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吧 关注:42,787贴子:739,235

始自疑云进影厅,终于二顾潸然泪——我的《流浪地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这墙,是死亡。
…………………………
今天是2019/02/28,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去20余天,在这里给各位拜个晚年了。
在纠结了很久之后,还是准备写一写流浪地球。
这将是一篇自认较为严谨的评论,主要内容为结构,人物以及内核的评析。总共90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希望您看完之后有所收获。


IP属地:上海1楼2019-02-28 19:55回复
    流浪地球电影全篇总共125分钟,从小人物切入故事,描绘出恢弘的背景画卷,矛盾于30分钟被抛出,前段层层上升,后段抽丝剥茧,演绎直至结尾。总体上没有垃圾时间,少部分内容为了补充年味以及玩一些网络上的梗,如《海草舞》,50年的妹子,“中澳合资”之类,在严肃之间添点乐呵,也都找到了合适的出场方式,没有过于突兀。
    对这一部电影,舆论的评价早已十分立体了。
    硬件上,舆论称赞特效优秀,但提出了电影不符合科学的地方。
    结构上,舆论称赞后半的紧凑,但认为前30分钟较为拖沓。
    人物上,舆论对于朵朵及户口普遍呈反感态度,对于众多工具人则更加可惜。
    内核上,舆论对于电影抛下原作压抑氛围略有懊恼,但是大部分都能理解。
    其中,硬件上的问题基本是共识,本文针对后三点给出一些微薄意见。


    IP属地:上海2楼2019-02-28 19:55
    回复
      先从结构说起吧。
      近期在浏览各式各样有关于《流浪地球》的消息时,我发现大家很喜欢将其与《星际穿越》作对比。且大部分情况下,两者仿佛针锋相对,喜欢其中一个就必须讨厌另一个。
      但这些评论者都没注意到这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
      《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的结构类似是有迹可循的,前三分之一交代背景的同时埋下伏笔,矛盾展开后愈演愈烈,后三分之一开始一波接一波的爆发并且将伏笔回收,直到最后。
      这就奇怪了:两部处于两个时代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原作出版于1999年,可以算是上世纪的科幻)会有类似的结构呢?
      ——可能是巧合,可能是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后者借鉴了前者。
      但是真要找到原因,要从两者的相似处说起。
      相似点其一,两者都是“电影”。
      从电影剧本结构本身的角度说,电影没有铺垫就没有张力,跌宕起伏才会有吸引力。从头打到尾是不符合情绪曲线的,观众反而会觉得电影很无聊。
      相似点其二, 两者都是“硬科幻”。
      硬科幻总有需要解释的设定,所以铺垫时间只会比普通影片更长。只不过《星际穿越》没有原著支撑,需要在剧情演绎的过程中加入各种科幻设定和解释,于是铺垫时间长达一个小时。铺垫时间长带来了更加震撼的后半,但也给电影带来了问题。尽管诺兰尽其所能弥补的非常好了,长时间的铺垫依旧导致电影前后两段有些割裂;而《流浪地球》仅仅是截选原作一部分进行扩写,有原著支撑,且科学细节没有《星际穿越》考究,因此不需要太多的背景介绍,直接切入故事,剧情显得更加紧凑。如此一来,张力虽不如《星际穿越》,但电影整体更加圆融。
      在结构上,《流浪地球》很“标准”,没有什么超出预期的地方,但是稳稳当当讲完了一个故事,可以说是足够优秀了。


      IP属地:上海3楼2019-02-28 19:56
      回复
        在这一部分,我想谈一谈电影的人物与内核。将这两点放在一起,是由于两者都需要结合原作进行考量。
        《流浪地球》的原作是一部短篇小说,全文不到23000字,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他的一生中伴随着地球逃逸出太阳系时的很多次巨大的灾难。
        大刘选择尽量平摊对于几场灾难的描绘深度,使得每个灾难在小说中有着差不多的份额,这就导致了原著中的故事是琐碎的,没有办法改编成电影。
        郭帆导演在访谈中曾经提到过,“我们的职责是做一个转换,将小说转换成电影”。因为电影没有办法将小说的几段灾难都写的面面俱到,只能选取一段进行重点演绎。实际上,不管哪一场灾难都可以成为取材的目标,然而最终他却选取了本身在原著中不算是灾难的一处——地球利用木星进行引力弹弓加速的这一段进行扩写,将原文1000字左右的内容展开,构成长达2小时的电影。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段?也许导演有自身的考量。我们作为观众只能做一些推测。
        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知道电影相比原著究竟改变了哪些东西。


        IP属地:上海4楼2019-02-28 19:57
        回复
          电影与原著的所有分歧,能归到同一个起源,危机的来源不同。
          在原著中,危机来源于“氦闪”。科学家们预测到了未来400年内氦闪将会爆发,因此需要带着地球逃跑。
          然而,大刘在小说的最后描绘太阳氦闪时,太阳是先发生氦闪再膨胀为红巨星的,并且膨胀为红巨星的过程非常迅速,这不符合科学原理,可以认为是原著中比较大的一处bug。
          参考:
          从物理角度《流浪地球》有哪些地方很「bug」? - 伊卡鲁斯二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007231/answer/588301058
          答主提出——地球发生氦闪之前应当早就膨胀为红巨星了。
          当然在这个答案里,答主并没有意识到电影已经将此处修改掉了。
          在电影里的描述如下:

          ——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原因从“氦闪”将要爆发,转变成了“太阳正迅速老化,持续膨胀,100年后将会吞没地球”。这里表明了在木星危机发生时(2075年)的100年后,太阳会成为一颗红巨星。
          电影里从头到尾并没有出现“氦闪”这两个字,但是在编年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位叫付建明的科学家的确计算出了氦闪发生时间:

          来自《流浪地球电影编年史》
          ——1994年的400年内,这一点是和原著一样的。
          而在这之后,编年史中也提到:
          在2028年7月,最新的观察数据显示,氦闪极有可能在2100年前后发生。
          鉴于此编年史的最后还有错误,并且其也仅仅属于剧外的故事,不属于电影本身的内容。参考价值比较小。
          那么,电影中有类似的暗示么?
          有:

          ——“300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
          这与氦闪发生的时间描述——“400年内”——属于近似时间跨度,因此就算不考虑编年史,仅仅从电影的内容出发,也可以暂时认为,在电影的世界观中,300年后也是太阳发生氦闪的最后期限。毕竟不发生氦闪,太阳系就不会“不复存在”。
          这一处改动将原著中的bug圆了回来。此时太阳的确是先膨胀,再发生氦闪的。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在变成红巨星过后就直接发生氦闪呢?按照正常过程是需要大概十亿年的演化的。
          这个问题看似不可解,但如果反问自己——
          为什么太阳会在50亿岁正值壮年的时候突然变成红巨星呢?
          ——如此一来就会发现,你可以把这一切当成未知原因。这只是故事背景而已。
          一个叫“太阳会在400年内发生氦闪”的故事背景。
          如果仅仅考虑这个背景,原著和电影是一样的。
          然而,太阳膨胀与氦闪调换了时间顺序,这可是一个大麻烦。
          因为这时候,流浪地球计划的启动原因发生了变化:
          从“400年后太阳会发生氦闪”,变成了“100年内太阳将会膨胀成红巨星”。
          不知道这里的改变是在电影准备时就想好的,还是在剧本写到一半时发现后再改的,但我认为,即使是郭帆导演或者刘慈欣本人,在做出这个改变的那一刻,都没有想到,仅仅这一处改变,导致了电影与原作的质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IP属地:上海5楼2019-02-28 19:58
          回复
            背景初始值的一点点不同,就有可能导致函数值指数倍的差距。
            原著中,从前期的科技准备,到逃逸时代结束,有整整400年的跨度:
            “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就发现这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 这一切将在四百年内发生,现在已过了三百八十年。”
            (上面这一段引用也能发现,当初写流浪地球的时候,大刘的确对于氦闪和红巨星膨胀的描述存在错误。)
            而在电影里,400年时间跨度被缩短成100年。
            改变原因:在氦闪之前太阳已经开始发生了急速膨胀,时间不等人。
            于是在电影里,省去了原著中300年的科技准备时间,在短短几十年内就产生了各种机遇,重聚变发动机被迅速开发出来,飞船派与地球派的争夺缩短到仅仅1年,刹车时代也从原著中42年缩短至26年(2039-2065):

            来源:《流浪地球电影编年史》
            (此处最后的加速时代应为逃逸时代)
            ——因为300年的科技准备时间被省略,电影中联合政府最开始的计划是抽签进入地下城,“抽签”的行为在原著中不存在。可以认为是在300多年的准备期间,地下城已经大到可以让大部分人类居住而不需要抽签。
            ——因为刹车时代比原著短了16年,所以产生的巨大洪水吞没了全球35亿(一半)人类的生命,最终剩下的35亿分到1万座地下城,每座35万。这在电影里也有印证:

            因此,虽说计划抽签,实际上并没有利用抽签。
            ——除了以上两点,甚至可以说,因为准备时间太短,才导致在地球接近木星的过程中,没能彻底计算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影响,使得木星的引力发生变化,才发生了电影里的故事。
            原著中是有地球对木星引力影响描写片段的:
            “在跑进地下城的密封门时,我最后看了一眼仍占据半个天空的木星,发现木星的云海中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后来知道,那是地球引力作用在木星表面的痕迹,我们的星球也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这时,木星巨大的引力正在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然而,要是以为仅仅就这点变化,那就too young了。重点还没到呢。
            一部作品,人物与内核才是关键所在。


