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吧 关注:16,745贴子:152,398
  • 1回复贴,共1

中华文明知识解说(精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弘扬我中华之美--------------------------------
=========
一 . 道的基本概念
道是什么?“道生一,一生二....”
道生一切,一切皆由道生。
一个人想到的,没有想到的,皆是道生。
道不会随人心改变而改变。
道不可言,不可名。
俗话说“悟道明理”,人们时刻去感悟“道”的存在,才能明白事物其中的“名和理”。
“名和理”是可以言,可以名的。
“名和理”是道的显化,显化在人们面前,让我们能认知“道”的存在。
“理”的原始含义是物体的纹路,后指事物的运行规则。
当“道”被人们感悟出来后,那就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理”。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感悟出来的并不是真的理,比如有的人说“钱就代表一切,这就是真理",那只是自欺欺人,只能说钱很重要,但并不代表一切,如果说成一切就是”歪理“了。固守“歪理”行于世间的结果就是:1.如果这个社会,信奉的是真的道理,这个人信奉的是歪理,行走在世间,这个人必然会失败告终;2.如果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信奉的都是歪理,这个人信奉不信奉都不过是其中一员,失败的会是这个社会整体。
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由此可见,对人类来说,人类的成功,并不在于人改变了道,也不在于人创造了道,而是人适应了道,人找到了道的规则,并且“合乎道的规则”,用好“道的规则”。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七十二行要成功,就必须要符合自己的道:兵有兵道,木匠有木匠的道,医有医道,商有商道......包括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成,失道者败。
和”道“有关的,有道德,道义,道统,道理,道法,道术,这里一一作含义解释。
1.道理,就是事物的理,就是事物道的规则。“道”在没有被人们所认知时候,是“隐化”的,但当被人们认知到后,就成为了“理”,所以,真“理”是道的显化。《礼记 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译文:如今的大道已经隐藏起来了,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所以,大道的隐去,是因为伪理歪理横行,导致真理隐去。
2.道术,就是人们对道的认知,产生了理,由理来指导产生了“技术”。比如通过观察蜻蜓,得到其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出了直升机。这个涉及制造出直升机的技术,就是“道术”。
3.道法,“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法就是效法遵循道。“法力”,就是效法遵循道的能力,但是效法遵循道前提是“明理”,再由”理“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所以,“法力无边”可能就有点不靠谱了。
4.道德,在文字解析典籍中查询到的是,德就是“在行人中,直视前方,一心一意遵循着前行”的意思。”道德“要看什么道的德。商人是卖货物的,当然是卖真货物,所以,一心一意不卖假货,交易不欺骗,这个就是商人的美德。军人是保家卫国的,所以,一心一意为国家主权完整和抵御侵略就是军人的美德。
5.道义,就是责任,也要看是什么场合,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责任,为了自己所在行业的善存就是道义,就是责任。
所以,除了野人和动物,作为一个职业人,作为一个行业人,作为一个家庭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国家人,作为一个民族人,作为一个世界人,都有自己相对应的道德和道义责任。
6.道统,就是对道理和道德,道义延续传承。华夏文明,就是中国的道统。
=========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宇宙万物形成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太极”状态。万物形成前,就是“一”。然后,“太极”开始分解,首先分解成“二”,所以,“二”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则。以后的万事万物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复杂化而来的。但是,“大道至简”,再复杂化东西,剖析背后的大道,最后都会指向“二”。
“二”,就是阴阳现象。《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则。
比如:左右,动静,聚散,上下,东西,南北,寒热,男女,大小,远近,内外,快慢,轻重,清浊,有无,前后,美丑,好坏,沉浮,新旧,过去和未来,黑白,长短,方圆,刚柔,悲乐,正负,容斥,收敛泄放......
电子计算机由最基本的0和1组成,构成了我们看到的最复杂就是巨型计算机模拟地球气象变化。
在物理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我们看到有正负粒子,暗物质明物质,黑洞白洞......
