通过和川流不息有着质的区别,真正上乘的内功练下去是没有终点的。
      引导内息的方式有意导(意念引导),息导(呼吸引导,)形导(姿势引导),和音导(声音引导)。一般内家人士主要采取意导,首先感受真气的位置,要它导向哪里就存想哪里。意导要求心无杂念,灵台澄澈,因为练功时全身气血都受内息牵动,如果意念受到扰乱,那内息就会走岔,改变原本不该改变的气血路线,从而损伤经脉。呼吸是后天之气的交换,吸入呼出的气体最多只会稍微加速气血运行,对内息影响不大。然而呼吸时胸腹腔的收缩与舒张却大大影响着内息的运行,所以呼吸的节奏就是内息运转的节奏。吸气的时候,内息从丹田流出涌入任脉,进而通向他处做功。呼气的时候内息从任脉流回丹田,然后丹田内调匀准备下一次运使。所以除非使用者达到了心到力至随心所欲的境界,内力一般是以脉冲形式输出的。细看各种内力比拼的片段就会发现,内力往往如潮水,如浪头,一波一波地输出。练功时的呼吸方法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不练功也会照做,例如当睡着之后,郭靖一呼一吸相隔极久,小昭呼吸一时快一时慢,张无忌呼吸无明显分界等等,都体现出各自内功的特点。形导多为意导的辅助。练功的姿势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盘膝而坐,手捏法诀。但也有神足经、血刀门内功等采用奇怪姿势的引导法门。音导也是一种辅助引导,常见形式为口诀歌。要知心无杂念的意导是极困难的,但若是练功时默念歌诀,你的意念就容易集中在行功上。神龙岛的咒语,陈家洛的音乐武功,碧海潮生曲等,都体现了声音对内息的影响,但这些不是修炼内功所用。
      外来真气的方式包括吸取他人真气,被他人灌注真气,和服食灵丹(如五仙大补药酒),仙草(如灵芝,成形人参,断肠腐骨蚀心草),异兽(如菩斯曲蛇,火蟾,冰蚕)。吸取别人和被人注入很好理解,至于后一项,因为有极少动植物也可以自生真气,所以消化掉其真气的载体,也可以获得真气。外来的真气在调用时存在各种缺陷,吸来的真气带有一些奴性,不主动运使不会自行反击,吃来的真气需要大量练习才能运使自如。真气固然可以不劳而获,但非自己下功夫学会运转不可。白自在的掌风打塌墙壁,内力是够深厚的,但是内力凝聚的慢,得先热好身才能出剑时嗤嗤作响。反观杨过,首先他本身真气运使的法门很熟练,吃了大量蛇胆之后在山洪中勤加练习,终于发挥出了巨大的潜力。


      IP属地:江苏3楼2021-06-22 08:21
      回复
        前面说了,真气有纯度,储量,强度的概念,它们都是如何影响内力的呢?我们可以从传音这个综合性很强的项目来看。
        神雕 三十四
        便在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接着有人说道:“老僧一灯求见,盼瑛姑赐予一面。郭襄四顾无人,心中大奇,听这声音并不响亮,明明是从近处发出,但四下绝无藏身之处,这说话的人却在那里?。。。杨过听到一灯的声音,也是十分喜欢,他知一灯所使的是上乘内功“千里传音”之法。这功夫虽然号称“千里传音”,自然不能当真声闻千里,但只要中间并无大山之类阻隔,功夫高深之人可以音送数里,而且听来如同人在身侧,【越是内功深湛,传音越是柔和】。杨过只听了他这两句话,心下大为钦服,【自叹这位高僧功力浑厚,自己颇有不及】。。。一灯大师在东北角上,离这里尚有数里。。。杨过又谦了几句,气凝丹田,左手抚腰,仰首纵声长啸。这啸声初时清亮明澈,渐渐的越啸越响,有如雷声隐隐,突然间忽喇喇、轰隆隆一声急响,正如半空中猛起个焦雷霹雳。郭襄耳中虽已塞了布片,仍然给响声震得心魂不定,花容失色。那忽喇喇、轰隆隆霹雳般的声音一阵响似一阵,郭襄好似人在旷野,一个个焦雷在她身畔追打,心头说不出的惶恐惊惧,只盼杨过的啸声赶快止歇,但焦雷阵阵,尽响个不停,突然间雷声中又夹着狂风之声。。。杨过纵声长啸,过了一顿饭时分,非但没丝毫衰竭之象,反而气功愈来愈壮。【一灯听得也不禁暗自佩服,虽觉他啸声过于霸道,使的不是纯阳正气,但自己当日盛年之时,却也无这等充沛的内力】,此时年老力衰,自更不如;心想这位杨贤侄内力之刚猛强韧,实非当世任何高手所能及。
        从传音这个项目来看一个人的修为,传音时间久是内力多的表现,传送的远是内力强的表现,传送的声音清楚柔和是内力纯的表现。所以内力是不好比较的,有的人储量大,有的人功率大,有的人精纯。在实战中,有人坚持的久,有人劲力大,有人打得似轻实重,怎么比呢?只能各个方面都比。所以内力的储备,强度,和纯度将是未来功力排名的三个指标。


        IP属地:江苏4楼2021-06-22 08:22
        回复
          【第二章】 【阴阳性质】
          内力的阴阳性质与作用于人的效果:
          内息是精气神的产物,所以真气即使离开其主人也会保持它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内力的种类是无限的。但如果从内力的共性去看,内力可以分为阴阳两种。阳系内力的表现是热,由阳系经脉正运或阴系经脉逆运而生;阴系是冷,阴经正运或阳经逆运而生。阴阳完美相济的表现是暖。组成物质的粒子运动得快就是热,运动的慢就是冷,近乎不动就是绝对零度。真气存在冷热的概念,就表明它一定是有物质性的。真气中的微元急速运动即阳气,慢速运动即阴气。阴阳交融是修炼内功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这并不表示一个人的阴阳内力必须等量。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阴阳兼修,大多数人都是偏阴或者偏阳的。这种偏向可以从一个人的相貌直接看出:
          神雕 十一 杨过打量他时,见他是个须发俱白的老翁,身上衣衫破烂,似乎是个化子,虽在黑夜,但地下白雪一映,看到他满脸红光,神采奕奕。
