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哲学吧 关注:315贴子:1,820
  • 0回复贴,共1

《悬浮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班、放学之后做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已经为我们急切渴求成功所做的努力而占据,仅剩下一丁点空闲时间,我们愿意通过看一些刺激的、惊险的、有趣的或无聊的短视频,在感官刺激之下放空大脑。用这些方式消磨掉睡意来临前的时光,无非是为了摆脱一天积攒的疲惫和焦虑,掩饰人在没有根基的时代之中,身份迷失而带来的无所适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看见和听闻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已经太过频繁、琐碎,让我们处在非常舒适的位置,而对此熟视无睹。有时,微信朋友圈和聊天群里的一篇文章、一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但我们却常常嘻嘻哈哈,以大众戏谑的娱乐化方式参与其中,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和我们自己是有关联的。
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日常的现象,穿透日常的表象,然后解读社会日常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困惑。我们需要看到,日常的社会现象背后,也许有一个更大的结构性要素导致每一个身处时代浪潮之下的个体,在欲望与期待得不到满足之后产生了焦虑和身份的迷失。
“悬浮时代”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所有人都处在一个没有根基的状态之下。每个人都非常迫切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渴求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同,从个体层面而言,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发家致富,成功变现自由。
在这种特别渴求成功、获得认同的心态之下,我们会发现,存在着一种很难磨灭的断层。相比较80年代、90年代,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灵活,社会流动性的广度和宽度其实在不断地增加。但另外一方面,贫富差距的分化也越来越大。社会的流动性允许极穷的人通过努力有机会摆脱贫困,但这种向上流动存在着难以撼动的瓶颈。我特别渴望获得成功,但是我离成功还很远,渴望被人发现,但其实并没有获得他人的认同。期望和现实之间产生了极大的落差,由此产生出很多身份的迷茫和焦虑,也产生了许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渴求成功,想要急切地证明自己,于是不断地换工作,不断寻找自我定位,不断地往前跑,想要证明自己。于是今天就呈现出“悬浮时代”的社会特征,一方面,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经历了较大的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推动带动了很多的人通过房地产、股市、比特币等赚到了第一桶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面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收入分化,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的不平等。这些问题连带着引发社会道德的滑坡和信任度的丧失。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缺少信任,缺少一种基本的道德素养。整个社会就像一列高速前行的列车,拼命地往前走,但没有人意识到,其实这趟列车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车上的我们,就好像是在赶早高峰的地铁,被后面的人潮推着往前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1-07 12: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