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192贴子:602,928

【国学】论语到底说了些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语到底说了些什么??
  大家都知道,孔子思想的代表作是“论语”。而对于论语到底要说想说些什么?可以说是答案五花八门,有多种解读。比如第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许多人都理解成学习了时常温习等等。其实,论语,作为孔儒学说的代表作,以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其思想及其作为一个思想家所应有的行为来判断,他当然不会说这些什么无关痛痒的“时常温习”之类的废话。所以,开门见山,言宗明义,才是正经。所以,站在一个学者的立场,对于自己的学说的传播与受人喜爱,他会这样说:
  孔子说:“学习我们的学说,并与时俱进地应用到实践中,这不是让人很愉快的事吗?很远的地方的人都了解并应用了我们的学说而成了我们的朋友,这不正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当然,仍然有些人对我们了解不够,这也很正常, 我们不是因此而气馁,而是更加努力,这不才是一个君子所应有的言行吗?”
   剖析论语,通篇要有机结合为一体来理解,而不能像有些人那样理解成三个互不相干的句子。这里“学”做学习讲,“习”指实践。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我这里是想从治理天下的高起点探讨孔子思想,而不是家长里短的学习温习看论语。如果认为如此理解不妥,比如不合当时的字义,是现代解孔,欢迎批评指正。历史上任何人的注解、观点都可以引用。但请不要说那些无凭无证的废话。谢谢。2014-9-4 08:17


IP属地:北京1楼2014-10-03 21:31回复
    推荐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楼主肯定能与之产生共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03 21:59
    收起回复
      第1.2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能够孝敬父母、恭顺兄长的人,很少有冒犯上级者。而不敢冒犯上级的人,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君子立足于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自然也就有了正确的治国做人处世原则。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不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吗?”
        其实,这一篇虽然很简单,实际上却是紧接前篇阐述儒家学说治理天下的核心思想或学说的要害之篇。因为儒家的孝悌,乃是作为统治天下的人本基础论点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从孝入手,钳制人们犯上作乱的思想。因为凡是孝悌者,皆不可能犯上作乱是也。如果天下都是孝悌之人,何愁天下不平静如水??难怪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呢。


      IP属地:北京3楼2014-10-04 10:11
      收起回复
        第1.3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孔子说:花言巧语,坑蒙拐骗者,极少有仁心。”
          这里,论语首次提出了“仁”的概念,且是以批评否定“巧言令色”的方式提出的。
          什么是仁呢?巧言令色的对立面当然是实事求是。而能够实事求是,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对待所有人,这当然就是大家常说的“一视同仁”!但这只是结果,并非论者给出的“仁”的定义。
          由此可见,儒家学说的致命弊病之一:概念没有定义,不追根究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个最基本的基础概念,竟然不加说明直接拿来就用了,难免令人雾里云里,难明其义。因此,儒家学说始终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缺乏本体论根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只能算是应用层次级别,也难怪黑格尔不承认其为哲学。我们也必须进一步探讨仁的内涵与外延,以明确“仁”这个概念的定义。
          从“一视同仁”可以推论:仁,也就是指一个人对于他人的爱心、爱意。所以,孔子所说的仁,乃是与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之仁相同,意指爱他人。因此,《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克己复礼为仁,显然只是“爱他人”的一种进一步的推论,是孔子认为只需克己复礼(克服私欲,恢复周礼),就能让整个社会进入有序和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这当然就是最好的、最大程度的爱天下人,当然也就是最大程度、最高境界的仁:“天下归仁”!
          那么,论语为什么会紧接着有子的话,说出“巧言令色,鲜仁矣”的结论呢?按正常逻辑,这当然是孔子在批评有若所说“孝弟为本”之言是“不仁之巧言令色”,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有若在忽悠百姓,是巧言令色之愚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就不能不对孔老夫子肃然起敬了:公正无私,关爱百姓,真无愧于圣贤仁人。这个结论恐怕也会令所有论语读者大跌眼镜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结合下文所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可知,论语在此首提”仁“,实际上是对有若”孝弟为本“思想的进一步肯定。因为孝弟就是一种爱他人或仁的具体表现,因而在孝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延更广阔的”仁“之概念,也就自然而然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4-10-04 10:25
        收起回复
          《论语》到底说了什么?我觉得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天下人怎么为人处事,立世担当。用四个字就是克己复礼,孔子用其一生来实践这四个字。


          6楼2014-10-04 15:07
          收起回复
            为什么至今仍然有很多地方读不懂,愚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论语,本身是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就有相对性,针对性,应该与对话一起做讨论;
            第二,古书,流传至今,被删改的太多了,这本估计也不会幸免;
            第三,很多解释论语的书,似乎流传到现在的反而没有几本;
            第四,统治者利用儒家,并非表示完全支持儒家,其中也不见得是保全了所有的儒家专著。
            这只是我的愚见,不代表别人。见笑。