          杨过听他呼声有异,向他瞧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欧阳锋虽然年老,但因内功精湛,须发也只略现灰白,这晚用心过度,一夜之间竟然须眉尽白,似乎忽然老了十多岁。
          笑傲 二十三 令狐冲急欲看到这人是谁,只是他背向自己,但见他身材甚高,一头黑发,穿的是一袭青衫。。。任我行摸摸浓密的黑髯,哈哈一笑,极是得意。
          倚天 十一 那两名僧人听到张三丰的名字,吃了一惊,凝目向他打量,但见他身形高大异常,须发如银,脸上红润光滑,笑眯眯的甚是可亲。
          侠客 十九 众人看两位岛主时,见龙岛主须眉全白,脸色红润,有如孩童;那木岛主的长须稀稀落落,兀自黑多白少,但一张脸却满是皱纹。二人到底多大年纪,委实看不出来,总是在六十岁到九十岁之间,如说两人均已年过百岁,也不希奇。
          天龙 三十一 只见他黑须三尺,没一根斑白,脸如冠玉,更没半丝皱纹,年纪显已不小,却仍神采飞扬,风度闲雅。
          综上,偏阳性内力的人皮肤红润光滑,但头发和胡须会变白;阴性内力的人头发不易变白,但皮肤会有皱纹;阴阳相济的人既不会有皱纹,头发也不会变白。
          需要注意的是,容貌并不能成为盖棺定论的证据。首先一些奇门内功如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和古墓派内功都有驻颜效果的加成。另外,内功之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容貌。第三,虽然各家内功普遍注重养生,修为越深,越是驻颜不老,而佛家却视皮相为无物,以寂灭为要旨,修为越深越是干瘪枯瘦。
          阴阳不是内力属性的专有形容词,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掌力的阳刚、阴柔是指内力输出的效果,并不直接对应阴阳内力。放即是阳,收即是阴,亢龙有悔出去的三分力为阳,蓄着的七分力为阴。降龙十八掌被形容为至刚掌法、至阳刚掌法,但从来没说过它是至阳掌法。书中说的很清楚,降龙掌为外门掌法,膂力强劲的外家人士也是可以练的。内力阴阳相济,甚至稍偏阴系的人也不是彻底不能练,只不过效果会打折扣吧。因为阳系内力比阴系内力更适合在刚猛的掌法上运用,反之亦然。
          倚天一何足道也是双掌齐出,交叉着左掌和他左掌相接,但掌力之中却分出了一刚一柔。卫天望只觉击向对方小腹的一掌如打在空处,击他面门的右掌却似碰到了铜墙铁壁。
          笑傲十八乐厚双掌掌力不同,一阴一阳,阳掌先出,阴力却先行着体。令狐冲只一呆,一股炙热的掌风跟着扑到,击得他几乎窒息,身子晃了几晃。


          IP属地:江苏5楼2021-06-22 08:23
          回复
            何足道这两掌一刚一柔,可没有说一冷一热。刚劲疾吐,掌力相撞,如碰钢铁;柔劲积蓄,因势消解,蓄劲反击。没法判断何足道的功体是阴是阳。乐厚这两记隔空掌就不一样了,将本身阴阳相济的真气分离为一阴一阳,如果令狐冲体内没有各大高手的真气,任何一掌都会制他死命。
            说道阴阳分离,就不能不说集此道之大成的《乾坤大挪移》。
            倚天 十九 乾坤大挪移神功的主旨,乃在颠倒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的乾坤二气,脸上现出青色红色,便是体内血液沉降、真气变换之象。据说练至第六层时,全身都能忽红忽青,但到第七层时,阴阳二气转换于不知不觉之间,外形上便全无表征了。
            乾坤即阴阳,乾坤大挪移实则阴阳大挪移。如果金庸不把九阳神功改成阴阳并济,张无忌应该很难修炼乾坤大挪移吧。而七层精微奥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书写于一张羊皮之上,感叹微言大义之际可以猜想到,大概很多内力深厚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情就略去没写。
            十九 杨逍道:“‘练会’两字,如何敢说?当年阳教主看得起我,曾传过我一些这神功的粗浅入门功夫。我练了十多年,也只练到第二层而已。再练下去,便即全身真气如欲破脑而出,无论如何,总没**制。
            二十 张无忌微微一笑,接过羊皮,轻声念诵,见羊皮上所书,都是运气导行、移穴使劲的法门,试一照行,竟毫不费力地便做到了。见羊皮上写着:“此第一层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者十四年可成。。。再接下去看第二层心法,依法施为,也只片刻间便真气贯通,只觉十根手指之中,似有丝丝暖气射出。但见其中注明:第二层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焉者十四年可成,如练至二十一年而无进展,则不可再练第三层,以防走火入魔,无可解救。
            按照乾坤大挪移作者的意思,乾坤大挪移只能给两种人练,一种是悟性很高的,一种是悟性次一等的,平庸资质的人是无法修炼的。一、二层心法与其他门派的高级运气法门果类似,尤其“换穴”在神雕中是极高明的功夫,难怪杨逍最多也只练到这里。张无忌没有运力外烁而指尖有丝丝暖气射出,正是十二经的手六脉众真气贯通充盈,微微溢出之相。此时如果授以六脉神剑剑谱,可能十指纷弹剑气也不是做不到。
            第三层、第四层心法势如破竹般便练成了。小昭见他半边脸孔涨得血红,半边脸颊却发铁青。
            皮肤变红是气血充盈的结果,脸变青是血凝固不流的结果。第四层脸上一半红一半青,缘于阳性真气加速了一边的气血而阴性真气凝滞了另一边的气血,也就是杨逍口中的血液沉降,其实质是阴阳分离。类似的,石破天在摩天崖阴气阳气分离不得交融的时候也是一半脸青一半脸红。如何做到阴阳分离呢?