凡是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好动、向阳、积极、活泼、主动等的事物,称为阳类事物。
凡是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含蓄、喜静、背阳、消极、沉静、被动等的事物,称为阴类事物。
在自然界:
日、天、昼、火、热、温、春、夏、南、干、气、清……都是属于阳性的。
月、地、夜、水、寒、凉、秋、冬、北、湿、味、浊……都是属于阴性的。
在人体:
男、外、表、背、上、气、腑、实……都是属于阳性的。
女、内、里、腹、下、血、葬、虚……都是属于阴性的。
八卦:
乾、震、坎、根为阳。
坤、巽、离、兑为阴。
在天干地支: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乙、丁、己、辛、癸为阴干,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从上面,我们看到阴和阳是一对相反的性质,比如寒和热,大和小。
阴阳的特性无处不在,存在于现实世界。有以下两种阴阳存在方式:
(1)一个事物身上的阴阳属性在交替变化着-------比如一个人身上此刻感觉很冷,但有时候会感觉很热。
(2)具有阴属性的事物和阳属性的同时存在的相对事物--------比如男人和女人,公和母。
=========
三.阴阳的基本特性
1.阴阳的普遍性
因为阴阳现象是无处不在的,阴阳现象具有普遍性。
从微观到宏观,从人到动物,到植物......处处都有阴阳现象的存在。
2.阴和阳是相生的
相生,就是相互促进其生长,相互化育。
人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如果一群人全是男的,或者全是女的,时间久了,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为啥会这样?这个就是因为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阴和阳之间是相生的。
3.阴和阳是相克的
相克,就是相互之间是对立的,相互制约对方。你是我的克星,我是你的克星,相互制约。
就好像水属阴,火属阳,水可以浇灭火,火也可以蒸发水。
4.阴阳互存
没有阴,就没有阳的存在;没有阳,就没有阴的存在。互相依赖对方而存在。比如没有男作为对比,何来女之说?没有上作为对比,何来下之说?没有大作为对比,何来小之说?
5.阴阳同根
“道生一,一生二.....”,一对阴阳体,都是从同一个母体产生的,所以,他们是同源的。
6.独阳不长,孤阴不存
就是如果只剩下阳,或者只剩下阴,那么,事物最后都会消亡。
比如世界都是女的,世界都是男的。或者世界都是酷热没有寒冷,世界都是寒冷没有酷热,最后都会消亡枯寂。
7.阴阳可以无限可分性
比如世界分为男的和女的,而男的又有左手和右手,左手上血管又分为粗血管和细血管,血管里细胞又有大小细胞.....总之,阴阳,可以无限可分。
所以,我们看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比如一个男的表现很阳刚,但是,他内心也有柔美一面;一个女的表现很柔美,但是,她内心有阳刚的一面。
8.阴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对于一个具有阴阳属性的事物,比如一个人冬天时候感觉冷,夏天时候感觉热,这种冷热变化交替,就是阴阳的属性转换。
=========
四.阴阳的基本规律
1.阴阳平衡的规律
阴阳是相生相克的,如果阴阳双方都均势,那么,就会做到相生又相互制约,当达到这个恰到好处这个状态就是阴阳的平衡状态。
(1)阴阳双方所在的量,称为“势”。
(2)如果一个事物失去了阴属性,那么,必然走向”阳极“;如果一个事物失去了阳属性,那么,必然走向”阴极“;
(3)如果一个阴阳事物,有一方没有了,另一方必然走向消亡。
(4)如果一个阴阳双方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方出现“势”有变化,会引起平衡体失衡。
(5)如果甲方的“势”强于乙方,甲方主动去克乙方,就是”胜克“。
(6)如果甲方的“势”弱于乙方,甲方主动去克乙方,就会被”反克“。
一个具有阴阳属性的事物,通过外部干预可以让其属性发生转换。比如,把人放到火堆旁,则身体暖和;把人放到冰窟里,身体则寒冷。身体寒热阴阳属性通过外部干预被改变转换了。
(7)外部因素可以让一个阴阳平衡体被打破,失去平衡。比如影响一方的阳或者阴的势。
(8)外部因素可以让一个阴阳不平衡的事物,回归平衡。比如阳虚补阳势,阴虚补阴势。
(9)一损俱损规律:对于阴阳相生相制平衡的一个事物。如果出现阳虚,最后必然导致阴虚;如果出现阴虚,最后必然导致阳虚。这个是因为阴阳是相生的,阳虚弱了则无法再很好的促进阴的生长,阴也会跟着虚弱。反之,也是。
(10)对于阴阳相生相制平衡的一个事物。如果出现阳虚,会引起阴势突然大于阳势,整体会表现出阴重;如果出现阴虚,会引起阳势突然大于阴势,整体会表现出阳亢。
