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吧 关注:50,752贴子:345,508
  • 165回复贴,共1

原创科幻《地球编年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2-26 10:58回复



    2楼2018-02-26 10:59
    回复
      第一篇:未来
      2016年至2050年期间,欧洲经济综合体解散,叙利亚局势持续升温,能源危机,温室效应,人口快速增长,贫富差距加大,金融危机,人类社会的阶级冲突激增,这一切都要即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时,中美联合月球开发局成功在月球建立了一座能源采集中心开采氦-3,再利用小型货运船发往地球,同时,中美俄三国共同组建的研究所成功研发核聚变技术,利用月球的氦3解决了能源危机。外交方面,由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调解,世界局势缓和,大量物资被送往非洲援助饱受饥荒的非洲人民。
      世界局势缓和后,中饿美三国开始减少军费支出,大量资源倾向于太空开发方面,美国国家航天局一年的太空发射计划短短一年间提高了17倍,荒废已久的太空站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保留了太空站的国家以“天宫”作为中转站领先世界各国近十年的月球开发进度。
      核聚变技术被广泛应用后,能源变的无比廉价,作为最环保的能源,从而间接缓解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地球之肺开始慢慢复苏,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得到了提升,相对的缓和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人类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为了避免资源重复浪费,世界联合科学院成立,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精英集中在一起为人类的未来努力着。作为三大支柱科技之一的物理科技首先得到了突破,石墨烯研发成功,作为一种运用层面非常广泛的超级材料,石墨烯一经研发就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利用石墨烯,科学家成功研发了第一台工业级量子计算机。太空方面,科学家以石墨烯为主要材料成功搭建了世界第一座太空电梯,太空运输成本开始变得廉价。
      二十年间,上百架太空电梯在赤道圈拔地而起。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太空城市“紫禁城”顺利完工,同年,美俄两国的太空城市也相继完工,人类迈出了征服太空最关键的一步。而在月球的氦3采集中心也扩大了数倍的规模,石墨烯的应用让原本高成本低效率的将氦3运往地球进行聚变的方式变为直接在月球进行聚变后直接将电能发往地球,大大减少了成本以及提高了效率,并且在变得更加安全。
      航天方面,在可控式核聚变技术可行性被提出后,第一代太空飞机诞生,装配有太空引擎的太空飞机平均时速高达3.6万公里,也就意味着从地球到月球只要仅仅11个小时,但一架太空飞机的造价相当于一艘尼米刺级航母的三分之一,成本十分高昂。
      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下一篇开始采用自述的描写手法)


      3楼2018-02-26 10:59
      回复
        第二篇:通讯器
        国际联合太空城“伊甸园”是由前欧盟各国委托中美联合建造的一座世界第四座国际太空城,世界联合科学院就坐落在伊甸园里,来自全世界数十万名科研工作者在这座伟大的天空之城里为人类默默付出,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的身份也十分特殊,是一个地外文明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主导的项目是地外生命探索和研究。
        而我的研究成果...好吧,我的研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我接到一道调令。
        当我坐在星巴克享用清晨第一杯热可可时,手腕上个人终端的低鸣声提醒我有紧急状况发生,通常只有S级的状况才会在我休假期间打扰我,而S级状况,在我职业生涯中只发生过两次。
        我立刻结束了休假,之后的经历是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我被两名研究所的士兵护送乘坐太空飞机从伊甸园前往太平洋某处海底秘密研究所,这处研究所的保密程度甚至连有着S级权限的我都不知其存在。
        在这座秘密研究所内,我见到了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陈 ,以及世界各国站在科学界最顶端的巨头,可以说,这座研究所里的人几乎都是人类最最精英的一份子,哪怕损失一个都足以让世界科学倒退十年。
        短暂休息一天后,我得到了一份秘密文档,在如今所有纸质文件都被数据化存储在超级终端内还在使用纸质方式存储文件的除了喜欢复古的人就只有高度机密文件了。
        这份机密文件的主要内容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八角形造物,以人类现在的解析技术根本无法得出该造物的具体成型时间,形状为八角形,由类似于青铜的材料组成,分子结构紧密到连中微子都无法穿透,也就意味着以人类的能力甚至无法毁灭它,这显然不是人类的造物,事实证明它的确来自于地外生命,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这个八角形的造物通过某种方式传达给人类的,否则以当时人类的科研速度至少还需要七十年才有可能摸到可控式核聚变技术的门槛。
        这个八角形造物最早出现在中国满清时期,被八国联军中德军将军当做宝物带回了德国献给了威廉二世,后落入到了希特勒的手中,而发现其秘密的人也正是希特勒。也正因为这块八角形的造物所传递的科技让德国的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V2火箭、雷达、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无人机等等数十项黑科技,甚至连原子弹技术都来自于这个神奇的造物,可惜最后希特勒没有坚持到原子弹的成功研发柏林就沦陷了。