            天龙 三十六 你在手掌中放一些水,然后倒运内力,使掌心中发出来的真气冷于寒冰数倍,清水自然凝结成冰。”当下教他如何倒运内力,怎样将刚阳之气转为阴柔。无崖子传给他的北冥真气原是阴阳兼具,虚竹以往练的都是阳刚一路,但内力既有底子,只要一切逆其道而行便是,倒也不是难事。
            可以看出要使得阴阳对半分离,需要把一股阴阳交融的真气,在头的一边做到阳经正运,阴经逆运,另一边则相反。其中对真气控制力的要求极高。当阴阳二气分离,体内气血跟着变化,如果长期保持类似的效果,势必把面貌变得和枯荣一样,一半养分充足,红润光滑,一半气血不通,形如骷髅。虽然枯禅功和乾坤大挪移不同,但是原理想通,且金老已经点明,乾坤大挪移能否练成就取决于内力修为。可见枯荣的修为是足以修炼第四层的。头部是十二正经和奇经七脉集中的地方,所以练到第四层脸色就开始变,而练到第六层全身才开始变。张无忌短时间内就使得阴阳彻底分离,比起枯荣以枯禅功潜移默化,慢慢分离要来的更难,也不会造成任何面貌改变。所以张无忌九阳神功大成之后的内力不论从量上还是输出功率上都远超枯荣。


            IP属地:江苏6楼2021-06-22 08:24
            回复
              十九 你们两个,很好,很好,对得住我啊!’说了这几句话,忽然间满脸铁青,但脸上这铁青之色一显即隐,立即又变成血红之色,忽青忽红,在瞬息之间接连变换了三次。
              二十 待见他读罢第五层心法续练时,脸上忽青忽红,脸上青时身子微颤,如堕寒冰;脸上红时额头汗如雨下。。。
              从第五层到第六层就是不停的变脸,直变得全身都将要开始变为止。真气变,气血跟着变,忽红忽青就表示真气忽阳忽阴。阳顶天能在心神不定时瞬息间变脸三次,显然在从第四层向第五层迈进的路上。但阳顶天红脸坚持的时间久,青脸坚持的时间极短,说明他的功体十分偏阳。只变了三次脸,说明他内力总量不够支持他突破第五层。过了第四层说明其修为和枯荣相近。枯荣那一张鬼脸已经极化到了极点,显然半枯半荣很久了,如果枯荣的功夫有进步,脸上的肉应该会渐渐长回来,但是没进步也有可能只是不懂其法而不是力不从心。所以到底谁高谁下不好分别,就好像一个人把初中的题做了个滚瓜烂熟,但始终没人教他高中的知识,另一个人在学了高中知识之后再磕磕绊绊的做着高中的题,你说这俩人谁学习能力强呢?但是有一点,阳顶天比枯荣年轻多了。初步推断:
              阳顶天略>枯荣
              二十 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使力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之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之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蓄力道当世已无人能及,只以未得高人指点,未学高明武功,使不出来。这时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蓄谷后,得知如何引入宣泄通道,一开闸即沛然莫之能御。练九阳神功是积蓄山洪,此事甚难;而乾坤大挪移则是凿开宣泄的通道,知法即成。这门心法所以难练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因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辅(正如要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链子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铁锤飞舞控纵愈难,越会将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挥锤者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张无忌练到第五层后,只觉全身精神力气无不指挥如意,欲发即发,欲收即收,全凭心意所之,周身百骸,当真说不出的舒服受用。这时他已忘了去推那石门,跟着便练第六层心法。乾坤大挪移神功较浅近的一二层,类似于“四两拨千斤”之法,但到了较高层次,反过来变成了“千斤拨四两”,以近乎千斤的浩浩内力,去拨动对手小小的劲力,似乎是“杀鸡用牛刀”,但正因用的是“牛刀”,杀此鸡便轻而易举了。
              二十 这次张无忌单伸右手,按在石门边上,依照适才所练的乾坤大挪移心法,微一运劲,石门便轧轧声响,微微晃动,再加上几分力道,石门便缓缓地开了。
              乾坤大挪移的主旨是颠倒阴阳二气。虽然阴阳内力和劲力的阴阳在概念上不直接挂钩,但是联系非常密切。阴代表着积蓄,收束住了人体本身的潜力,而阳代表着释放,可以解放潜力。阳盛阴消会集中释放本来发挥不了的力量,阴盛阳消便可将力量慢慢囤聚。其实这和任何武功(这里指运力发劲的法门而不是招式和内功)的原理都一样,乾坤大挪移只是集此道之大成的一种武功罢了。那么张无忌可以囤聚多大的力量呢?
