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吧 关注:17,553贴子:58,771
  • 13回复贴,共1

聊聊《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芒果哥@mangomengke07 认为夏洛克的形象不是一个反派人物,的确有一定道理,尤其是“Hath not a Jew eyes” 的著名speech。但是我依然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反派,一个圆润的反派。在这个speech里,夏洛克以诉诸人类共性的方式来模糊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区别。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说法:“无论何时何地,你们待人的方式及是愿意人怎样待你们的方式。”以牙还牙的思想在这儿被以经文的方式成为了一种先验的natural law,即一种普世的价值。夏洛克的智慧,在于他明白只有认识到基督徒与犹太人的共同之处,不同民族和信仰的人类才能共存。但他的表现并不是共存,而是通过种种手段(法律和所谓的程序正义)来达到报复的目的。
若我们仔细观察这段话,不难发现,复仇才是夏洛克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刀剑的刺痛,言语的侮辱,武器的伤害,这些例子无一例外都指向了犹太人对于基督徒的报复。这也就说明了,在夏洛克的语境下,相似性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的本性共通,在这样一种判断下,饮食物欲之外灵魂的高级本性(比如对冒犯者的复仇)被抽离了。犹太人与基督徒在关于善恶是非方面不同的观念和信仰被突显,而复仇成为实现这种差异的重要手段。在夏洛克那里,复仇成为了表现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善于正义的合理合情的手段。
在《威尼斯商人》的语境中,夏洛克首先是一个犹太人,然后才是一个富人、吝啬鬼和复仇者。梦想用复仇杀死一个基督徒,本质上是对基督徒语境中的善的漠视或蔑视(如在第五幕中威尼斯公爵宽恕夏洛克为了表现基督徒的善)。莎士比亚的伟大,在于塑造夏洛克这么一个反面人物的时候,用作为动物的人本性上的共性和作为信仰的人思维上的差异的共存来圆润夏洛克的形象。所以芒果哥说夏洛克形象模糊且演员是悲剧演员。我没有看过剧场版的《威尼斯商人》,仅仅做一个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望大家共同讨论。


IP属地:上海1楼2014-03-12 17:05回复
    看来我有必要把那篇憋着的《威尼斯商人》影评拿出来了。
    关键的问题是我看到“反派”一词会条件反射性的皱眉头。因为我始终觉得,反派这个词可以出现在电视剧里,可以出现在动画片中,甚至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但不应该出现在莎士比亚。诚然在阅读和观看的过程中我会有我的审美和道德倾向,但无论从文本上、还是舞台上,我都很难把塔摩拉、福斯塔夫爵士、甚至理查三世定义为一个“反派”,此其一。
    其二,真正关键的,并不在于莎士比亚到底想把夏洛克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关键点在于,在整个欧洲反犹的历史语境(anti-semitic historical context)中,莎士比亚的这部剧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东西让人们在发笑的同时去思考,而不仅仅是再一次地对这种语境的重述。

    其三,《威尼斯商人》不只是关于夏洛克,尽管夏洛克是情节的主导者。相比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威尼斯商人》有着特别丰富的副线情节。更为奇妙的是,这些副线情节不像别的伊丽莎白戏剧只是为了制造笑料延长演出长度而出现的,安东尼、波西亚和杰西卡的副线情节以一种特别巧妙且智慧的方式和夏洛克的主线穿插在一起,这一点我也会在那篇影评中提到。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3-12 17:56
    收起回复
      吧主的观点和阿兰·布鲁姆的看法一样嘛……
      好吧,其实我也不太赞同"反派"这个提法,理由同楼上第一点——当然,个人理解,吧主也许只是想表达夏洛克一角远非莎士比亚观念与情感认同之所在而已——比之莎剧文本,04电影版显然是放大(如果说不上夸大的话)了文本在其语境中的异质性成分——不知是否?


      IP属地:北京4楼2014-03-12 19:01
      收起回复
        今天被穆桂英拐跑了,改天继续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3-12 20:27
        回复
          最近看见shylock就下意识想到那个基犯-_-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3-13 10:31
          收起回复
            喜欢夏洛克 怜悯他 基督教恨透犹太人 我宁愿自己死也要割安东尼奥得一磅柔 为了尊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3-14 07:59
            回复
              吝啬鬼拼上钱也要砍下仇人一块肉……要极大的毅力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3-14 16: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