(11)阴阳互感:对于一个阴阳运行体,阴和阳是相互感应的。《荀子·礼论篇》:”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衡律:因为任何事物阴阳无限可分,所以,表现出“阴”的事物,其内必有“阳”;表现出“阳”性的事物,其内必有“阴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律,也叫内外平衡律。比如男人阳刚,其内必有阴柔;女人阴柔,其内必有阳刚。
(13)“阳中阳,阴中阴”衰亡律:阳中阳,外放而亡;阴中阴,内沉而亡。比如一个男人外在表现阳刚,内心也阳刚,必然走向“阳极”,因为内心无阴柔来压抑外放阳气,最后狂躁而亡。同样,一个女人外表表现柔弱,内心也柔弱,必然走向”阴极“,因为内心无阳刚的阳气支撑向内沉的阴柔。中医里面说“人体内热外热,外寒内寒必亡“就是这样道理。必须要内外平衡制约然后相生。
2.万物相生相克规律
因为阴阳现象是宇宙的最基本规则。阴阳相生相克,所以,万物是相生相克的。
万事万物,必然有促进其生长的另一个事物;
万事万物,必然有制约其生长的另一个事物。
3.阴阳转换运行的规律
阴向阳转换,是阴消阳长,为少阳;
阳向阴转换,是阳消阴长,为少阴;
阴之极,为太阴,盛阴;
阳之极,为太阳,盛阳;
阴消阳长,又叫阳兴状态;
阳消阴长,又叫阴兴状态;

这个就如同日升日落一样,在中华文化中,将“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还有的分的更细的,是按照时辰天干地支来的,用以说明周天的变化。
(1)阴阳转换一周,就是一个阴阳的转换周天。
(2)物极必反原理:对于一个阴阳转换运行体,处于阳兴状态,不可能永远处于阳兴状态,必然到达一个极限后,会进入阴兴状态。对于一个阴阳转换运行体,处于阴兴状态,不可能永远处于阴兴状态,必然到达一个极限后,会进入阳兴状态。
(3)促反原理:根据物极必反原理,阳兴促进其阳,阴兴促进其阴,可以加快其走向相反方向变化。
4.万事万物的周天规律
由于阴阳转换周天的存在,而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最基本规则,构成了万事万物,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周天,包括人体生物钟,花开花落,日升日落,万事万物的兴盛衰亡。
所以,万事万物都存在周天变化的规律。
5.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规律
周天平衡,就是阴阳平衡的掌握,就是生生不息。也就是说,虽然万事万物有兴盛衰亡,但只要遵循道则保持兴盛,最多衰落了,然后又起来了,只有兴衰,但是不会亡。

6.万事万物交感规律
由于阴阳互感,或者阴阳感应的存在,而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所以,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一个事物的变化会引起另外事物变化,一个事物会影响另外的事物。《荀子·礼论篇》:”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双向感应:甲事物引起乙事物变化,乙事物引起甲事物变化,变化量是双向的。
2)单向感应:甲事物引起乙事物变化,乙事物不会引起甲事物变化,这是单向的。
3)一应多:一个事物引起周围多个事物变化。
4)多应一:多个事物都可以引起某个事物变化。
5)一应一:一个事物都引起一个事物变化。
6)影响程度:事物对事物影响根据阴阳各自的”势“来决定,以及周围因素对阴阳体影响的的”势“来决定,或大或小。
=========
五.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就是事物的五种运行状态。也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太阴,太阳,阴阳平衡;
“金木水火土”是对现实世界的五行属性映射而已。金是金属性,木是木属性,水是水属性,火是火属性,土是土属性。因为古人知道还有“铁铜"等东西,只是把金作为一个属性代表。
根据中华先圣的阐述,宇宙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周天循环“,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落“,”四季变化往复“,”人体生物钟“,”兴盛衰亡“...... 象周易里面说的”盛极而衰","物极必反",都是根据这一原理。但是,“兴盛衰亡,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只是四行,四行循环,四行周天。 那么,第五个行在哪里呢?就在四行的中点,那就是”中,正,和,平“。
兴盛衰亡的中点----”长生不老“。
东南西北的中点----“中”。
春夏秋冬的中点-----“暖,不冷不热”。