              三十七 他初时左掌拍出,知道周芷若武功与自己已相差不远,大是强敌,丝毫不敢怠忽,加之单掌迎双掌,这一掌乃是出了十成力,劲力刚向外吐,便即察觉对方力尽,急忙硬生生的收回,他明知这是犯了武学的大忌,等于以十成掌力回击自身,何况在这间不容发之际突然回收,用力更是奇猛,但他于自己内劲收发由心,这股强力回撞,最多一时气窒,决无大碍。
              一时气滞表明这一下回收到了他能力的极限,也就是张无忌最多可以瞬间回收相当于自身十成掌力的内劲。但如果是慢慢囤积,张无忌蓄劲的功夫更为惊人。
              二十六 张无忌听到风声,心知这一掌真力充沛,非同小可,有意试一试他内力,右掌回转,硬碰硬地接了他这掌,左足这才着地。霎时之间,苦头陀掌上真力源源催至。张无忌运起乾坤大挪移心法中第七层功夫,将他掌力渐渐积蓄,突然间大喝一声,反震出去,便如一座大湖在山洪爆发时储满了洪水,猛地里湖堤崩决,洪水急冲而出,将苦头陀送来的掌力尽数倒回。这是将对方十余掌的力道归并成为一掌拍出,世上原无如此大力。苦头陀倘若受实了,势须立时腕骨、臂骨、肩骨、肋骨齐断,连血也喷不出来,当场血肉模糊,死得惨不可言。此时双掌相粘,苦头陀万难闪避。张无忌左手抓住他胸口往上抛掷,苦头陀庞大的身躯向空飞起,砰的一声巨响,乱石横飞,这一下威力无俦的掌力,尽数打在乱石堆里。杨逍和韦一笑在旁看到这等声势,齐声惊呼。他二人只道苦头陀和教主比拼内力,至少也得一盏茶时分方能分出高下,哪料到片刻之间,便到了决生死的关头。
              当第一掌相交时,张无忌以刚劲硬碰硬,来测验对方掌力的强度,即根据两力平衡时自己发出的掌力来判断对方掌力。试出范遥的发力功率之后,张无忌便运起乾坤大挪移,阳消阴盛,将自身内力化作一个大弹簧,把十余掌的内力全部积蓄起来。这十余掌还并不是他积蓄能力的极限,因为小张还要留着力气把一百来斤的范遥在瞬间扔飞。
              二十 一个多时辰后,已练到第七层。最后那第七层心法的奥妙之处,又比第六层深了数倍,一时之间实难尽解。好在他精通医道脉理,遇到难明之处,以之和医理一加印证,往往便即豁然贯通。练到一大半之处,猛地里气血翻涌,心跳加快。他定了定神,再从头做起,仍然如此。自练第一层神功以来,从未遇上过这等情形。
              张无忌全身忽红忽青持续变了一个多时辰,按旁白的解释,好比将一把阳顶天勉强拿得动的大锤舞动了一个多时辰,并且丝毫不见疲累,直接开始练第七层。二人内力的差距好比刚出古墓的杨过对上神雕侠一般。到了第七层,阴阳转换于不觉之间,真气的运使不会再引起血液沉降,也就是消除了真气与气血间的作用力,使得真气运转仅存的阻力也消失了。此时的张无忌可以大大加快自身真气的流转速度,而不用担心带动气血运行过快使身体受不了。从外看来,使劲和放松完全一样,阴阳分离与阴阳融合完全一样,枯和荣完全一样,真可谓不枯不荣,亦枯亦荣了。


              IP属地:江苏7楼2021-06-22 08:25
              回复
                【第三章】【武功,招式,心法,内功,外功的概念和关系】
                倚天 十六 他所练的【九阳真经纯系内功与武学要旨,没半招攻防的招数】。因此当年觉远大师虽练就一身神功,受到潇湘子和何足道攻击时却毛手毛脚,丝毫不会抵御;张三丰也要杨过当面传授四招,才能和尹克西放对。张无忌从小便学过武功,根底远胜于觉远及张三丰幼时,但【谢逊所传授他的,却主要是拳术的诀窍,并非一招一式的实用法门】。张无忌此时自已明白了义父的苦心,义父一身武功博大精深,若循序渐进地传授拆解,便教上二十年也未必教得完,眼见相聚时日无多,只有教他牢牢记住一切上乘武术的要诀,日后自行体会领悟。【张无忌真正学过的拳术,只父亲在木筏上所教而拆解过的三十二式“武当长拳”】。他知此后除了继续参习九阳神功、更求精进之外,便是设法将已练成的上乘内功溶入谢逊所授的武术之中,因之每见飞花落地,怪树撑天,以及鸟兽之动,风云之变,往往便想到武功招数上去。
                天龙 十二 那女子幽幽地道:“丐帮‘打狗棒法’与‘降龙二十八掌’两大神技,是丐帮的不传之秘。你们‘还施水阁’和我家‘琅嬛玉洞’的藏谱拼凑起来,也【只一些残缺不全的棒法,运功的心法却全然没有】。你家公子可怎生练?
