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3,906贴子:70,873,222

【无言社】最后的游牧帝国——日本学者外眼中的外蒙与大清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置


IP属地:湖南1楼2016-11-13 23:05回复
    准格尔汗国实际上是长期与清帝国并立的政权,上面的疆域图其实已经能反映一二了。


    IP属地:湖南3楼2016-11-13 23:09
    回复
      游牧民的士兵全部乘马,每个士兵还要带几匹马肝以替换,所以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在作战时,士兵们各自在腰问挂一革囊,其中装有千酪、肉千,所以不需要辎重队。与之相反,农耕民的军队在赴游牧地带作战之际,由于不可能从当地征发到粮食,所以战斗部队必须自己运输粮食。这样,就必须与数倍于战斗人员的牛车、骆驼同行,行军的速度极其缓慢。而且步兵数量一多,纵使与敌军遭遇,敌人若见到不利于自己,也会全速逃去,完全脱离战斗,因此不能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在公元前1世纪著《史记》的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就说到这样的情况:见胜则进,见不利则退,不耻遁走。


      IP属地:湖南15楼2016-11-13 23:14
      回复
        康熙帝的满文信件
        远征漠北,讨伐游牧民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这是~项非常困难的大事业。被称作中国历史上头号明君的清隶熙帝为什么出头进行这样的战争?康熙帝自己有这样的说法:
        噶尔丹侵扰喀尔喀及外藩蒙古。此番秣马厉兵,整军运饷,分路进剿,曲尽筹划。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务期剿灭噶尔丹,而后出兵。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亲行仗剑,以建丕基。朕不法祖行事可乎?
        康熙帝亲征蒙古高原共三次。1696年4月1日(阴历二月三十日)从京出发,历时98天,为第一次远征同年秋至冬季为第二次远征,翌年,即1697年从春至夏为第三次远征。在进行这些亲征之际,康熙帝用满洲文给留在北京代行清帝国政务的皇太子写了87封充满情爱的亲笔信。这些信件现保存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这里对满洲语作一些说明。满洲语是通古斯系语言,与蒙古语、突厥语为近缘。这3支语言被总称为阿尔泰语系。这些语言的语序与日本语及韩国语接近。


        IP属地:湖南16楼2016-11-13 23:14
        收起回复
          关于清康熙帝和准噶尔噶尔丹的战争,上述《信件》是第一手史料。
          以下关于准噶尔和清朝的战争,只是利用清朝方面的史料进行研究的,因此,噶尔丹似乎被看成了敌人,在此预先说明一下。


          IP属地:湖南19楼2016-11-13 23:15
          回复
            康熙帝横跨戈壁沙漠
            康熙帝决意要亲征蒙古高原,但准噶尔的大本营在今蒙古国西部,阿尔泰山脉东面的科布多地方。此处距北京足有3000多公里,无论如何也不在清军的行动半径之内。因此,康熙帝等待着噶尔丹再度东进蒙古高原。
            1695年秋,噶尔丹东进蒙古高原,越过肯特山脉,扎营于克鲁伦河上游的巴颜乌兰之地。这里距北京约1000公里。然而,巧妙地奇袭成功,捉住噶尔丹当然好,但由于携带粮食,如果被敌人捷足先登断了退路,则无论清军是怎样的大军也会自取灭亡。
            康熙帝把清军分作3路军,横越戈壁沙漠前去作战。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所率东路军有35430名将士,从沈阳出发后向东迂回,指向克鲁伦河。康熙帝亲自指挥的中路军将士共37000名,从北京出发,又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西北向越过戈壁沙漠,直指巴颜乌兰的噶尔丹大本营。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领的西路军有将士35600名,从内蒙古西部越过阴山山脉,横穿戈壁沙漠,师出翁金河,折而向东,奔向土拉河方面。
            1696年4月1日(阴历二月三十日),康熙帝指挥中路军从北京出发。分为16支队伍的中路军最后的队伍离开北京已是5日的事了。大军出独石口,进入内蒙古。皇帝发出命令,为了提高行军速度,每天日出前出发,午后宿营,此时才允许造饭饮事,每天吃一次饭,皇帝自己也要遵行这样严格的纪律。