        盟军获胜后,苏军获取了第三帝国的科技成果,但事实上第三帝国最大的秘密被希特勒派遣一队U型潜艇送往了日本,不幸的是被美国截获,并很快在德国的研发基础上制造出了原子弹结束了和日本的战争也结束了二战,直到冷战时期,苏美两国的科技呈火箭式的喷发,甚至在那个年代登上了月球,完成了世界其他国家几十年后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美国曾针对通讯器进行过假设,认为这是一个人类与地外高度发达的文明生物交流的通讯器,或许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有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这来自于史前文明的遗留物,虽然最后没有确切的结果,但通讯器总是合时宜的向人类提供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所以被一致命名为“通讯器”作为代号。


        4楼2018-02-26 10:59
        回复
          第三篇:神秘讯息
          我见到了那个神奇的通讯器,两天前通讯器不间断的传出一组讯息,任何生物只要接近通讯器五十米的范围,都会听到有个神秘的声音在耳边低语,这是一种人类无法用大脑理解的语言,在根据纳粹德国遗留下的密码本以及美国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语言学家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破译后,这段讯息被完整的翻译了出来,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计算机水平还停留在穿孔机的时代,纳粹德国竟然从无到有的初步解析了这种语言。
          讯息内容被翻译成了一组坐标,根据这组坐标,我们确定了坐标指向的正是太阳系的第六颗行星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土卫六被发现时,一度被誉为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星球,因为他有着厚重的大气层和冰川,基本具备诞生生命的可能,而当通讯器的神秘讯息指向土卫六时,更加激发了我们探索土星的欲望。
          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用他自制的新望远镜对准土星,准备研究土星环,但让他惊讶的是,在土星的旁边赫然有一颗巨大的卫星,这就是土卫六——泰坦,到1979年先驱者11号更是土星掠过,拍摄到土星巨大的卫星土卫六的照片,并初步判断土卫六上的温度是极低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否定了可能存在类地生命的可能,在这之后,旅行者1号,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惠更斯子探测器都相济飞越土卫六,甚至旅行者1号曾试图接近土卫六,可以说,人类对土卫六远没有那么陌生。
          根据土卫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后,我们的科学家发现在土卫六上存在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氮等元素,与地球早期生命形成时的环境相似。六上的氰和烃在一定情况下可生成腈,再被星球上的水冰水解,生成羧酸和胺类物质,而这两者还可以生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氨基酸。不过,土卫六上也存在制约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一是温度过低,二是尚未发现液态水的存在,三是土卫六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当它有时运行在土星的磁气层外时,便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下,辐射可能使生命无法存在。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土卫六上如果存在生命形态,那么和类地生物肯定是有着质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卫六上有液体的存在,也有着巨大的地下冰川。
          火星计划被暂时搁置,泰坦计划(土卫六又名Titan泰坦星)启动,和登陆火星相比,我们对登陆土卫六更感兴趣。科学院的大量资源开始向第二代太空引擎研发倾斜,十几万名科研工作者在为泰坦计划服务,从宇航服到整个太空飞船的设计,都有着一个专门的团队在努力着。
          根据计划,一支十人的精英宇航员将搭乘人类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星际飞船前往土卫六,并且登陆土卫六,到达通讯器提供的坐标位置。根据概率学推演出的几种可能面对的情况,这十个人中的每一个都有着除了宇航员之外的其他职业,有生物学家,有物理学家,甚至还有两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士兵,而在这之前,我们会陆续发射五颗代号为“远行人”的探测器前往土卫六,其中远行人1-3号将会试图登陆土卫六部署物资,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制造出的宇宙探测器的综合性能已经远胜于旅行者1号和2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概率会非常大。
          以人类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地球可能在未来一百年后出现人口危机,虽然目前海洋城市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土地的压力(海洋城市的最大阻碍是海洋的潮汐力,意思就是在海面上的物体受力面积越大,海浪所造成的潮汐力就越强,就像是海洋在用手在撕扯一样,但以石墨烯的坚固程度是可以有效抵抗潮汐力的,所以海洋城市是可行的),但过多的人口所消耗的资源将逐渐超过产出的资源,这意味着饥荒和资源供给失调,那么会间接激发社会阶级矛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矛盾),而这就意味着战争,以人类现在拥有的武器,大规模战争就意味着种族灭亡,深知这一点的各国领袖才能放下成见,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发展,太空殖民才是未来!


