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吧 关注:2,978贴子:209,572

武王克商的历史背景,黄帝—夏—商—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王克商的历史背景:黄帝~夏~商~周。
炎黄之母有蟜氏在枣庄市台儿庄“黄丘”生下炎黄二帝,黄丘(偪阳国),也是彭城逐鹿的地方(此地是黄帝故里,黄帝城,黄帝陵真正的所在地)黄帝与苏北的蚩尤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经过部落之间几次战役之后,黄帝脱颖而出,形成首领,被后人顶礼膜拜,此后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行成了部落首领制度,经过黄帝之后几代人的开拓,逐渐壮大,后期黄帝的后裔又在北部设立薛国与缯国,形成掎角之势,有利于防御,在以后建立的几个国家中都以黄帝为始祖,黄帝后裔们建立的古国大部分都在鲁南地区,也有走向各地的(比如吴越楚),他们都以黄帝始祖为荣。(炎黄至夏朝时期的演进时间五帝相继共388年)。
进入夏朝初期,黄帝的后裔奚仲在薛国逐渐壮大,成为夏朝的君主。奚仲钻研造车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车,奚仲以及他的儿子吉光的造车技术为以后疆域的向外开拓提供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强的基础,也为治理水患提供了帮助,奚仲的造车技术也让他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始祖,很多古国都是奚仲的后裔国,几百年后夏朝逐渐衰落被钟虺推翻。(夏朝至商朝时期演进过程大体是470年左右)。
进入商朝初期,奚仲的后裔钟虺推翻夏朝,成为了商朝初期的开国君主(驻地薛国,中后期叫奄国)钟虺为了安抚民心,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钟虺之诰,以让夏朝子民理解他推翻夏朝的原因,以免落得不仁不孝之名。
商朝中期之前中国人口基本上都在鲁南苏北的这些古国中,后期商朝国都薛国(奄)的古国文明开始向四周扩张,向中原,吴越,江浙,胶东地区设立附属国,包括河南安阳殷墟都属于奄的后裔国分支,以及河南驻马店的挚国,胶东的莱国,苏北的邳国,以及吴越楚等国。古籍玄鸟记载;奄有四海,奄有吴越,奄有江汉,奄有九有,说明了商朝薛国(奄)的强大。
进入商朝晚期,商朝逐渐衰落,西周逐渐壮大,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西周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的亲娘是商朝国都薛国(奄)的任成之女大妊(属于贵族联姻),周武王(武王克商)后把外祖父之子任畛复封于薛国(关于武王克商的书籍可参考消失的古国五,可参考书中的地理名称来判断薛国奄的位置)实际上西周的开国始祖“姬昌”也属于半个商朝薛国人(他奶奶是薛国人大妊),推翻商朝薛国.奄也属于自己人轮换,只不过变成了外孙“周武王”姬昌。自武王克商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就转移到了西部,枣庄的薛国(奄)逐渐失去了话语权,周天子设齐鲁以扼东夷(东夷之首就是薛国.奄,包括薛国奄的附属国)。(这个历史演进过程大体也是496年)。
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明是从枣庄市(古徐州 古兰陵)走向全国的,这是中国从小到大的一个演变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城邦数量与人口数量也慢慢多起来,黄帝时期几万人,夏朝时期几十万人,商朝晚期500万人左右,秦朝不到两千万(汉朝也才三千万人左右),包括古国数量也是从少到多,到西周之后古国数量陡然增多,政治中心也从枣庄市(薛国.奄)逐渐向西转移。
商朝之前的古人选择枣庄这个区域是有原因的,因为属于丘陵高地,背靠泰沂山脉面向江淮平原,具有王者之气,属于风水宝地,战略要地。在枣庄市狭小的区域内诞生了中国最早期的八个古国(中国唯一),是中国古城邦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方,涌现了众多的始祖级人物,基本上西周之前的始祖都属于枣庄。中国文明的曙光最先点亮了鲁南(枣庄市.古徐州)这块神奇的土地,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氏族部落,最早的始祖,最早的城邦文化,最早的夏商古国,最早的古史作者,最早的科技文明,是中国5000年历史文明的唯一起点与源头。中国大部分姓氏都起源于鲁南苏北地区(占90%以上)包括黄帝十四姓,这个区域同属于奚仲领地,也就是古徐州区域。中国春秋之前的古籍作者全部是枣庄市(古徐州 古兰陵人)主要是小邾国人所著,铁的事实证明此地就是黄帝至夏商历史的唯一演化之地,请其它省份的碰瓷者闭嘴吧!不要需继续无知的狡辩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3-04 18:25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3-04 18:28
    回复


