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1,659贴子:12,520,896
  • 14回复贴,共1

《大明律》之方针:明刑定律务在公平,使加之于人,其人虽死不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者,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明刑定律,务在公平,使加之于人,其人虽死不怨
——————
洪武三十年三月甲戌(22日),刑部署尚书夏恕、都察院署左佥都御史司中等奏请加反逆法,以为:“汉法,反者夷三族,宜改大明律。依汉法,不分异姓同居,三族应坐者,男子无长幼,皆磔于市,妇人入官为婢,没其赀。”上曰:“古者,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汉用秦法,故谋反逆者皆夷三族,其法大重,且夫明刑定律,务在公平,使加之于人,其人虽死不怨,传之后世,虽有仁圣之君,必不能有所变更矣。”恕等曰:“不轨,大恶也,重刑以治之,所以使民不敢犯也。”上不允,但令如律。 《明太祖实录》
——————
吴元年九月戊寅(5日),上谓中书省臣李善长、傅瓛、杨宪等曰:“法有连坐之条,谓侵损伤人者。吾以为鞠狱当平恕,非大逆不道,则罪止及其身。先王之政,罪不及拏,罚弗及嗣,忠厚之至也。自今民有犯者,毋连坐。”参政杨宪对曰:“先王用刑世轻世重,自元政姑息,民轻犯法,非重治之则犯者益众。”上曰:“民之为恶,譬犹衣之积垢,加以浣濯,则可以复洁。污染之民以善导之,则可以复新。夫威以刑戮,而使民不敢犯,其为术也浅矣。且求生于重典,是犹索鱼于釜,欲其得活难矣。故凡从轻典,虽不求其生,自无死之道。”《明太祖实录》
(吴元年,1367年,洪武元年(1368年)之前一年)


IP属地:云南1楼2021-04-23 00:15回复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史记 夏本纪》。
    鲧之死罪并没累及其子 禹。此大概就是明太祖指的“古者,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典故之一?


    IP属地:云南2楼2021-04-23 00:16
    回复
      满清编撰的整部《明史》 ,也仅在《明史 卓敬》有一次明确记载”诛其三族“,此记载更可能是伪造,根本没有”诛九族“之记载。说明,终大明一朝,确实,如《大明律》,根本就不存在“诛连三(九)族”之罪罚。


      IP属地:云南3楼2021-04-23 00:17
      收起回复
        在我国历史上,所谓夷九族之九字,恐怕更是一种泛指。。九仅泛指数量多,非实指九之数。 九字此用法,在《史记 五帝本纪》早就用。如”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中四个”九“,全是泛指。”九州“之”九“也是,因为《五帝本纪》在其上就记有”肇十有二州“,当时实有十二州


        IP属地:云南4楼2021-04-23 00:18
        回复
          一万五千、三万等整万整千的数字,在清修《明史》中皆是主观泛指,”有点多,数不过来“,非确定数,实际,可从一二十,至一二万。可知,满 清蹄故意误导抹黑。。但处决犯人在明朝决非小事,要经三法司等会审核的,不可能不知确数,在诏书等官方记录中不可能不记确切数!
          吾专一帖,考证清修《明史》中“一万五千”之使用:
          “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明史》上有多少“一万五千”


          IP属地:云南5楼2021-04-23 00:23
          回复
            洪武十四年冬十月
            癸丑(2日),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
            《明太祖实录》
            ——————可见
            每年决囚,从明初洪武朝,就是一件很严肃的大国事,是集体决策,已有“三法司等会审核制度”。
            只是洪武朝官制还在形成中,参与决囚会审核的机构,瞧上去不象“三法司”。。


            IP属地:云南6楼2021-04-23 15:11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2-02 07:40
              回复
                秦王你在跟我说公平?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2-13 07:22
                回复
                  杀的都是寄生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2-14 08:43
                  回复
                    什么公不公平,要死的人自己去死,不拦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2-14 08:44
                    回复
                      明代律例是非常严谨的,举个例子,赌博也要区分偶尔还有未成年人。审案更是谨慎,地方府有专职推官。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05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