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都吧 关注:1,448贴子:40,115
  • 16回复贴,共1

大河网:知名学者从二里头陶片上考释出4个字?真相其实是场乌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西1楼2021-02-19 14:29回复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张弋



    IP属地:山西2楼2021-02-19 14:32
    回复
      中国文物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2月17日刊发文章《夏文化 | 李维明:二里头遗址祭祀陶文初识》:2000 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Ⅲ区二里头文化层中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2000ⅢT4⑩:40),定为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物。笔者仔细观察这块陶片后认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陶片,因为在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对于探寻二里头文化文字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陶片特征为夹砂灰陶,素面磨光,陶胎较厚。表面显示字痕似不少于4个字。


      IP属地:山西3楼2021-02-19 14:33
      回复
        在文章中,李维明先生将陶片上的四个“符号”释读为:

        参照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早期牛肋骨刻辞“又乇土羊”和 殷墟商代晚期卜辞“……在南土……告事”(合集 20576 正)辞例,试将四个字排序成文:
        对于“符号”的组合意义,李维明认为,文句试读,“土(社)六蛇(龙)告”。按殷墟卜辞中告祭辞例, 告也可以前置,试读为“告土(社)六蛇(龙)”。文句记事,在土(社)用蛇(龙)六(数量或次数)举行告祭。
        李维明认为,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地层出土祭祀陶文,对探讨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文字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这块存有祭祀陶文的陶片曾断为两块,经粘对修复后显示其上陶文字数至少有四个字。这一现象启示,以往有些二里头文化残陶片上所存单个或残缺字,存在因陶器破碎导致文辞分离的可能性。
        其次,陶文简要记述地点、用牲、数量、祭祀等叙事内容。从而证明二里头文化有记事文字,按照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学说, 夏文化有文字的学术判断因此得以证实。
        最后,上述陶文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甲骨卜辞文句结 构近似,显示二里头文化文字与商文化文字具有传承关系,确认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文字是商文化文字之源。


        IP属地:山西4楼2021-02-19 14:35
        回复
          不过,李维明的上述研究成果仅发布一天后就被证明为“乌龙”。


          IP属地:山西5楼2021-02-19 14:36
          回复
            2月18日,“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说明《关于二里头遗址2000ⅢT4⑩:40陶片标本的情况说明》:“文博中国”公众号2021年2月17日发表了李维明先生的大作《二里头遗址祭祀陶文初识》,我们看到后立即认真拜读,并找到《二里头(1999~2006)》(文物出版社,2014年)中的文字、图版、原始照片和陶片实物原件核对有关情况。
            二里头工作队对于李维明文章中认为的“符号”做了解释:该件陶片系由两件残片拼合、粘接在一起的,原来的两片陶片分别出自2000ⅢT4⑩和2000ⅢT1H22,两个堆积单位的时代均为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因能够拼合,技师当时用黑色记号笔拉一条长线划掉了其中一个单位号“00ⅢT1H22”,并在接合处划了6条短线。
            “将李先生大作所认定的4个字与《二里头(1999~2006)》图版二四二:4对照发现,此陶片上所谓‘字痕’,系整理过程中记号笔的笔道和原器表裂痕等。我们早年整理资料过程中用记号笔划线,确有不规范之处,对大家使用资料进行研究造成了一些误导,在此深表歉意,将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注意操作规范。李先生认为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字,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将在今后的田野考古工作中更加关注有关细节。”二里头工作队方面解释。


            IP属地:山西6楼2021-02-19 14:36
            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李维明(1956.11— ),男,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历史学博士。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从事考古与文物学术研究。2003年4月曾在3000多年前的一段商代牛肋骨刻辞上发现第11个残存文字。
              李维明的主要著作论文:《豫南及邻境地区青铜文化》、《从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存与先商文化的异同看其性质归属》、《再议东下冯类型》、《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发掘简报》、《河南固始平寨古城遗址发掘简报》、《夏年新证》、《河南新密曲梁遗址发掘报告》、《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卜辞新识》、《亳辨》、《乇辨》、《郑州出土战国陶釜陶文初识》等。
              2月19日,国家博物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李维明在研究时所依据的是公开发布的图片资料,因此造成“误判”,整件事系一次“误会”,希望今后研究机构和考古队方面加强沟通。


              IP属地:山西7楼2021-02-19 14:37
              回复
                网友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网友@陇右花虎认为,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通研究,属行为艺术;@怎么都不用真名儿啊说,为断代工程操之过急,为补齐五千年用力过猛,一颗红心情有可原;@东哥乱弹则认为,做学问最怕的是先笃定一个结论,然后尽力证明它是对的。这样做学问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排除掉不利于该结论的证据,甚至将不相关的东西误读为有利的证据。一位考古业内人士告诉大河报记者,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如果是陶器上有很重要的符号,在考古报告一定会指出。考古报告中对器物的描述,除了陶质陶色、形态特征之外,上面有任何特殊痕迹都会介绍。早年在陶器整理修复时经常会做各种标记,所以二里头工作队的工作不能算是失误。“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误会,李老先生执着于符号和文字,这次有点大意了。这次二里头赶紧出来澄清,是为了避免被进一步解读造成更大误会,也是对老先生的尊重。”他说。


                IP属地:山西8楼2021-02-19 14:38
                回复
                  丢人丢大发了!造假当场打脸!


                  IP属地:陕西9楼2021-02-21 00:55
                  收起回复
                    简直就是对考古的亵渎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2-23 10:47
                    回复
                      豫人造夏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3-03 01:28
                      回复
                        玉龙雪山1992 成天在华吧发挑拨贴,这两天集中黑你所在的省份,不管管?本来给你发私信,你那边拒收陌生人消息@大路通天河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3-03 10: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