      4楼2021-03-04 19:07
      回复


        5楼2021-03-04 19:08
        回复
          枣庄4300年的城邦文化早于河南省的老祖安阳殷墟1300年,安阳殷墟与挚国(今驻马店)是薛国.奄的后裔国,包括苏北邳国,胶东莱国以及吴越楚等国,安阳祖先来自枣庄市薛国(奄)东7公里的安阳故城,他们把故土之名也一起带到了殷墟。商朝中期之后,枣庄区域的古国文明逐渐向四周扩展,商奄薛国在各地设立了很多附属国,南到江浙(吴越)与荆楚(楚国),西到河南安阳(殷墟)与南阳驻马店一带(挚国),东到胶东半岛的蓬莱(莱国)与鲁中杞国,枣庄的邻居邳州(邳国)与薛国同是造车鼻祖奚仲,同属于奚仲后裔国,夏朝初期的奚仲是薛国的国君,是世界造车鼻祖,实际上奚仲就是夏朝初期的开国君主,他的后裔钟虺是商朝初期的开国君主,那个时代应该还没有国君或者什么王一说,都属于部落首领,秦朝及汉朝修改了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汉朝司马迁根据枣庄人的古籍重新编写了历史,自黄帝至夏商的历史古籍都是枣庄地区人写的(小邾国人)大家可以考察最早的那几个历史作者都与枣庄区域那些古国有联系,包括孔子,孔子的祖先是商朝大臣微子,微子就是枣庄市微山岛人,距离薛国“奄”仅有几公里,墓地就在微山岛上,中国最早的古籍都是号称东方君子之国的小邾国历代国君以及子孙们编写的,包括中国最古老的古籍“三坟”“ 五典”“ 八索”“ 九丘”以及“小邾国春秋”都是小邾国人的杰作,国史开山鼻祖小邾国人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国语》《世本》等 。西汉司马迁(史记)是以枣庄“小邾国”人(主要是国史鼻祖左丘明)的史书为蓝本编撰的,修改了黄帝至夏商时期(春秋战国之前)的大部分历史,以利于秦国的发展,包括把黄帝陵从古徐州区域的“黄丘”就修改到了陕西桥山。


          6楼2021-03-04 19:10
          回复
            楚国人的先祖是黄帝,楚国先祖与枣庄市(古徐州 古兰陵)境内的这些夏商古国的先祖都是同宗同源,都是黄帝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打败齐国,迁走枣庄市三邾子民至黄冈(改名邾城)敬如上宾(都是亲兄弟,同属黄帝后裔陆终之子),为纪念先祖黄冈改名邾城,邾县。
            楚国把枣庄地区的三邾(小邾国 邾国 滥国)三国子民迁移到湖北黄冈敬如上宾,这是有原因的,楚国人与枣庄人(古兰陵 古徐州地区的古国)是一家人,小邾国 邾国 滥国与楚国先祖都是黄帝六世孙陆终的六个儿子之一,其中楚国先祖季连是陆终第六子,小邾国 (邾国)先祖曹侠是陆终第五子,陆终第四子是偪阳国的求言(会人),陆终第三子是大彭国的彭祖,所以楚国人把枣庄地区纳入楚国版图后把枣庄地区的三邾子民整体迁移到楚国的原因就找到了答案。
            寻找黄帝至夏商历史,枣庄市是唯一的,没有之一。寻找黄帝至夏商历史可以放眼全国区寻找,可以说没有任何地方能与枣庄市的古文化资源相比较。
            百度百科;小邾国,楚宣王在位时(公元前369——前340年)灭邾、小邾,掠走了“二邾”的遗民南迁邾城-------可自搜。
            百度百科;黄冈,楚汉之际,楚项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国,国都邾城(今黄州禹王城)-----可自搜。
            百度百科;邾城 (湖北黄冈市邾城遗址)------可自搜。
            山东邾国国君迁居黄州------可自搜。