            IP属地:湖南20楼2016-11-13 23:16
            回复
              西路军方面给皇帝送来报告,他们于4月16日开始进军,预定于5月3日到达翁金河,23日到达土拉河,27日到达巴颜乌兰。东路军的报告于5月9日送来,报告说他们于5月6日出发,去向克鲁伦河。这样,东路军特别是中路军、西路军到达巴颜乌兰的时间就会前后不一,出于无奈,康熙帝向东路军下达了在哈拉哈河一线停止前进等待时机这样的命令。
              这样在当初计划中由三路军组成的清军,现在减为了两路军。大臣们向皇帝进言,建议皇帝返回。但康熙碱责了部下们,表明了消灭噶尔丹的决心。另一方面,在康熙帝给皇太子的信中,他的表述十分冷静,与以前的信同样,作为父亲又作为帝国的君主教育着作为后继者的皇太子。在行军途中,为了让皇太子了解草和水等的情况,皇帝还采集植物,作为标本送回北京。
              随着北行,气候渐渐寒冷了,而且与敌人接近的紧张感也慢慢增加了。清军和噶尔丹军双方都派出了侦察队的情况,在皇帝的信中记得也很详细。
              这期间,康熙帝率领的中路军进军顺利,于5月21日到达了距噶尔丹营地五日程的地方。然而,这天好不容易从西路军费扬古处送来了报告,其中说道,西路军行军为雨雪所阻,比预定的大幅度推迟,5月8日才勉强到达翁金河,希望在6月2日到达土拉河。见到此报告,皇帝感到很苦闷,除了减缓中路军的行军速度之外,别无良策,只好祈祷上苍,不要让噶尔丹发现清军而逃走,等待时机。


              IP属地:湖南21楼2016-11-13 23:16
              收起回复
                康熙帝在此后又用汉文加了一句:真是阴山背后。在中国俗语中,阴山背后是指冥界。这表现了此时皇帝的恶劣心情。


                IP属地:湖南23楼2016-11-13 23:17
                回复
                  准噶尔噶尔丹之灭亡-噶尔丹败于清西路军
                  寄托着康熙帝最后希望的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指挥的清西路军此时正在何处?
                  长话短说,言归正传。费扬古西路军的主力与皇帝的中路军同时于4月1日从归化城(呼和浩特)出发,指向翁金河。另外,由振武将军孙思克指挥的一支队伍在此前的3月22日从宁夏(银)出发。以下的记述依据从军孙思克部队的宁夏总兵官殷化行的笔记。
                  孙思克的部队于5月4日到达预定与主力汇合的巴刺哈孙之地。此时,费扬古已经通过该地继续前进了。孙思克的部队约在5月20日到达翁金河。但途中在沙漠中马和驮畜多有倒毙,逃兵也不少。孙思克只好挑选精锐,把残余部分留在翁金河畔,疾行数日,勉强追上了主力军。
                  翁金河一带系山地,气候寒冷,直到5月嫩草芽尚未发出。由于敌人把上年的枯草已烧光,数百里内一片灰烬。主力部队的疲劳也达到极限,马匹倒毙,粮食被遗弃,士兵也接连不断地倒毙,然而6月3日,西路军到达了土拉河畔的克连和硕之地,并从这里沿土拉河向东面噶尔丹的营地巴颜乌兰前进。


                  IP属地:湖南24楼2016-11-13 23:17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11-13 23:17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11-13 23:17
                      收起回复
                        6月12日,西路军于黎明时分拔营出发。不久,哨兵报告已接近敌人。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下达命令,展开战斗队形前进,到达了昭莫多地方。该地位于今乌兰巴托市以东30公里,即特勒尔济国立公园入口处的桥边。
                        该地北面群山连绵,山下是一片宽数里的河滩,土拉河蜿蜒流过茂密的森林。在河的南岸,突现着一座马鞍形的小山,它与南面的山连接在一起。当时,西路军的前锋已经在山对面特勒尔济河汇人土拉河之处与敌人发生接触,佯装败走,将敌人引诱出来。
                        殷化行为了抢在敌人之前占领此座小山,麾兵登山。登上山顶后就见到噶尔丹军已登上半山腰。他们见到清军已登上山顶,就停在东边的山崖下,放开了小火铳。费扬古率领的清军主力也在一边登山,一边在山上布开战阵。清军的后续部队沿着土拉河南岸,从山的西面到北面布开了阵地。
                        噶尔丹军企图全力从清军手中夺下小山,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清军全部下了马,在炮兵的掩护下,改为步战。噶尔丹及其阿乃哈敦亲冒弹雨,弃马而战。双方多有伤亡,但并未决出胜负。日落时分,土拉河清军的一支部队从林中迂回,对噶尔丹军的左翼发起攻击,另一支清军则南向迂回出击噶尔丹军右翼,对见到的敌军后方的家畜及妇女、孩子们进行了袭击。噶尔丹军军心动摇,山上的清军对噶尔丹军发起了总攻,噶尔丹军仓惶逃跑,堕落于崖下,尸体遍布河滩。