          5楼2018-02-26 10:59
          回复
            第四篇:“飞跃”号起航
            四年的准备,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船“飞跃”号诞生,飞跃号舰体呈飞梭状,全长一百二十米,飞船设上下两层构造,上层设有驾驶模块、生活模块、备用动力模块、辅助能源模块、以及1号物资储备仓库,下层设有科学研究模块、生态培育模块、动力模块、能源模块、以及2-3号物资储备仓库。整艘飞船使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过道之间设有阀门,也就是说,一旦飞船某部位破损可以迅速封闭舱门降低损失,甚至在受到大规模损坏时,上层舰体可以抛弃下层舰体独立成一艘逃生飞船。
            飞船动力方面,由三台太空引擎作为主动力,三台小型核聚变作为能量来源,在太空中,无法移动就意味着整个飞船将成为一个活棺材,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我们的工程师还封存了备用核聚变设备以及备用太空引擎,值得一提的是,飞船设计之初就以多功能化和应对任何突发灾难为设计初衷,所以飞跃号35%的非核心零件都是通用的,也就意味着在某处工作的零件也可以在另一处继续工作,我们甚至还放了一台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在科研模块中,极大的提高了飞跃号的生存能力。
            在这四年,十位精挑细选出的飞跃号船员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已经足以胜任此次任务,在万众瞩目下,飞跃号升空后,立刻开始加速,三十秒达到第三宇宙速度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范围。(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船是不需要环绕地球通过地球引力来加速的)
            根据“银河”巨型量子计算机计算,飞跃号将以直线距离前往土星近地点等待土星的到达,随后接近土卫六展开登陆,前期的远行人1-3号已经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在人工智能的操控下在土卫六地表成功部署了一座可供10人使用半年的太空舱,当飞跃号抵达时,可使用携带物资对居住舱进一步部署,搭建一座可居住五年的太空舱。
            土星距离地球近地点距离约为8.55个天文单位,而飞跃号的飞行速度已经高达15万公里每小时(忽略偏心率),如果计算没有误差或途中不出意外,飞跃号将在一年后抵达土星,这在人类太空载人航天史上已经算是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自阿波罗11号登月后,人类就开始减少太空载人活动,相比泰坦计划,美国宇航局登月用了四天时间,相对于登陆土卫六,我们将要花上至少四年时间。
            泰坦计划规定,飞跃号按时抵达土卫六后,会有为时半年到一年的任务周期,一年后将返回地球。但此时土星已经离开近地点,返程距离会增大,预计返程时间将提高一倍。
            当飞跃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后,我们像是看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但现在的人类,未来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


            6楼2018-02-26 11:00
            回复
              第五篇:登陆土卫六
              飞跃号已经启程半年,通过电磁波,我们还是可以跟飞跃号进行有延时的即时通讯,十位飞跃号船员的状态良好,他们的身体数据会通过飞船的通讯模块即时传递到地球,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团队为他们服务。
              一年后,飞跃号顺利抵达土卫六轨道,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幸运的旅行,也许上天都开始眷顾人类。在危险的太空航行中一帆风顺可并不常见,尽管飞跃号的设计已经经可能的去适应各种太空灾难的发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以人类现有科技制造的太空飞船就像是一艘硬纸板糊成的船在大海航行一样,一不小心的结果就是船毁人亡。
              根据计划,飞跃号的两位船员将留守在太空船内保持和地球的通信,其余八位船员将在土卫六展开登陆,土卫六厚重的大气内含有大量重金属成分严重影响电磁波的干扰,前期旅行人1-3号也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操控下展开部署。而四号和五号旅行人将转变成卫星协助计划进行。