                神雕 十二 这打狗棒法是武林中最特异的功夫,卓然自成一家,与各门派的功夫均无牵涉。【单学招数,若是不明口诀,那是一点无用】。凭你绝顶聪明,只怕也难以自创一句口诀,以之与招数相配。但若知道了口诀,非我亲传招数,也只记得甚么‘绊、劈、缠、戳、挑、引、封、转’八个字而已。
                武功在狭义上是某一种格斗技术,由招式和对应的心法组成;广义上的武功指格斗素养,包括外功,内功,和实战中表现出的格斗哲学。呼伦四虎天生神力,随便打出一拳威力都远远超出普通人勤练外功所能达到的水平,但是他们只是凭借本能在格斗,格斗哲学极为肤浅,所以不能说会武功。觉远内力深厚,也知道一些武学道理,但最多只能评论他人,自己不会应用于格斗,所以也是不会武功的。张无忌少年背了一肚子心法,也耳濡目染的学了不少宏观的格斗哲学,但是具体只知道武当长拳的招式。
                招式狭义上是固定的武术动作,广义上讲是格斗时的躯体动作。招式是格斗哲学的体现,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武功修为。从招式的角度看,武功修为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法度严谨,身形端稳。第二层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第三层有两个方向,一是奇幻百端,变化莫测,二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第四层是出手无招,随机应变。独孤九剑的终极格斗哲学是无招胜有招,但无招并不是不存在招式,只是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从广义上讲,只要有躯体就有动作,所以可以说任何一门武功一定有其招式。
                心法是用心意指挥身体运劲的法门。运的劲可以是内劲,也可以是膂力。狭义的招式只是姿势,极易模仿。心法才是一门武功的内在精髓。一些高深的武功的运力法门精微奥妙,如果不长期修炼,不可能一模一样德发出心法所描述的内劲。
                射雕 十七 周伯通又道:“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诀窍】,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而全真派的武功却是没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样,只可说是初窥门径而已。
                外功是外门武功,是偏重于直接打击对手外部躯体的一种武功流派,也叫做硬功。中招者一定会受外伤,如果打到胸、腹、背且劲力足够的话还能伤及内脏。外功的驱动力大多为肌肉力,所以很多外家高手膂力强健,如阿三。但这不代表外功就不能用内力催动,更不代表外家人士一定内力平平。最好的例子就是洪七公和降龙十八掌。外家功夫数不胜数,熟知的纯防御外门功夫有金钟罩和铁布衫,练成之后除了罩门之外,寻常刀剑也不易砍入身体。这种防御效果是针对外功的,碰上了内家功夫作用有限。
                倚天 三 他脸上一阵迷惘,从那金元宝上的指印看来,明明是少林派的金刚指法,张翠山说得不错,方今之世,确是再无别个门派会这项功夫。自己武当派的功夫讲究内力深厚,不练这类碎金裂石的硬功,而其余外家门派,尽有威猛凌厉的掌力、拳力、臂力、腿力,以至头槌、肘槌、膝槌、足槌,说到指力,却均无这般造诣。。。张三丰缓缓摇头,说道:“少林派累积千年,方得达成这等绝技,决非一蹴而至,就算是绝顶聪明之人,也没法自创。”他顿了一顿,又道:“我当年在少林寺中住过,只未蒙传授武功,直到此时,也不明白寻常血肉之躯如何能练到这般指力。
                当内功表示一种攻击模式时,是偏重于攻击对手穴道、经络、内脏的武功流派。这种打击手段只能以内力催动,所以“内功”这个词等价于修炼内力的功夫。中了内家掌力的人不一定会受外伤,但一定会受内伤,而且愈是没有外伤愈表明功力深厚。摧心掌是著名的内家掌法,中招者外面看起来毫发无伤,内脏却已经伤的一塌糊涂。七伤拳是极高明的内家拳法,一拳击出看似无甚力道,其实包含七种或横或直,或刚或柔的内劲,除了以相应内劲消解或以更强内力反震之外无法抵挡。
                明白了外功和内功的本质,一些颇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个常见的考较综合功力的项目——刻字。
                新射雕 十三 那梅超风身法好快,众人极目下望,月光下只见沙漠上有如一道黑烟,滚滚而来,转瞬间冲到了崖下,她手一伸,就在岩石中插进数寸,双脚毫不用力,只凭两手交互上攀,就如用手行走梯级一般。
                神雕 四 他一面摸,一面用手指在刻石中顺着笔划书写,忽然惊觉,那些笔划与手指全然吻合,就似是用手指在石上写出来一般,不禁脱口而出:“用手指写的?”丘处机道:“此事说来骇人听闻,但确是用手指写的!”郭靖奇道:“难道世间当真是有神仙?。。。丘处机道:“这何消说得?你想当世之间,论指力是谁第一?”郭靖道:“那自然是一灯大师的一阳指。”丘处机道:“是啊!凭一灯大师这般出神入化的指上功夫,就算是在木材之上,也未必能刻出字来,何况是在石上?
