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吧 关注:8,153贴子:9,018

【金字塔】我国古代科学 毫不逊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字塔】我国古代科学 毫不逊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08 16:10回复
    论文,欢迎讨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08 16:12
    回复
      有关于中国古代科学问题的著作,都要加上“技术”二字,似乎离开技术,中国古代就没有多少话好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08 16:12
      回复
        迄今为止,不少学者之所以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是因为他们相信所谓“严格定义”的科学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08 16:13
        回复
          这种科学观认为,只有从一个或少数几个原理出发,逻辑地推出一系列定理或判断的知识系统,才是科学。甚至认为这些原理或者定理,都必须能够用数学方式加以表示。
          其代表性著作,就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原理》)。依照这个标准,不仅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即使古希腊,符合这个标准的,几乎也只有欧氏的《几何学》。因为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动物志》等,就不是从定义和公理出发,也没有数学算式和图表之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7-08 16:15
          收起回复
            我这里要说的就是,我国古代科学毫不逊色,并且在古代是一直向前进步与发展的。但是我国近代没有向欧洲那种科学发展起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08 16:18
            回复
              我国古代科学材料还往往和许多与科学不相干的内容、甚至是神学迷信混在一起,这也是事实。
              反过来说,像《墨子》书的光学、力学内容,就是夹在沙中的金粒!
              所以总会导致有学者误解我国古代科学愚昧,这是不对的。
              明天继续说,今天到此为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7-08 16:20
              回复
                伏羲的八卦多少人研究 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7-08 16:24
                收起回复
                  说得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7-08 16:24
                  回复
                    不错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7-08 18:34
                    回复
                      点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7-09 07:23
                      回复
                        gkd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7-09 20:58
                        回复
                          公元前数世纪中,我国古人就考察了山脉河流的走向,依据是否最终入海,把河流划分为“经水”(主流)和“枝水”(支流),后来还认真考察过黄河、长江的源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7-11 08:39
                          回复
                            请继续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06 10:50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2-10 08: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