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192贴子:602,906

【国学】《道德经》实修浅谈。(欢迎指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无疑是国学当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今人学《道德经》,大多只是寻章摘句,笼统地说说,虽然书店里有很多学《道德经》以及应用方面的著作,
但很多只是学者的理论认识,似乎没有真正理解《道德经》的本质。
《道德经》不仅是哲学,也是科学,更是一本可以修身养性,开发人类智慧和潜力的圣典。
愚人不才,虽感此身微如尘埃,此心还未彻底澄清,然而自觉身心有所感悟,所以做抛砖引玉之想,特来献丑。
详见二楼。


1楼2016-01-06 19:51回复
    我才是二楼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06 20:16
    收起回复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愚人解:
      凡是为经,都不可尽解,不可以咬文嚼字,需要意会。
      此章,描述了一种玄妙之境,要想体会,必须放下小我,融入天地大我,甚至无限宇宙,方可体会。
      所以古人读经,需要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净心净口,是为了放逐狭隘的小我,发现内心真正的大我,方能领会大道的意境;今人心不安静,身体中充满各种毒素,物欲缠绕,如何能体会真理的玄妙?
      常无,和常有,完全是一种体悟,绝不是一般的念头,这其实是道家有为、无为两派的修法源头所在。
      无为派强调真空妙有,无有有无,无无有有,一般要悟性高的人才能体会;
      有为派强调无中生有,有归于无,亦步亦趋,层层推进,最后合真,悟性一般的人皆可修行。
      这两派都是很玄妙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启玄关,也就是众妙之门。
      玄关的开启需要悟性,品德,无论无为还是有为,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必须放下私欲,广积功德,得遇真师,如果没有老师,那只是因为自己功德不够,不足以感动老师。要知道真正的老师是会主动找学生的,社会上的那些为学费的,不足以为师。


      3楼2016-01-06 20:16
      收起回复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愚人解:
        从修行上说:这一章讲的是,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护精气。虚其心,指心态要好,《黄帝内经》所谓恬淡就是。实其腹,指积累精气,练过武术的都知道,这是丹田气。道家要求更高一些。后面的指的是不要随便加意念搬运真气,民,指的是真气。这里讲的道理,是练内功的道理,无论无为还是有为,都应该遵守。
        从生活上说:这一章讲的是生活态度,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5楼2016-01-06 20:47
        收起回复
          先发几章,未完待续。


          6楼2016-01-06 20:48
          收起回复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愚人解:
            道冲而用之,指的是冲虚恬淡,不偏不倚的心境,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或,是指道德领域,或字在古代是国家,疆域的意思,不盈,指道无边无际,无法装满,没有止境,修行人应该心容宇宙万物。
            渊兮似万物之宗,也就是道容万物的意思。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这几句讲的是清静无为,不执着于万物,不迷于尘世,也不孤芳自赏,因为对自我不执着,所以能清静,能与道相合。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句指的是修行先天大道,返璞归真的意思。因为我之真一,属于道之真一,修行能领悟真一,就能得道。象帝之先,指的就是太上之道
            这一章形容大道的清静广大,修行者要顿悟,要笃行,要随时处于冲虚的境界。这是无为大法的修真指南。


            10楼2016-01-07 14:12
            收起回复
              各人路不同,道却无不同,信则有之,不信则选择求证。所以解释是带着疑问,询问是带着答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08 08:40
              收起回复
                楼主发自本心,就是道之一的路,路不同,却都是同道。相异相反,相互生克的路,都处于一个道中,这个道只是假借的名,其实既一切,道即一切(存在即合理山寨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1-08 08:44
                回复
                  第四十三章 水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08 12:17
                  回复
                    为老师点赞!


                    14楼2016-01-08 22:15
                    收起回复
                      看一个人的修为,主要看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愚人小我未除,需要反省。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修行当惟精惟一,淡然正定,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视己如他,视他如己,方生平等心,方生大慈悲。
                      愚人还需努力。。。。。。


                      15楼2016-01-09 12:48
                      收起回复


                        18楼2016-01-13 16:06
                        收起回复
                          先生好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1-13 20:20
                          收起回复
                            现在人学的是科学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1-14 12:20
                            收起回复
                              得道高人会来玩贴吧 修炼个毛线最讨厌装神弄鬼 别说什么不够没遇名师 什么灵师 也别扯什么入世显宗 密宗糊弄人而已 好好的一本经典全被一些妄想家 贪婪者给利用 。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6-01-14 23: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