                笑傲 二十七 见柱上刻着三行字。第一行是:“匾后有人。”第二行是:“我揪他下来。”第三行是:“且慢,此人内功亦正亦邪,未知是友是敌。”每一行都深入柱内,木质新露,自是方证大师和解风二人以指力在柱上所刻。令狐冲甚是惊佩,心想:“方证大师从我极微弱的呼吸之中,能辨别我武功家数,真乃神人。
                很多人在读过上面几段的时候会十分不解。梅超风可以把指头插入岩石,而一灯竟无法再木头上刻字,难道梅超风比一灯还要厉害吗?方正和解风可以在不引起旁人注意的情况下轻描淡写的在木柱上刻字交流,岂不是到了郭靖口中的神仙水准?说白了不值一哂,梅超风、方证、解风只不过是硬功极强,把指头练得很硬,能承受反作用力而已。一灯尽管可以运用深厚的内力发出比梅超风更大的力道,但指头只是普通血肉之躯,字没写完手指要先受伤。如果给一灯一根铁棒,或者一块尖石,在石头上刻字可谓小菜一碟。但从刻字来看,方证和解风的内力不一定比五绝高,但外门硬功就强得太多了。
                这里扯一句,方证用的明显是少林金刚指力,而解风可能是方证的俗家师弟,也会金刚指力。不然那么多在场的高人,怎么方证就跟解风在小角落悄悄商量。
                另一个外功运用的例子:
                天龙 八 他(华赫艮)凝力于指,慢慢在地板下划了个两尺见方的正方形,托住木板的手一松,切成方块的木板便跌了下来,露出一个可容一人出入的洞孔。
                华赫艮擅长盗墓,经常用手指代替工具掘土,把手指练的十分坚硬。这种坚硬是手指本身皮肉筋骨上的坚硬,和鸠摩智“掌缘布满真气锋锐处不亚于钢刀”完全不是一个原理。


                IP属地:江苏9楼2021-06-22 08:31
                回复
                  【第四章】【内力的运使】
                  内力是一个人为臆想出的抽象概念。武侠小说中的内力虽然源于道家炼气之术,但是诸如点穴、疗伤、传音、刻字,乃至攻击防御中的种种内力妙用,可以说是武侠小说家的发明。对于这样一种虚构的事物,很难想象能够做到贯穿几百万字还能自圆其说。然而事实上金庸小说中的内力系统卓然一家,不仅逻辑严谨,矛盾极少,而且深刻奥妙,变化多端,无时无刻不与人物的成长、故事的发展相契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个最关键的创作手法就是借鉴。借鉴现实中已然存在的成系统的事物,来构造小说中的内力系统。
                  从金书中内力的表现来看,金庸赋予了内力很多的属性,比如透明性,物质性,传导性,排斥性,对身体机能的增益性等等。上述都是内力本身表现出来的属性,而在人为控制内力方面,内力被赋予了“难操控性”。尤其在笑傲江湖中,当来自他人的异种真气侵入令狐冲身体时,这些一种真气如同拥有自我意识一般,不仅将令狐冲自身的真气消灭殆尽,而且完全不受令狐冲的控制,甚至会在他尝试运气时就捣乱一番,将我们的主角搞得半死不活。内力这种明显的“人性”又是借鉴了现实中的什么呢?射雕中的一句话,暴露了金庸的灵感来源。
                  射雕 十七 郭靖睁大了眼,凝神注视,见他左手打的是七十二路“空明拳”,右手打的却是另一套全真派掌法。他出掌发拳,势道极慢,但每一招之出,仍带着虎虎掌风,仍具极大劲力,似乎顷刻之间,内力便能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流转,附在招数之上。郭靖只瞧得钦佩异常,心想要左右分具内力,练起来极难,而且人身体内经络仅有一套,分成左右,多半不成。周伯通那样将内力调左调右,倒是可行,【便如打仗时调动兵力一般】,似乎也非极难。
                  运用内力如同用兵。接受了这个设定,小说中很多难解之处就变得不难理解了。比如下面这段话:
                  射雕 十八 待得欧阳锋得知向他递招的竟是黄蓉,自己劲力早已发出,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这一下闯下了祸,这个如花似玉般的小姑娘活生生的要毙于自己掌下,耳听得黄药师叫道:“锋兄留情!”急收掌力,哪里还来得及,突然间一股掌力推来抵挡,【他乘势急收】,看清楚救了黄蓉的竟是郭靖,心中对洪七公更是钦服:“老叫化子果然了得,连这个少年弟子也调教得有此功力!”
                  一个人的掌力,尤其是隔空掌力,“放”出去之后还会有一个“收”的过程。两军交战,精兵生龙活虎的派了出去,交战一番,剩下疲劳的士兵还要收回营的。对掌也是一样,真气发出,相互抵消一番,乏力的真气还是要再收回丹田的。否则辛辛苦苦积攒的内力,拼一掌就不要了,可不是得不偿失吗?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天龙 十 鸠摩智思虑周详,早有一路掌力伏在胸前,但他料到的只是一着攻势凌厉的少商剑,却没料到枯荣大师双剑齐出,分袭两处。鸠摩智手掌扬处,挡住了刺向自己右胸而来的一剑,跟着右足一点,向后急射而出,但他退得再快,总不及剑气来如电闪,一声轻响过去,肩头僧衣已破,迸出鲜血。枯荣双指回转,【剑气缩了回来,六根藏香齐腰折断】。隔空掌力打出之后,大部分的内力是要回收的,但是点穴需要将真气侵入对方穴道使之闭穴,从而阻断对方气血和真气的传递,达到限制行动的效果。其结果就是真气只发不收,会消耗内力。拿内力如兵的说法来解释点穴,就是派一小股兵力占据了沿途关卡,一夫当关,不让对方兵力通过。如果被占的关隘处于要道,那还会对整片区域都失去控制。然而如果另一方兵力过于雄厚,或者对方有专门攻打关隘的技术,这关卡终究守不了太久。
                  倚天 十五 他忽然又想:“真姊难道有什么要紧事情,须得半夜里来跟我说么?”便在此时,突觉胸口膻中穴上一麻,接着肩贞、神藏、曲池、环跳诸穴上都逐一中指受点。。。当即以谢逊所授的解穴之法冲解穴道。但朱九真家传“一阳指”功夫甚是了得,他直花了大半个时辰,方始解开被点诸穴,这尚因朱九真功力未够,又不欲令他知觉,使力极轻,否则他解穴之法再妙,也不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冲解得开。
                  倚天 十九 原来杨不悔嫌他碍手碍脚,赚得他近身,以套在中指上的打穴铁环打了他两处大穴。她打倒张无忌后,回过右手,便往那小鬟的右太阳穴上击了下去。这一下将落未落,杨不悔忽然丹田一阵火热,全身麻木,不由自主的放脱了那小鬟的手腕,双膝一软,坐在椅中。原来她使劲击打张无忌的穴道,张无忌神功初成,九阳真气尚无护体之能,却已自行反激出来,冲荡杨不悔周身脉络. 那小鬟拾起地下的长剑,说道:“小姐,你总是疑心我要害你。这时我要杀你,不费吹灰之力,可是我并无此意。”说着将长剑插入剑鞘,还挂壁间. 张无忌站起身来,说道:“你瞧,我没说错吧!”他被点中穴道之后,【片刻间便以真气冲解,立即回复行动】。杨不悔眼睁睁的瞧着他,心下大为骇异。