            7楼2021-03-04 19:12
            回复


              8楼2021-03-04 19:12
              回复


                9楼2021-03-04 19:16
                回复






                  10楼2021-03-04 19:16
                  回复
                    枣庄这块土地上诞生3~5个炎黄夏商国家的时候,其它地区还是荒凉的野蛮之地。 注:夏朝中国人口十几万,商朝晚期也才500万左右,集中在鲁南古徐州境内,枣庄市小邾国人记录了本地区的发展进程,编写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以及小邾国春秋等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后期被鲁国灭迹)。




                    11楼2021-03-04 19:17
                    回复


                      12楼2021-03-04 19:17
                      回复
                        作为山东古国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于2016年4月29日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展,后历时一年半,行程数千公里,先后在全省11家县、市博物馆巡回展出。薛国文物展是山东博物馆的开篇之作,第二个上场展出的是枣庄市小邾国文物展。
                        人民网;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开幕 再现千年古国风采
                        中国新闻网;200余件古薛国文物精品亮相山东博物馆(图)
                        搜狐网;2017古薛文化遗产论坛在京召开,《薛国沧桑》新书首发
                        中国历史网;纵观中国历史上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薛国
                        百度文库;古徐州的首府“薛国”历史,远远超过了历代所有帝国和王朝
                        古薛国历史揭秘:山东古人崇拜鸟?发明了水饺
                        中国日报;山东古国系列展览开篇力作--薛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
                        山东商报;“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在潍坊博物馆展出
                        烟台日报;烟台福山区举办古薛国历史文化展
                        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在烟台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展出 将持续到5月23日
                        日照市博物馆明天起举办古薛国历史文化展
                        《惟薛有序,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 走进东平市博物馆
                        诸城市博物馆举办《惟薛有序 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
                        【展览预告】惟薛有序 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元旦在枣庄市滕州博物馆开展
                        搜狐网;“长寿”的薛国:坐拥富和贵,历经夏商周
                        齐鲁网;“长寿”的薛国:坐拥富和贵,历经夏商周
                        新浪网;“长寿”的薛国:坐拥富和贵,历经夏商周
                        以上新闻可自搜.....................
                        CCTV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缩影—薛国(一)
                        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缩影—薛国(二)
                        古薛国是古代山东地区存续时间最长、序列最为清晰的东方古国之一,兴起于史前文化发达的薛河流域,史前人类的足迹遍布薛河两岸,繁若星辰。古薛国自夏代立国,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中期,前后延续长达2000余年,至今古城轮廓基本完好,作为远古时期的古城,能够保留至今天弥足珍贵,神秘的薛国的历史等待后人的继续挖掘。
                        更为传奇的是,薛国故城遗址所在地除地上现有的战国城、地下的西周早期城,还有商代城和龙山城,可见几千年来,古人均相中了这块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这块土地究竟有何魅力?地下世界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古老的薛国渐去渐远,可留给我们的谜题却越来越多,这也正是古国的魅力所在。
                        自夏立国1400年之后的薛国发展规模宏大,《史记》称其“盖六万余家”,而当时最大的霸主国——齐国都城临淄也不过七万家。出土水饺的前掌大遗址坐落在古城一公里外,是薛国的贵族基地,已累计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文物两万余件,薛国的繁盛可见一斑。
                        北方人说“好吃不过饺子”,您也许不会想到,迄今发现最早的水饺竟出土于山东。1978年,在山东薛国故城遗址中,一件食器青铜簠(fǔ)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造型精美的容器内,盛放的是一盒因时代久远已经炭化的三角形食物,用竹签轻轻拨动时,里面露出了屑状馅,随后被专家认定是水饺。它比之前新疆吐鲁番唐代墓中出土的水饺“年长”了一千五百多岁,考古学者据此推测,饺子这种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古代东夷地区,另外还出土了3000年前的酒,保存完好,薛国出土的鼎,玉棕等文物被考古专家一致认定为发源地…………