              登陆仓的设计也是根据旅行人1号传输至旅行人4号卫星中转到地球的数据设计的,完全可以将飞跃号船员安全送到地面,并且也可以使用登陆仓返回飞跃号。其实,以飞跃号的性能完全可以在土卫六着陆,但为了避免意外发生,科学院的专家们坚持使用登陆仓。
              (下面会以飞跃号船员的视角来自述)
              登陆十分成功,虽然在模拟训练中我们进行了上千次的模拟登陆过程,但我们还是为自己能安全着陆而欢呼不已,尽管科学院的那些人向我们保证过安全性,但对于太空航行来说,哪里有绝对的安全可言。
              这个星球比我想象中的要荒凉的多,平坦的地面覆盖着不知道是甲烷还是乙烷的物质,也许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也说不定,当然肯定不会是地球上的那种海洋。
              伊娃作为任务的队长,下达了卸载物资的指令,作为首次登陆,我们只携带了少量的物资,以及一辆土星车作为代步工具,和火星车使用太阳能不同,土星车所使用的能源是多元化的,它既可以在太空舱进行充电也能使用土星上随处可见的甲烷作为能源。
              在我们来这之前,远行人4号已经环绕了土卫六一万六千五百圈,基本绘制了土卫六的地图,居住舱的探索机器人也已经探索了方圆一百公里的范围,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地图,我们着陆的地点距离居住舱的位置只有七公里,我们可以轻易的抵达居住舱。
              居住舱被部署在一个环形山的中央,土卫六的地形是即平坦也崎岖的不规则地形分布,这样的地形这种环形山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居住舱整体为红色,这样的颜色当然不是为了喜庆,而是为了更方便天空中的卫星辨识,土卫六的地表是冰冻的甲烷海洋,呈乳白色,所以红色自然是最突出的颜色。
              经过指纹和声纹验证后,居住舱被启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了科学院的工程师思维中,所以居住舱是一座一座的椭圆形蛋体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例如休息舱和储物仓,模块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意味着就算一处被破坏也不会影响整个居住舱。
              前期的基础模块已经在人工智能程序的控制下部署成功,后续我们将陆续部署科研模块、医疗模块、采集模块、工业模块和垃圾处理模块等,这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楼2018-02-26 11:00
              回复
                第六篇:消失的飞跃号
                距离登陆土卫六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彻底完善了居住舱的改造,如无意外情况发生,这个居住舱在未来会成为我们人类殖民土卫六的桥头堡,同时,根据计划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对土卫六展开了全方位科研考察。
                根据任务第二阶段指示,我们将在土卫六上大范围探索,指令很简单,我不需要想的太多,对于一个我这个前联合国维和士兵来说,任务就是任务,不需要任何理由。
                第二批物资被飞跃号空投到了地面,物资里有着第二阶段任务所需的遥控探测器,这是科学院的那些家伙引以为豪的作品,飞碟形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缩小版的UFO,强大的环境适应力可以让它适应任何星球的环境,特殊材料制造的外壳就算把它丢到强硫酸里也不会损伤丝毫,内含有人工智能程序让遥控它的人就像是在玩飞行游戏一样简单。
                三个月后,我们的探索依然毫无进展,三架探测器每天12小时的探索只获得了一些与任务无关的数据资料,这一天依然是没有任何发现,伊娃作为队长开始例行每天与飞跃号的通讯,因为大气中的重金属成分干扰,只有使用短电磁波才能联系到飞跃号。
                三次建立通讯失败后,伊娃认为是通讯模块出了问题,但最后检查的结果是我们的通讯模块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让我们的心提了起来。我们想启动了卫星开始寻找飞跃号,试图联系它,也许只是飞跃号的通讯模块出了点状况,那就是虚惊一场,但意外再次发生,我们同样失去了和卫星的联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和飞跃号失联,同时也和地球失联了....