            7楼2014-10-04 19:19
            收起回复
              第1.4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复检讨自己:1、是否为他人服务、筹谋划策却没有尽心尽力忠于其事?2、是否与朋友交往却没有忠诚守信?3、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为人处事学问,是否没有遵照师训落实于自己的实践?
                曾子,名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比较老实的一个,不太说话,后来嫡传孔门道统,写成了《大学》。
                曾子的几句话比较简单易懂,一看就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天天都不忘检讨自己的忠诚与守信程度,时时不忘尊师重道。对比于上篇中孔子批评的”巧言令色“者,曾参则是孝弟仁厚的典型。
                其实,论语之所以紧接着”巧言令色,鲜矣仁“提出曾参这个例证,是有其深意的,而并非仅仅是为了颂扬曾参个人的老实听话、严于律己。它是为了树立一种精神与使命感,即:每个人都一定要具有谨小慎微、严于律己、老实听话、守信忠君、尊师重道,以”天下归仁“为己任之精神与使命感!对于一心克己复礼的孔子而言,曾参这样的学生当然就是其完成使命的最好人选代表了。
                所以,把论语看成是”一部春秋战国时的贵族教学记录“等等,这实在是太小看孔子及其门生了。他们可是胸有大志,一切都是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最高目标与理想的一群实践者。这一点,”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否似曾相识呀?


              IP属地:北京8楼2014-10-05 10:07
              收起回复
                楼主说的有道理,佩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05 10:37
                回复
                  第1.5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管理一个达千辆战车规模的国家,做事必须身先士卒、兢兢业业,说话必须身体力行、言而有信;勤俭节约以节省费用、减少开支;富有仁爱之心,爱护同仁、下属与同胞;劳烦民众、动用民力的事情,只能出现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而绝不能随心所欲扰民。”
                    论语终于在这里首次论及了关于孔子如何治理天下的基本理念。概括为4个方面:
                    1、如何做工作;
                    2、如何管理财政;
                    3、如何正确处理与同事、下属及同胞之间的关系;
                    4、如何合理动用民力而又避免扰民。
                    在树立了曾参的榜样以后,论语终于开始步入了治理国家的主题。因为要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理想,治国策略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应该说,孔子治国的这4点具体策略,就其自身单独而言,确实都是正确的观点。但问题在于仅靠这些具体策略就能真正管理好一个国家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缺少了正确的根基,即老子所言的无私:”以百姓之心为心“或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而是把这些策略建立在了”仁孝“之愚民政策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与百姓之间成了相互对立的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这种与百姓命运在根本上是两层皮的治理策略,其实早已命中注定,其可能成功于一时,但最终难免覆灭的命运。这也是中国历史所证明的事实。
                    许多注解,尤其是许多所谓的名家,完全是望文生义,以经注我,甚至是完全主观唯心想当然。如把”使民以时“,注释成”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这简直就是没有脑子与思维逻辑的信口雌黄。其实,稍微用自己的脑瓜想一想:孔子既然是论治国,怎么突然又变成去论百姓种地了呢?难道百姓都已经傻到自己都不知道必须按时节耕种收获不成?所以,历史上的许多所谓名家注解,完全没有脑子,罔顾事实,纯属胡注乱解,这就是典型例证之一。
                    对于使民以时,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要发动民众共同进退。这个解法,有点儿人民战争的意思。不过,它对于保家卫国更有效,对于治国来讲,群众运动,泥沙俱下,伤及无辜,不宜多用。而依孔子的一贯克己复礼思想,这种可能性较小。
                  使:差遣。


                  IP属地:北京10楼2014-10-05 11:15
                  收起回复
                    以论语来说,精华和糟粕同时存在,但是还是要看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学习论语,一味的让孩子去硬背死背于自身本身就是一种磨练,长大后我才发现当我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的时候反而思维越来越灵敏,但是毕竟孩子是懵懂的,还是在于引导喜欢去学习,而论语本身就是让孩子性格养成,德行修养很好的一部历史题材,所以解释看如何去引导,就像九洲铜声在东城春晖小学的校本课程上给孩子就讲三句,听过图片、视频,故事、演示、道理、等不同的方式给孩子上课,这样他们才有所期待,有新东西才是好的,才是愿意接受的与孩子来说,有朋自远方来,希望共同探讨,加522219346,共同学习和进步。


                    12楼2014-10-05 20:10
                    收起回复
                      孔子思想的代表是春秋,也许诗经也算有点,论语算孔门诸贤对孔子思想的总结吧,但里充满了孔式的妥协和矛盾。论语有个电视讲解剧还不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05 22:15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0-05 22:27
                        回复
                          第六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入见长辈,一定要勤勉孝顺;出门在外遇见兄弟,则一定要兄友弟恭;处事谨慎,诚实守信;团结大家,互助友爱;为人富有仁爱之心。然后还有余力,则用于读书学习。”
                            本篇实际上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方针。
                            首先是如何做人的德育问题,孝弟被其作为德育的首要因素,接着第二篇在本篇再次郑重提出。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孝顺长辈,兄友弟恭;接着就对学生的言行品德提出了严格要求:谨慎守信,团结友爱,富有爱心。这之后,如果还有闲暇和余力,才用以读书学习。这证明,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这与现在表面上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实际上分数是硬道理的应试教育方针,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高分低能、缺德少教学生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证明孔子德育第一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从民族发展大计来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培育三观正确的合格接班人,的确应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不过,孔子的这一教育方针,应当说是实现其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之理想大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合格的仁人志士与接班人的努力奋斗,事业后继无人,那么天下归仁当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IP属地:北京15楼2014-10-05 23:01
                          收起回复
                            期待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4-10-06 12:25
                            回复
                              论语讲的是孔子等人说的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0-06 1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