                        13楼2021-03-04 19:18
                        回复
                          枣庄6400年的“红土埠”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建新遗址”(原伏里遗址)是女娲与伏羲的氏族部落所在地,这两个地方有大量女娲伏羲遗迹存在,是中国境内考证人文始祖最真实的地方。伏羲氏族部落所在地“建新遗址”(原伏里遗址)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楼2021-03-04 19:20
                          回复
                            大彭国祖先蔇国的迁徙历史。
                            枣庄蔇国迁徙江南称诸暨。良渚文化文化来源于枣庄市北辛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人文
                            --------------------------------------------------------------------------
                            在今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曾有一首童谣传唱着:“小老头,赶西集,买了一对小公鸡;吃鸡肉,喝鸡汤,留着鸡毛扎风箱。”考察历史,“西集”之地,虽与集市有关,但其得名却源于此处在商代时期的一个古国:暨国,也称“蔇(j ì)国”“既国”。西集镇分西集和东集,东西两蔇出大彭。
                              在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政府驻地东,被群山所包围着的一片数千亩的高地,即是古蔇国遗址所在地。蔇国子民的祖先——篯(jiān)铿。相传篯铿擅长做野鸡肉羹,被尧帝大加赞赏,于是封他到彭城。篯铿在彭城建立了大彭国,在古徐州(首府薛国)境内(今枣庄市)。蔇国就是夏商时期大彭国分封蔇子的地方。
                              蔇国又称蔇子国,那蔇子是谁?明代编纂的《峄县志》卷四解释:“蔇子,颛顼(zhuān xū)高阳氏之后,陆终第三子,曰翦,即篯,字铿,封于彭,是为大彭。其后封于蔇。”兰陵文史专家穆振昂先生经对以大彭历史为线索的搜寻,穆振昂认为,蔇国就是夏商时期大彭国分封蔇子的地方。
                            “彭祖”是五帝尧时的人物,也称为大彭。《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云:“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彭祖开始在尧帝身边供职,经历夏、商两朝,是一位活了八百岁的长寿之神,他的养生之道,后人整理成一部《彭祖经》传世。史学家认为,所谓彭祖寿长八百,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年限,也是历代彭祖担任部落方国首领总的年限,彭祖是大彭国君的称谓。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大彭国是商代诸侯中的东方霸主,只是地位降为“伯”爵,其势力十分强大,以古徐州为中心的鲁南苏北地区,为其所属。
                              公元前1549年邳人、优人发动了反对商王朝的叛乱,战争时起时伏,时紧时缓,延续十多年。商王朝封彭伯为大彭国君,令其平叛。《竹书记年》记载:“河亶甲三年(公元前1532年),彭伯克邳。”平叛后,大彭国势力上升,封地疆域扩大。
                            彭伯之子翦被封的土地,在今天看来,也是丰饶,群山怀抱,临水而居。汉朝许慎《说文》对“蔇”本义的解释是:“蔇,草多儿。”古蔇国本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先民曾赶着羊群到这里扎寨定居,从事放牧和农耕。
                              在《左传·春秋庄公九年》中有记载:“公及齐大夫盟于蔇。”说的是公元前685年,鲁庄公和齐大夫在蔇地会盟之事。这次会盟,对齐鲁两国来说,皆可载入史册。
                            蔇国存世多久?它和周边国家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在典籍中鲜有记载。而蔇国与大彭国的渊源,更是破解其历史变迁的主脉。据穆振昂介绍,关于大彭国的演变,最早在《国语·郑语》中载:“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说:“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国也。《外传》云殷末灭彭祖国也。”
                              司马迁没有说明“殷之末世”具体年份。经查《竹书纪年》的记述,应当在商朝中期武丁时期。《竹书纪年》说:“四十王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武丁在位时,把强大的鬼方、大彭、豕韦先后消灭,《尚书·无逸》中称赞说:“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要全力推行王道,不能任诸侯大国不受制约的扩张发展,平定反叛,建立稳定的殷商王国。这样一来,为商朝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彭国,最终还是被强大的商王朝作为反叛诸侯消灭之。蔇国是大彭国的封地,理当一同诛灭。