                        IP属地:湖南27楼2016-11-13 23:18
                        回复
                          就是在1696年6月12日的昭莫多之战中,噶尔丹的阿乃哈敦战死,其主力也被消灭了。尽管噶尔丹在少数部下掩护下得以逃脱,但他已经是遭到两次重创,从此一厥不振了。康熙帝获知清军大捷
                          由于噶尔丹的逃走而怀着闷闷不乐心情踏上归途的康熙帝得知清军的捷报已是战斗发生两天后的事了。首先是6月13日,等待已久的西路军阻断噶尔丹军退路的消息到达了皇帝那里。翌日,14日半夜,从中路军分兵追击噶尔丹的平北大将军马思喀那里将昭莫多之战的捷报首次传到皇帝的营地。马思喀的信中写道:
                          臣等十四日(阳历6月13日)在距巴彦鸟兰15里之地,询问过随哨兵前来的卫拉特人本泰。据他说,噶尔丹于特勒尔济地方与大将军费扬古军会战。噶尔丹败退后,重整旗鼓进行迎击。我军改为徒步,攻入敌阵,噶尔丹军崩溃逃走。正在逃跑的我仰慕陛下,前来归顺。


                          IP属地:湖南28楼2016-11-13 23:19
                          回复
                            噶尔丹的心腹丹济拉带着噶尔丹的遗骨和噶尔丹的女儿准恰海,逃到了天山山脉东端的吉木萨。那里有策妄阿喇布坦部下的营地。在那里,等待与住在博尔塔拉的策妄阿喇布坦联系之际,清朝的使者到达了吉木萨,说服了丹济拉归顺康熙帝。有意于此的丹济拉从吉木萨出发不久,他们一行遭到了策妄阿喇布坦派遣的准噶尔军队的袭击,噶尔丹的遗骨和准恰海被抢去。丹济拉逃往哈密,从那里又到了返回北京途中的康熙帝的营地。康熙帝将丹济拉招入自己的帐篷,只有他二-人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谈话。对于非常感激而宣誓效忠的丹济拉,康熙帝授予其散秩大臣资格,并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正黄旗划拨给了属民。
                            准噶尔的策妄阿喇布坦对于康熙帝引渡噶尔丹的遗骨和女儿的要求坚决拒绝。到了翌年(1698年)秋,策妄阿喇布坦勉强仅把遗骨引渡给了清朝。被送到北京的噶尔丹的遗骨,在城外练兵场上,在整齐列队的满洲兵、蒙古兵、汉兵的注视下,被随风扬撒。曾经称霸中央亚细亚、构筑了一大游牧帝国的噶尔丹就这样灰飞烟灭了。1701年,噶尔丹的女儿准恰海被策妄阿喇布坦引渡给清朝,康熙帝免她一死,让她和兄弟色布腾巴勒珠尔住在一起。色布腾巴勒珠尔被任命为一等侍卫,使准恰海与二等侍卫沙克都尔结了婚,成为了青海和硕特济农的儿媳。噶尔丹的另一位女儿不知所终。


                            IP属地:湖南34楼2016-11-13 23:21
                            回复
                              在中国正史之一的《旧唐书北狄、室韦传》中,首先出现了蒙兀这一部族名。综合《隋书》及《新唐书》的记载,可对蒙兀部作如下考察。
                              作为契丹别种的室韦广泛分布在以大兴安岭山脉为中心的北方,东与黑水棘韫、西与突厥、南与契丹为邻,北面是海。所谓北面的海,就是贝加尔湖。他们分为众多的部落,小部落有上千户,大部落有数千户,没有统率全部室韦的君长,大酋长们统治各自的部众,附属于突厥。室韦部在唐武德、贞观年间(618~649年)向中国派遣使者后,频频对中国朝贡,到开元、天皇年间(713~756年),每年或隔年进贡。
                              据《隋书》及《北史》,在离洛阳6000里、契丹之北3000里有南室韦,其国土低下潮湿。相当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嫩江一带。从南室韦北行11天,其地有北室韦,西南行4天有深末怛室韦。从此往西北数千里有大室韦。到那里道路险阻,语言不通。据《旧唐书》、《新唐书》,在大室韦之南是其蒙兀(蒙瓦)部。


                              IP属地:湖南37楼2016-11-13 2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