《中庸》里面就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这里我们看到我们中国人为人做事情就是“中庸之道”,而这一原则正式来自对“五行原理”的推演。也就是做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过了和不及”效果一样,要“适中,合适”是最好的,中原地区常常讲的“中!”的口头语就是这样来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样才会生机勃勃,万物生长。

备注:
===
“五行周天”并不是印度学说中的“轮回”。印度婆罗门的“轮回”是很肤浅的,最初大致也是肤浅阐述“四行周天”的自然现象,印度佛教借鉴了婆罗门的“轮回”概念用来阐述“人转生的循环”,更离谱了,说的已经不是自然现象了,所以,佛教的现实观是相当的悲观(最后寄托在一个虚幻的极乐世界)。
“五行周天”不仅是看到了万事万物“兴盛衰亡”的周天循环,更是跳出四行到达“第五行”,做到勃勃生机,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中华的“修仙,方术,养生”等类的文化思想也是在这个“第五行”上产生的。中国人讲“正气,正道”,甚至现在提到“正能量”,都是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正是因为“第五行”,古人虽然看到了万事万物的“兴盛衰亡”,但是并不悲观,所以,我们看到古人追求长生不老,追求逍遥世外的生活,看到了道家人物积极豁达。
《中庸》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我们的大本,我们的原则,做事为人,我们坚持这个本位不变,那么,我们就能达到”和“的状态。如果我们人人都破坏规矩,不守本位,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就不可能有”和“的状态了。《周易》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坚守本位“就是”中“,”中“做到了,就会看到”和“的效果。
关于中庸,有人说,在遇到侵略者来的时候,”中庸“就是不抵抗。这显然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
”过犹不及”,是违背中庸的。不抵抗和抵抗过头(比如别人暴力侵略你,你打跑了侵略者,让其付出惨重代价后,而不是见好就收,反过来暴力去侵略别人,希特勒日本就是这样,希特勒一开始是挽回一战失败的屈辱,强盛了后,最后变成对外一而再再而三发动战争,从来没有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直到战败亡国)都不是中庸。中庸就是要合适,合适就行,合适是最好的,对待侵略者,就是赶跑侵略者,让其付出惨重代价,不敢侵略就可以了。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德报德,以直报直“,这才是中庸。而”以暴报德,以德报怨“,都不是中庸。《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所以,”过犹不及”,中庸是正确的,是符合五行运行规律的。
=========
六.中华医学的基本思想。
中华医学的基本思想是构建在”致中和“的基础上。
中华医学治病养生思想是这样的:就如同一个跷跷板,健康状态下,这个跷跷板是平的,如果遇到疾病因素侵入,必然造成跷跷板不再平衡,一边高,另一边矮。我们可以用一个重物放到轻的那边,这样,两边就再次一样重,再次平衡了。所以,中华医学治病养生的基本思想就是”平衡人体“。
因为人体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跷跷板说法只是一个简化类比,所以,中医治病最大难点就是:(1)病症要找到,不然病症没有找到,吃错了药物,反而病症加重,新的问题又引起了。所以,要对症下药;(2)药剂剂量合适,平衡药物放多了,本来左边高右边低,结果变成左边低,右边高。或者放轻了,效果不明显。
中华医学认为,万物相生相克,所以,万物皆可以入药。并且,药食同源。食疗也是属于中医药治病范畴。
所以,中草药治病养生原理,就是万物相生相克,利用万物相生相克来平衡人体,达到”致中和“的目的。
中草药的药物就有擅长补气,养血,壮阳,滋阴,补湿的,也有去寒,清火,去燥,去湿,活血通络,收敛的,泄放的。
对待病人,气乏的补气,血虚的补血,湿重的祛湿,血脉不畅通的活血通络,干燥的滋阴润湿,虚脱的收敛,肠胃不通的泄放。
但是,原理可能都知道,但是中医治病并不简单,首先要对每个药物要十分的熟悉,需要丰富经验,比如干的当归虽然是活血补血,但是它有燥性,有的人有的季节吃了就容易上火,不温和,所以,药物里面要加入那种祛燥火的,让他变得温和。所以,补泄的东西有规律的吃,有的人吃补的吃成高血压,”过犹不及“。
=========
七.天人规律
1. 事物的报应规律(天人感应规律)
报,就是传达,回应的意思。《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应,也是响应,回应的意思。
报应,就是一个事物产生的任何影响,都会得到周围的回应,只是回应程度不同。也就是事必有因,因必有事。