                              而历史总是给人惊喜,很多必然中蕴含着偶然。1987年,在临淄齐国故城以北白兔丘出土了一件与蔇国相关的青铜器——蔇可忌所作媵女铜敦,铭文曰:“唯王正九月,辰在丁亥,蔇可忌作厥元子中姞媵敦。”时代为春秋晚期(说明蔇国在春秋时期有女儿嫁给齐国贵族)。
                              据著名的中华民族源流史学家何光岳先生《鲁国的来源和迁徙》文中称:“春秋时期的鲁国先后并吞了极、鄟、邿、焦、檀、甲父、费、邹、根牟、铸、茅、缗、郜、单、厥、蔇、郓、姑蔑、卞、颛臾、任、潜等小国。”
                              据潍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敬明分析,蔇可忌所作媵女铜敦在齐都临淄出土,一是说明蔇小邦弱国至春秋晚期气息尚存,只不过早已经归并属于鲁国了;二可证之蔇与齐国通婚,古者同姓不婚,春秋著名“高子”戈以及蔇可忌所作媵女铜敦出土的地点,距姜齐贵族高傒之墓不远,应如临淄齐都博物馆馆长张龙海先生所言,是从墓中坍塌流转到河流中去的。或此墓地同属于姜齐贵族,故蔇与齐国姜齐通婚的可能性最大。
                              蔇可忌所作媵女铜敦出土不久,适值山东省先秦钱币研讨会在临淄召开,孙敬明得陪吉林大学何琳仪先生承齐都博物馆馆长张龙海之雅意,得以观摩此器。此事过去十数年后,孙敬明在临沂私人收藏家手里得见所藏当地出土的铜敦,铭文字数远远超过此器,但同属蔇可忌所作媵女器。由此可见,蔇虽然小国,至春秋晚期余绪仍存。
                            唐宋以后的史籍中对蔇地历史也有研究记述。南宋孝宗年间学者罗泌著史书《路史》“高阳氏后”中说:“沂之承有蔇亭,即古暨国。”特别注明春秋时“蔇”也作“暨”,为鲁国疆域,西晋时称蔇亭,属琅玡国缯县的城邑。
                              “明代万历年间编著的《峄县志》记载,蔇亭地尚存,有盟台也。”穆振昂说,这透露出一个信息,明代时尚有盟台古迹可寻,《峄县志》还载:“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千亩,居人呼为盟台。”
                            向南迁徙过大江
                              在历史的碎片中,蔇国并没有完全灭亡。南宋孝宗时学者罗泌著有《路史》一书,采用道家等遗书的说法,通过考证,再上溯高推了旧史所称“三皇五帝”以上的往事。《路史》于“高阳氏后”提出:“沂之承(今枣庄市峄城区)有蔇亭,即古暨国,彭姓,其派者为诸暨,有概浦、诸山,隶越。”提出沂州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所属的蔇亭,在古代有暨(即蔇)国,彭姓建立,后流徙到南方叫诸暨,后为吴越所属。
                              清代考据学家、诸暨人郭凤沼编有《诸暨青梅词》一书,对诸暨沿革进行注释,在引用《路史》上述记载前说明:“诸暨即诸稽,为得其实。盖大彭、豕韦,近在王室,迭为商伯。诸暨僻居夷狄,故莫之数矣。”郭凤沼赞同“沂之承有蔇亭,即古暨国,彭姓,其派者为诸暨”这一记载。又说“按少康少子所封,初在(诸暨)县北一隅,与今山阴、会稽两县连界,自外皆诸暨地也。及商灭诸稽,而夏后氏后并有其地”。清光绪时编纂有浙江《诸暨县志》,已将上述观点载入县志。
                              这段历史把蔇国迁徙和诸暨链接起来,彭氏蔇国在3200年前的商代就已南渡吴越,比萧氏永嘉南渡时间还早1500年。
                              彭氏蔇国的迁徙充满神话,为证明历史的真实,史学界皆以当今的考古发现为佐证。山东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和夏商时期的文化典型。
                              让考古界感到巧合的是,浙江良渚文化(公元前3200─前2200年)和鲁南苏北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有很多惊人的一致。两种文化的陶器和石器常有互借现象。
                              近年来,关于良渚玉器符号和大汶口文化符号的探讨,已表明了两种文化区系间的密切往来。良渚文化出现的成套的礼玉、高坛建筑土筑和规划严整的聚落等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说明其开始进入等级礼制社会。考古学和历史学家称其达到“酋帮制”阶段,或认为处于“军事民主制古国”时期。
                              令人惊讶的是,良渚文化的发展突然中断,其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后来的青铜文化看不出直接的联系。也许,正因此之故,在先秦文献及汉晋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不见远古时期客观存在于这一带的部落与部落集团。相当时期内,史家对其认识一直将长江下游视作洪荒无人的空白之区。宋代关于派生诸暨的历史记载和现代良渚考古的文化发现,恰好证明古籍记载的诸暨由北方蔇国流徙迁来的说法不是无中生有。
                              我们不难想象,3200年前的古蔇国先民们,在商王大军追逐下,彭祖放弃蔇国山寨,驱赶牛羊,南下茫茫江淮平原,逐水草而居,乘竹筏渡江,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历尽艰辛,迁徙至诸暨一带,繁衍生息,为后来吴越文化的兴起作了铺垫。