                  张无忌既得谢逊传授自解穴道之法,本身又有浑厚无比的真气,杨不悔套着打穴铁环的点穴几乎对他毫无作用。然而让人点了穴之后再去解,终究处在被动的位置,落于下风,如果能从根源上使点穴使效,那可谓神妙无比的功夫了。
                  天龙 十一 鸠摩智不明其故,却也不敢再碰段誉身子,但先前点他神封、大椎、京门诸穴却又无碍,此人武功之怪异,实不可思议。
                  天龙 三十八 乌老大一出手便扣住他脉门,谅他无法反抗,当下加催内力,要他痛得出声讨饶,心想童姥对这小和尚甚好,我一袭得手,将他扣为人质,童姥便要伤我,免不了要投鼠忌器。哪知他所发的内力都如泥牛入海,无影无踪,原来虚竹全身尽是北冥神功,没一处穴道不能吸人内力。
                  由于点穴的原理是将真气打入对方经脉穴道,对于练成北冥神功,或者身具北冥内功的人,点穴相当于为对方输送内力。所以鸠摩智点段誉手太阴肺脉的穴位无效,只能点其他穴位。乌老大虽然抓住虚竹脉门,但发出的内力消失不见,只好以肌肉力抓着。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冥神功对内家打穴功夫有不错的防御效果。
                  另一个可能会消耗内力的应用是治疗内伤。其实“伤”只是血肉结构遭到破坏,如果伤处固定好,养分供应顺畅,总会痊愈的。即使是手被切断,短时间内真正遭到破坏的只是截面处的一层细胞而已,理论上如果血肉筋骨都能对应拼好,给予每个细胞充足的养分,自然可以完好如初。然而现在的医学实现不了大规模细胞层级的拼接和养分供给,所以只好勉强接起,任凭自疗,伤愈之后功能也大不如前了。内伤也是一样,真正麻烦之处是它的附带效果:气血不畅所导致的养分不足。内力疗伤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所受内伤的种类来定。比如邪毒入侵,那可以用气刀割体打开气门来宣泄,必要时还可以再用真气反向挤逼加速宣泄,这都是不需要耗费多少真气的。但若是经脉阻塞或者内脏受伤,一般要以真气打通经脉使气血通畅。第一章分析过了,真气和人体气血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两者既相融,又可以相互带动。但是当气血变成淤血,那就要耗费大量真气来将其化散了。


                  IP属地:江苏10楼2021-06-22 08:44
                  回复
                    从内力如兵的角度再论内力
                    以兵来类比内力,一个人的内力好比一城的兵力。在太平时节,总帅不下命令的时候,士兵自动各司其职:大部分兵都在各军营、哨卡待命,一部分兵绕城巡逻,一部分兵哨探敌情,还有一部分兵加固城墙。但可惜的是,城墙固然可以加固,能改造城内的房屋道路的特种工程兵却极为稀缺。真气也是一样,在不进行主动调用的时候,大部分真气藏于脏腑和穴道之中,一部分真气顺着气血游走全身成为护体真气,一部分真气增益人体机能,使得耳目聪明、身形灵便,还有一部分增强体质,使得不畏寒暑,百病不侵。但是身体内部的经脉脏腑属于先天条件,一般无法锻炼,只有极少的内功如易筋经才能转移筋骨,产生组织器官层面的改变。
                    修炼内功有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增大储量,相当于招新兵;二是提升纯度,相当于培养精兵;三是
                    提升内力控制力,相当于申明纪律。练习武功,相当于实战演习;按心法运劲使力,好比照兵书分配各路人马;发出招式,好比摆开阵法。当与人相斗,要先提气出丹田,再运气过经脉,最后聚气于手掌准备出招。当发生战事,兵营里的兵要出营,赶赴前线,列好阵势。所谓兵贵神速,谁先列好阵势,谁就可以先发起有效的进攻。谁能短时间把大量真气汇聚于手掌,谁就可以先发制人。我们看一个快速调运真气的例子:
                    天龙 十八 玄寂喝道:“吃我一掌!”【双掌自外向里转了个圆圈】,缓缓向乔峰推了过来。他掌力未到,乔峰已感胸口呼吸不畅,顷刻之间,玄寂的掌力如怒潮般汹涌而至。乔峰抛去铜镜,右掌还了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两股掌力相交,嗤嗤有声,玄寂和乔峰均退了三步。【乔峰一霎时只感全身乏力】,脱手放下止清,【但一提真气,立时便又精神充沛】,不等玄寂第二掌再出,叫道:“失陪了!”提起止清,飞身上屋而去。玄难、玄寂二僧同时“咦”的一声,骇异无比。玄寂适才所出那一掌,实是毕生功力之所聚,叫作“一拍两散”,所谓“两散”,是指拍在石上,石屑四“散”、拍在人身,魂飞魄“散”。这路掌法就只这么一招,只因掌力太过雄浑,临敌时用不着使第二招,敌人便已毙命,而这一掌以如此排山倒海的内力为根基,要想变招换式,亦非人力之所能。不料乔峰接了这一招,非但不当场倒毙,居然【在极短的时间之中便即回力】,携人上屋而走。
                    玄寂双掌划圆,把大量兵力派往前线,缓缓出掌,大军如潮水向乔峰压了过去。乔峰这边感受到呼吸不畅,好比站在城头,看到对方大军黑压压的铺天盖地而来,立刻也调集一大波兵马,摆出亢龙有悔的阵法出城迎击。两股掌力相交,是两军锋线遭遇;嗤嗤有声,是喊杀震天,互有杀伤。对完一掌玄寂乔峰各退三步,是一战过后,两军收兵,各退三十里整顿。乔峰全身乏力,是之前派出的兵马伤残疲劳,战斗力大减。乔峰见状,一提真气,瞬间从兵营中调了第二波生力军出来,立刻精神充沛,做好了战斗准备。而玄寂那边,疲兵伤兵涌回营地乱作一团,阻塞道路,第二波兵力一时便派不出来。
                    玄寂和乔峰都是少林正宗,是一个方式训练出来的士兵。玄寂年纪比乔峰大的多,手下的兵可谓久经沙场。但是他不论是调兵列阵,还是重整旗鼓,都要花更多的时间。不是因为兵素质不高,也不是因为主帅指挥能力相差太大,而是玄寂兵营外围地形狭窄,施展不开,也就是说他先天的经脉脏腑等等身体条件就不如乔峰。好比乔峰的经脉先天就是八车道,车来车往十分顺畅,玄寂只是四车道,车一多就要堵。萧锋和萧远山不太可能是一个派别的,但是都有功率大这个的特点,说明萧家人的大功率是以先天的身体优势作为基础的。如果把内力修为当作战局来分析,萧家人可以说占了地利。那么天时与人和又分别指什么呢?


