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32贴子:2,971,651
  • 11回复贴,共1

重玄(无无)--道家实修流派之一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家实修应该有不少流派的,其中就有重玄派(我也称之为无无派)。
刘固盛在《唐代重玄学派道论的特点》一文中曾说:重玄的旨趣,在于用否定之否定方法,破除一切约束,以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虚无境界,成玄英将其谓之“重玄之域”。……修道的要术在于修心,使心“不常不断”,既不滞于有亦不滞于无,最后达到“无心”之境,反映了重玄学的致思特点。换言之,只要破除心中的所有执著,使心处于空虚静寂的状态,此时心便能与道互相冥会,融为一体,从而返本归根,复于真性,……。
罗中枢在《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 也曾言及:
重玄学的兴起是道家、道教思想的发展延续。《道德经》中已有“玄之又玄”的说法,老子指出,对道的把握必须“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庄子把道的境界称为无无。认为只有以无否定有,进而再对无进行否定,才能达到无无的境界。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无无,两次否定,两次超越,这种思路与重玄学者的遣之又遣有相近之处。
…………
成玄英……将玄和玄之又玄发展为不断遣滞的思维方法和道教修习的双重境界。……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到庄子的心斋、坐忘,到成玄英的遣滞、虚忘,再到司马承祯的断缘、收心,道家和道教不断开拓出一条通过损、遣、忘而返朴归真,与道合一的路子。
…………
玄之又玄的方法是一种破的方法、损的方法、减的方法、否定的方法、无为的方法,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在主观上摆脱一切内外束缚、成心和偏见,减除各种各样加给人心及生命的负担,回归自然而然的、无所牵挂的、无视各种利害关系的本然状态。这样,人心如同一张白纸或一面镜子,无知无识,物来斯照。


IP属地:重庆1楼2018-04-16 22:41回复
    对于重玄派(无无派)的实修方法,采用一种比喻说法就是: 无无(重玄)就是没有意识活动、没有潜意识活动、没有做梦的清醒状态中的“深度睡眠”。
    在内丹和气功等实修中,意识用得不合宜可能出偏。
    而重玄(无无)修练方法,以在修练中去除意识为目标,可能也是一种不错的实修选择。


    IP属地:重庆2楼2018-04-16 22:48
    回复
      我也有实践过重玄(无无)实修方法,但是偶而为之,时间也不长,体验不深,将来可能会深入实践。
      我的目的是健身、养生,而不是其它,而且以无无(重玄)和自然为根本归依。


      IP属地:重庆3楼2018-04-16 22:54
      回复
        深度睡眠(选摘自百度百科)
        因为在深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因此对睡眠好坏的评价,不能光看时间,更重要的是看质量。提高睡眠质量,最终要看深度睡眠时间的长短。在睡眠科学来说,“深度睡眠”是你入睡以后大脑不进行活动的深度休息,你睡觉的这一个晚上,先进入浅睡眠然后自然进入深睡眠,然后又是浅睡眠然后又深,来回交替直到醒来。深度睡眠也被称作是“黄金睡眠”,也就是通常说的“金质睡眠”、“金子般的睡眠”。


        IP属地:重庆6楼2018-04-16 23:37
        收起回复


          IP属地:重庆11楼2018-04-20 22:37
          回复


            IP属地:重庆12楼2018-04-20 22:37
            收起回复
              有关深度睡眠的资料:
              深度睡眠
              现代心理学认为,睡眠属于一种高级无意识状态,这个状态下不会有情绪的表征变化,在·与周围的连接消失后,自主意识完全消失,非自主意识削弱(非自主意识引导梦境,而梦境将在第二阶段睡眠开始前短暂结束)进入深度睡眠后,非自主意识也将彻底消失,……。
              剥夺睡眠
              睡眠的本质一直令心理学家着迷,为了彻底弄明白深度睡眠对人的影响,上世纪末有心理学家曾进行剥夺睡眠实验,分别是剥夺全部睡眠过程,和只剥夺第三阶段(入睡阶段是第一阶段,深度第二阶段,脱睡第三阶段),结果显示,仅剥夺第三阶段,对人的精神状态几乎没有影响,完全剥夺的结果是人变成了怪物,深度睡眠过程中,我们会将白天的焦虑情绪进行弥补,以及疲劳的解除和精神的恢复。
              周期的意义
              生命是一个周期,由生到死的循环,而睡眠过程也是一个周期,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心理学将睡眠认定为主动过程,深度睡眠是被动过程,被动过程本身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内在影响是主要调节机制,受到影响的结果呢?昏迷?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电脉冲释放和清醒状态下是接近的,能否通过外界的电波信号干扰深度睡眠过程呢,上个世纪90年代末德国心理学家罗德试图弄清干扰深度睡眠的后果,进行了著名的睡眠干扰试验。36名志愿者,其中男性20名,女性16名,包括学生、心理学领域研究生、商人。研究人员先在每一个志愿者头部安装了电信号接收器,然后将36个人分为了三组,每个组接受三个强度的干扰,且干扰时间都是一个深度睡眠周期内。对深度睡眠的干扰后,有三分之一的人醒后出现了严重的不可控焦虑,疲劳,精神恍惚,甚至有一个人出现昏厥现象。


              IP属地:重庆13楼2018-04-20 23: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