                            15楼2021-03-04 19:20
                            回复
                              说到黄帝故里,黄帝陵,必先提到古徐州(首府薛国/今枣庄市)。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徐州的首府薛国吧!
                              -----------------------------------------------------------------------
                              看徐州首府(老祖薛国)是如何演化成今徐州的。注:大彭国也在枣庄境内,古称暨国,也就是后来的彭城。
                              ------------------------------------------------------------------------
                              古徐州与今徐州没有任何瓜葛。
                              自夏朝到商朝,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直至汉朝中期古徐州首府仍然在薛。秦统一六国后,将天下设为三十六郡,薛为其一(薛郡管辖面积南到长江以北,北到河南北部)。汉置薛县。至隋废薛。
                              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就是在徐州的首府薛国。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当时齐国(齐威王)亲临自己的儿子田婴封地徐州首府(薛国),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称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徐州相王之后东周姜姓转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田姓。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僭越称王,无视周王的权威。之前各国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218年,刘邦、张良驻军于薛。公元前208年6月,刘邦入薛,与项梁共立。西汉置薛县(前187年)。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迁徐州治所于下邳(今邳州一带)。
                              ------------------------------------------------------------------------------
                              1;古徐州范围《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意思是东到大海(黄海)、北达泰山(岱)、南及淮河流域,为古徐州之全境。
                              2、古徐州治所的变迁1)、《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中写道:“梁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 339 年),邳迁于薛,故名徐州”,这是徐州作为城邑名称出现在史册里的最早记载。《后汉书·地理志·郡国》说:“薛本国,六国(战国时崤山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时曰徐州。”这是告诉我们,古薛国的都城,还被称为“徐州”,治所原址即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北,滕州市南部的官桥、张汪两镇的接壤一带的薛国。西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徐州刺史部监察琅琊郡、东海郡、临淮郡和楚国、泗水国、广陵国,共三郡三国。治所在薛(今山东滕州市南部,薛城区北的官桥、张汪薛国)。2)、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迁徐州治所于下邳。
                              3、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八月,刘秀攻克彭城、下邳,吴汉拔郯城,遂置徐州刺史部于郯,(今山东郯城西南),其的辖地域和西汉大致相同。