这个是因为”阴阳感应“的缘故。因为阴阳无所不在,阴阳交感,万事万物生化,所以,就会产生这样那样事情。《荀子·礼论篇》:”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汉书·成帝纪》:"朕亲饬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
《春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也就是“天人感应”。
比如,对着山谷喊一声,得到的回应就是,山谷传来一阵回声。
比如,人类吧树木砍伐光了,得到的回应就是,风沙来了,粮食没有了。
也许某个人说,我丢了一个污染性质的垃圾,只要没有人看到,就没有什么回应。还是有回应的,比如你扔了垃圾周围人都不管,结果别人跟着你这样做,污染越来越大,你自己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回应是有的。
因此,天人感应是存在的。
备注:天人感应,是自然因果律,讲的是现实世界。并非印度学说中的“三世因果律”,三世因果律是虚构的,虚构的前世报今世,今世报后世。
2. 天人合一规律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一种微妙状态。
人保护好自然,爱护好自然,相互信任默契,自然给予人更多的生存生活的机会。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然伦理。
天人合一,也是人们要得道而行,依道而行做事情。
在中华修仙文化里面,天人合一最高境界就是“以身合道,寿与天齐”,实际上,对现实人来说,依照生生不息规律,修仙和养生中的天人合一,就是“延年益寿”而已。
3.天人相分规律
天人相分的意思:
1).“道”不随人心而改变的;天道是公平的,该来洪水就来洪水,该来暴雨就来暴雨,不是人心里想来决定的。
《道德经》也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人可以通过自己所谋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境遇。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通过人的“作业”,来影响自己境遇,这个也是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但是,这并不代表“与天斗其乐无穷”就是正确的,毕竟还有个“天人合一”。
按照阴阳相生相制,如果天是阳,人是阴,天和人之间是相互对立,同时又是相生。
人,一边爱护自然,一边通过“作业”来改善境遇;
天,一边提供生机给人,一边又为难人。
这是一种“天人合一”平衡,相生又相制。
如果一个人打破这种平衡,比如大肆破坏大自然,那么,必然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
八.五行在现实世界的映射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行,就是事物演变的五种运行状态。也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太阴,太阳,阴阳平衡;而“金木水火土”是对现实世界的五行属性映射而已。如果你理解成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就理解错误了。
“金木水火土”是事物演变过程中五种状态特性,并非是物质。
《尚书 洪范》这样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爱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的事物状态特性也就是: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表达了五行映射事物特性:
(1)伸展-木类事物特性:阴消阳长,少阳,春,酸,生长,万物生长,东方,肝,青色......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2)炎上-火类事物特性:太阳,夏,苦,清,南方,心,赤色......凡具有温煦,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3)收敛-金类事物特性:阳消阴长,少阴,秋,辛,西方,肺,白色......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4)润下-水类事物特性:太阴,冬,咸,藏,浊,北方,肾,黑色......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5)中和-土类事物特性:中和,暖,甘甜,中央,脾,黄色......凡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通过这五种特性状态,则有生育化育万物的演变。