            IP属地:上海6楼2019-02-28 20:00
            回复
              刘慈欣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义是——
              “在给定背景下,现实的人在非现实环境中做出的行为反馈的思想实验”
              在《三体》中,通过冷冻的主角观察不同时代,会发现人类的想法是差异巨大的。
              在《流浪地球》小说中,经过400年的压力与绝望,人们都早已习惯了“效率”地活着,放弃了除却地球和太阳以外所有不重要感情。大部分人的精神压力都非常巨大,更多人开始为自己而活。在我们现在人类的视角去看,他们不能算是“人”: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比如主角的母亲在父亲爱上黎星之后,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仿佛失去了魂;主角的父亲早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厌倦”: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她是谁?”妈妈平静地问。 “我的小学老师。”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中学已两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师是怎么认识的,也许是在两年前那个毕业仪式上? “那你去吧。”妈妈说。“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 “你要愿意当然行。”妈妈的声音像冰冻的海面一样平稳,但很快激动起来, “啊,这一颗真漂亮,里面一定有全息散射体!”她指着刚在空中开放的一朵焰火,真诚地赞美着。…… 过了两个月,爸爸真从小星老师那儿回来了,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看似平淡的话语,反而更让我这个在正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常人感到毛骨悚然。
              再比如和主角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灵儿,在一次去地表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这时我看到了灵儿,她拿着一个小瓶子和一根小管儿,在吹肥皂泡。每吹出一串,她都呆呆地盯着空中漂浮的泡泡,看着它们一个个消失,然后再吹出一串……“都这么大了还干这个,这好玩吗?”我走过去问她。 灵儿见了我以后喜出望外:“我俩去旅行吧!” “旅行?去哪?” …… “我们在这地下500米,就像馅饼里的肉馅一样,先给慢慢烤熟了,再蒸发掉!” 一阵冷战传遍我的全身。 “但在地面就不一样了,那里的一切瞬间被蒸发,地面上的人就像那泡泡一样,啪一下……所以,氦闪时还是在地面上为好。”不知为什么,我没同她去,她就同阿东去了,我以后再也没见到他们。”
              ——“再也没见到他们”。
              灵儿这个角色贯穿了流浪地球整本书的前半,算是主角的青梅竹马,给人很深的印象。然而在这一句话之后,说没就没了。后半部流浪地球不存在“灵儿”这个人,仿佛她从来没出现过。可以猜测,灵儿是到了地表之后死在了某一个地方。
              也许大刘在写《流浪地球》的时候,考虑到叙述者主角本人就是一个在非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才将小说写成了这样。
              ……
              但是这是原著。原著中,人类对太阳恐惧了300余年。
              电影里面可仅仅不到百年。
              到2075年时,流浪地球计划启动才47年,刹车时代才过去10年。
              第一批在地下城成长起来的一辈,才初中二年级。
              在这个近未来背景下,人类是不可能如同原著中那般无情。
              意气风发的刘启,
              天真叛逆的韩朵朵,
              慈祥逗趣的老爷子,
              坚毅勇敢的CN171-11小队成员们。
              大刘在访谈里说过,《流浪地球》电影所展示的价值观,是能被大众接受的价值观,并非像小说里那般挑人。
              原因是什么?
              ——因为原著400年的时间跨度被缩短至了100年,社会还没来得及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IP属地:上海7楼2019-02-28 20:02
              回复
                现在去看最初的那个问题,原作中如此多的灾难,为何要选择木星危机作为改编的剧本?
                因为原著中一路灾难,400年绝望的精神压力、岩浆渗入地下城、小行星带撞击、大叛乱。。。每个对于人类全都是巨大的危机,但是对于地球本身,却算不上什么。
                如此一来,你可以说“流浪地球计划”是为了拯救人类,但却不能说是拯救地球。
                从变轨开始的这一路上,能对地球本身产生危机的,只有一个——巨大的木星。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失去这个家。
                “家要没了,大家要拼命了。”
                因此,只有选择这一段,才能让观众隐约中所怀有的对于“家”的浪漫情怀被彻底激发出来。
                ——当我看到死亡之墙的时候,是不是要继续走?继续走该往哪里走?
                答案是——推着墙往前走。
                一个人推不动,全家一起推。
                一家推不动,全世界一起推。
                谁也说不准这道墙就不会动呢?
                死亡之墙的前面本没有路,
                人推着推着,活下去的路就有了
                地球发动机推着推着,新家园就到了。
                即使人类不能一直保持理智,但是他们的勇气与坚毅会永远刻在星空之下。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
                ……
                ……
                ……
                ……
                ……
                疑云进影厅,二顾潸然泪。
                以上9000字,我的《流浪地球》,感谢大家阅读。
                我不创造流量,我只为我的兴趣买单。欢迎交流与互相关注。
                2019/02/28
                尾上世莉架


                IP属地:上海9楼2019-02-28 20:08
                回复
                  @贴吧用户_Q3UAKeS
                  申精


                  IP属地:上海10楼2019-02-28 20:08
                  收起回复
                    顶!写得真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2-28 20:36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2-28 21:27
                      回复
                        推着墙往前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2-28 21:45
                        回复
                          由门吧关注世导,吹球即友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2-28 22:21
                          回复
                            顶上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2-28 22:40
                            回复
                              真棒,有个小错误,不是才刹车10年,而是加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2-28 22: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