                              4、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陶谦任徐州牧,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州琅邪郡避难,带着一百多车金银细软前往兖州投奔儿子,途中意外被杀(今滕州市羊庄镇北有“曹王墓”)。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八月,刘秀攻克彭城、下邳,吴汉拔郯城,遂置徐州刺史部于郯(今山东郯城西南),其辖地域和西汉大致相同。
                              194年10月,陶谦病危,将徐州刺史部的治所由郯县迁至下邳(今睢宁县古邳镇东北),徐州牧的官职也让给了刘备。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乘刘备迎击袁术之际袭取徐州,自领徐州牧。
                              两年后(198年),曹操发动下邳之战,击败吕布,这才占据控制徐州,而这时距徐州迁下邳已经四年了。
                              5、《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魏明帝时中领军尚书桓范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发生过与徐州刺史郑歧争屋的事件。
                              由此可知三国时魏明帝曹睿(曹丕之子,227年——239年在位)时期或稍后,徐州刺史部自下邳迁至彭城(今徐州),但只是指以彭城为中心的行政区域。
                              6、西晋惠帝元康末年,又将徐州刺史改治下邳。
                              7、安帝义熙七年(411年),以淮北为北徐州,治彭城;淮南为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8、淮北为北魏占领后,北徐州刺史治所迁于钟离(今安徽风阳)。
                              9、南朝梁时,曾侨置东徐州、西徐州、南徐州、北徐州。
                              10、北魏占领淮北后置徐州,兼立东南道行台;北周置徐州总管府,唐代初期亦曾置徐州总管府。
                              11、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徐州更名彭城郡,仍治彭城。唐高祖武德四年(AD621年),唐改彭城郡为徐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彭城并入徐州,徐州的名称就完全取代了彭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为徐州路。
                              12、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义占领徐州,次年被元军镇压,至正十三年(1353年)降徐州为武安州,移治于今徐州泉山区奎山南。
                              13、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武安州降附于朱元璋,仍改为徐州并移治旧所(古彭城)。此后,徐州的名称和治所再也没有变异。纵观始末,古徐州治所始于薛都,后主要迁于下邳,郯和彭城三地。
                              古代徐州(首府薛国),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崇高的战略地位。当时以薛为首府的徐州,可通过泗水南下江淮而制荆楚与吴越,逆流而上,可以控制齐鲁与燕晋,所以从春秋晚期起,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到了战国,齐威王以及楚、曹等国都曾来抢占过这个战略要地。但从《春秋》、《战国策》、《史记》等书的记载来看,以薛为中心的徐州,绝大部分时间为齐国所有。在孟尝君时代,徐州曾勃然兴盛起来。自孟尝君增修了周长二十八里的庞大薛城之后,更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秦汉之际,陈涉、吴广领导的人民大起义,就首先以攻占“下薛”为急务。项羽、刘邦对徐州的首府薛,也是势在必争的。他们都曾积极“引兵向薛”。在项羽攻占了薛城之后,他的叔父项梁,即大会起义军于薛,然后分兵向西攻秦。所以说,徐州也是我国第一次人民大起义的主要基地。从这之后,徐州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具有举足轻重之势。
                              下图是陕西宝鸡博物馆馆藏的真正具有价值的西周时期的地图,图中显示,自夏立国1500年后的西周时期薛国仍然是山东省三强之一(周天子设齐鲁以扼东夷,东夷之首就是古徐州),实际上黄帝至夏商历史的真伪陕西人最清楚,黄帝至夏商的演化之地就是被后人称为东夷之首的古徐州(首府薛国)。


                              16楼2021-03-04 1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