                    IP属地:江苏11楼2021-06-22 08:47
                    回复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有人把孟子这段话里的天时翻译成天气,令人喟然。只有在讨论农生产时,气候才算天时。在战争中天气只是短时间内的变化,影响有限。更何况,除非一些极端情况(比如一方士兵耐寒,一方不耐寒),天气是双方共享因素,又怎么会有一方劣势一方优势?天时这个词本身就很好,如果硬要翻译,只能译作形势,因为对于不同的讨论对象天时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就算单单讨论战争,这个“形势”也包含甚广。从狭义上具体到战斗,可以指阵型,也可以指兵力;从广义上延伸到战役,还要包括粮草、装备等等预先拥有的外部硬性条件。这些因素中对形势有最直观最显著影响的是兵力。所以用兵的天时地利人和,简单说就是即兵力,地形,和军队的凝聚力。
                      孟子说,即使你兵力占优形成合围,面对高墙深池,作用就要打折扣。而你虽然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但失了人和,兵都逃走了,那给你占了地利也是白搭。其实孟子这里为了突出三者的优先级,开头少说了半句话,要是说全了应该是:天时者,兵家之所争也,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只是辩证的分析了三者对战局的影响力,不是众志成城的一方就一定能打赢占据要塞的一方。更不是说要地利不要天时,要人和忽视地利。三手都要抓,都要硬,一般情况下侧重点放在人和上,地利稍次之,天时再次之,特殊情况还要再作特殊考虑。最后,天时地利人和相互之间也会影响。你天时地利都占,将士自然有信心,军队自然有凝聚力。如果人人都想打胜仗,自然会加固防御工事,会去做好各方面准备。
                      内力如兵,如果我们以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去分析内力的话,天时为体内的蓄积的内力,地利为先天根骨,人和为真气的凝聚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算玄寂再勤修苦炼,内力积蓄的够多了,身体条件不如人,遇见萧峰这等根骨奇佳的人,只好和玄慈一起呆望夜空。萧远山内力深厚,根骨也是一等一的,但是越往后练真气越是乱窜,乃至危及性命。
                      上述三要素换个名字,就是储量,功率(真气传输、搬运的功率而非真气做功的功率)和纯度。
                      其实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去分析,只要分析时首先要搞清楚分析的对象,即弄清敌我关系。如果讨论修炼内力,“敌”是心魔、是外界干扰、是逆行的气血、是无知、是妨碍练功的一切事物。那么天时是上乘内功秘籍,地利为寒玉床,人和为澄澈的灵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使有了上乘内功秘籍,没有清净的环境,还是要走火入魔;有了睡梦中都能练功的寒玉床,却不去收摄心神,那只能被冻伤。
                      我们还可以再细分。如果单讨论一个人灵台的澄澈,“敌”就单指心魔。控制意念收摄心神的法门为天时,天生单纯的思维为地利,淡泊空明的德操为人和。一般人如岳不群,依着紫霞神功的要领,舍性养气,但到底不如郭靖思维单纯,简简单单来的管用。然而再单纯的思维,遇上外物的不断干扰,还是要产生杂念的,尚不及扫地僧无人无我的境界。


                      IP属地:江苏12楼2021-06-22 08:49
                      回复
                        题解:
                        再精密的称,称不出绝对的一公斤。
                        再精密的尺,量不出绝对的一厘米。
                        世间上没有绝对的真实。
                        连这句话也不例外。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小误差罢了。
                        小说中修炼一百年的老张,还一度认为那个小道童弱于秃头天王。
                        我们作为一个读者,又怎么能知道真实修为谁高谁下?
                        抱持一颗理性的心,尽量减少误差罢了。
                        武功是不可比较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烟雨楼大雾遮眼,再强的高手也得靠柯镇恶领路。
                        比起一味的打熬力气,增强内力,武学高手更注重如何发挥优势,如何攻敌弱点。
                        而内力,够用就好。
                        越是宗师,越不屑多花力气。
                        独孤九剑若变成了招招断人长剑,那也不是神妙无双的剑法了。


                        IP属地:江苏13楼2021-06-22 0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