=========
九.五行事物的在现实世界扮演的角色作用
五行的四季上的特征表现就是: 春生,夏盛(长大),秋收,冬藏。
1.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用木来代表,表示生长开始。作为阴消阳长的少阳,阳气开始增加,阴气开始减少。
2.夏天是万物茂盛的季节,所以,用火来表示,表示茂盛。作为太阳,是阳气增加到极限,阴气已经完全消失。炎热日盛。
3.秋天是万物丰收的季节,所以,用金来表示,表示收敛。作为阳消阴长,是阴气开始增加,阳气逐渐减少。
4.冬天是万物睡眠的季节,所以,用水来表示,表示藏。作为太阴,是阴气增加到极限,阳气已经完全消失。寒冷彻骨。
5.土,能种庄稼,好像一个孕妇,代表生机的载体。表示中和,孕育万物的作用。
这是事物的五种特性或者作用。
放眼我们在日常中,就会发现周围各种事物不知不觉中会扮演这五种作用的其中一种或者同时具有多种:
1.有的事物能提供生机,促进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这类事物我们称其为木类事物。
2.有的事物能提供温煦,升腾等作用,这类事物我们称其为火类事物。
3.有的事物能提供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这类事物我们称其为金类事物。
4.有的事物能提供寒凉、滋润、向下等作用,这类事物我们称呼其为水类事物。
5.有的事物能提供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这类事物我们称呼其为土类事物。
根据“万事万物交感规律”,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有影响的。
(1)五行之生:五行事物之间影响,首先按照: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变化,是循环相生,这种循环相生,母子关系。当然,另外一种说法是“土”居于夏和秋之间的“仲夏”,于是有木,火,土,金,水的循环相生。
在一个相生系统中,如果存在不平衡,则有泄补规律:实(过)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
(2)五行之克:五行事物之间影响,首先按照: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是相对的,太阴和太阳是相对的,所以,木和金克,水和火克。
=========
十. 人业与天地的关系
根据天人感应律,或者事物报应律。
根据”阴阳感应“,或者”万事万物交感规律“ ,人的任何行为,产生在周围,都会有回应,只是回应程度不同。
这种行为,就是人类的”业“,或者”作业行为“。有成则叫”功业“,业,有小业,大业,专业,有善业,有恶业,千秋功业。
《周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根据天人相分律,人为了改善自己境遇,合适的”业“是一种人与天地之间的平衡,只要不是破坏这种平衡。
老子也说过:”天有余而补不足“,人的合适干预,天是可以自己补起来的。
比如为了种植庄稼,砍了一片地的植物而化作良田或者搭建居住房屋,但只要几个月半年不管不种植无人烟,则乱草疯长,荆棘遍地。这也符合”天人合一律“。
当然,如果你把那地方土地给污染了,用化学药品让植物都无法存活生长,那真的是伤了“天和”,破坏了“天人合一”。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前提是”它能自行良好运转”,我就看着不干预。就好像在一个大型自动化工厂,工人很少,工人做的事情就是看着就可以了,不要去干预,因为自动化工厂可以自己良性运转,当然,如果有点小故障,可以去看看,平时“自动填料的”机器,没有必要人去帮着填,否者帮错忙了,反而出问题。什么都不做和什么都想做,都是极端。
但是如果不是自动化工厂,全是劳动密集型,或者不能良好运转,有故障,那就必须要去干预,让其走入良性运转。
所以,人的业,也要看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 该要业的,就要业,这是“善”,否者就是“恶”,不该要业的,就不要业,这是“善”,否者也是“恶”,这是中庸之道,就是合适就是最好的。象“印度学说”中的,把所谓“业力”说的很可怕,什么都不敢做,虚构这个罪那个罪,用嘴巴去对抗侵略者,最后被侵略者一刀砍死,死不瞑目。事实是该做的不做,才是“活受罪”,“千古罪人”。
按照“五行平衡”原理,为了达到中和,生生不息,必须要做合适的“业”,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而什么都不做和什么都要做,过犹不及,都是极端。


1楼2019-10-14 13:49回复
    传播知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18 2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