                地球上,和飞跃号已经失联一个月了,在多次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宣布泰坦计划失败飞跃号神秘失踪,随后紧急发射的远行人六号装载着物资以及新的指令前往土卫六,土星的公转周期是29.6年,而我们建造第二艘飞跃号需要三年的时间,三年后就算新的飞跃号起航赶到火星需要5年的时间,八年的时间跨度已经超过了居住舱的使用上限...
                人类历史上最远航行距离的新纪录就此画上句号!
                (没错,这还是铺垫,距离正文还是有一些事情要交待,我尽量长话短说。)


                8楼2018-02-26 11:00
                回复
                  又被认为是广告贴发不出去了,暂时就发这么多


                  9楼2018-02-26 11:01
                  回复
                    架空历史型小说?这个土卫六探索计划怎么看怎么拍脑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6 12:49
                    回复
                      不懂你设计的科技树,所以全篇只用逻辑科学
                      1、计划设计不合理
                      在有一堆探测器打杂的情况下仍然派一个大型机组登陆极其遥远的外星,而且还是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直接登陆外星,这么做很浪费资源,而且并不能增加多少效率
                      2、飞船设计不合理,虽然余量很足但死重明显很多,比如那台备用的引擎,还有可以直接用于登陆外星表面的船壳都可以削减
                      此外万物模块化并不能带来足够的抗毁伤性,反而会带来脆弱,比如爆炸性减压一旦在某个舱室发生,即使飞船/居住舱封闭舱门,舱内的压力也会接近真空,这种事会让摆露在外的物件和宇航员损失惨重,而宇航员明显是无法备份的
                      3、计划中的后援严重不足
                      相比飞船丧心病狂的可靠性,计划明显没有考虑到宇航员在无法回到飞船的情况下该怎么办,这种长期的重大任务一般会先后发射两艘飞船作为互补,类似阿波罗计划
                      退一步讲,把2中省下的死重换成第二座居住舱,或是居住舱的修补材料可以完全避免这一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26 14:42
                      收起回复
                        没明白你的解释,因为你的原文对此解释的就不是很清楚
                        【根据计划,一支十人的精英宇航员将搭乘人类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星际飞船前往土卫六,并且登陆土卫六,到达通讯器提供的坐标位置。】
                        【而在这之前,我们会陆续发射五颗代号为“远行人”的探测器前往土卫六,其中远行人1-3号将会试图登陆土卫六部署物资,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制造出的宇宙探测器的综合性能已经远胜于旅行者1号和2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概率会非常大。】
                        这里我该理解为让预备用来登陆火星的探测卫星携带补给登陆泰坦么?
                        那样的话将火箭升级成能把补给带去泰坦的类型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考虑到之后还要发射一艘巨大的飞船,这种资源基本上是想要带什么都行了
                        方案1
                        发射多台机器人去泰坦处理情况,操控延迟问题用操控火星车相同的方式解决:编程→执行→反馈→再编程
                        方案2
                        发射飞船和多台机器人,飞船船员在的泰坦轨道上遥控机器人,任务完成后负责回收机器人
                        方案3
                        在飞船到达前先用机器人探明目标所在
                        飞船到达后根据机器人已经探明目标的信息实施着陆,如果机器人长时间(直到下一艘飞船造好了)未发现目标再亲自着陆探测
                        ,然后飞船返航准备轮班,以此逐渐扩大居住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26 16:10
                        收起回复
                          一层图片是哪款游戏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28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