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050贴子:507,432

典故的背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悠远的历史,庞杂的文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典故。古人好用典故,诗词曲文中比比皆是。许多的典故我们还在用,许多的典故已经湮没无闻。随意举一些,如东西,侧帽,锦书,社稷,阴/阳历等。成语基本上一个就是一个典故,如请君入瓮,疑邻盗斧等。历史、人物、文化、故事等等,寥寥数字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传达着丰富的内涵。偶尔不经心看到一个典故,追根溯源竟能翻到春秋战国。世上的风光,文化是其中极美的一类。今在此写下一贴,记录自己往后遇到的有意思的典故。典故只是一个引子,更多是想写自己的疑问和思考。I


1楼2013-10-29 20:38回复
    支持!期待


    2楼2013-10-30 15:57
    收起回复
      期待等待
      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
        但生活又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30 17:28
      收起回复
        1,阴历
        历法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制定,表征太阳或者月亮的运动周期。太阳的周期是一年春秋寒暑,月亮是一月朔望盈缺。表征太阳的称阳历,阳历的一月太阳一定在南半球;表征月亮的称阴历,阴历的十五月亮必如圆盘(无云遮挡时能见)。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不表征月亮,月圆的时间任意变化(如8月21日,9月19日)。但阴历事实还表征太阳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夏至和冬至,分别是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再一查,才明白我们用的阴历(农历),其实是“阴阳历”。农历是一种极为高明的历法,兼顾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我们现在的阴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呢?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年(1912年),中国采用西历(阳历)以公元纪年,农历同时使用,配以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采用西历(阳历)以公元纪年,农历同时使用,但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农历从此失去正统舞台。
        失去正统舞台是什么意思呢?以今年为例,可以找到两个阴历十一月二十九(分别是2013年1月10日和2013年12月30日),它们同属于2013年,按公元纪年是没法区分的。当然,查万年历后可以用壬辰年、癸巳年来区分,但已落了下乘。
        公用为阳,私用为阴,这可能是阴阳在历法中的另一层含义。
        附注:伊斯兰教采用的回历是一种正宗的阴历,和太阳完全没关系。所以不要意外,回民过年有时在寒冷的冬天,有时又在炎炎的夏日。I


        4楼2013-11-01 11:32
        收起回复
          2,愿嚏
          “愿嚏”估计没多少人听过,不过翻译一下就恍然大悟了。“愿”是思念,“嚏”是喷嚏,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打喷嚏是因为有人在想他“。在我走过的许多地方,都曾听说过这个说法。因习以为常,也没怎么在意。直到今天翻书,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习俗。
          宋时梅尧臣有诗句“我今斋寝泰坛外,侘傺愿嚏朱颜妻”。往上追溯,唐时《慧琳音义》一书有“今俗,嚏,云人道我——此亦古遣语耳”,原来它是更”古时“的习俗。再往上追溯,会追到哪里呢?
          《诗经》——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言”无意,“寤不寐,愿则嚏”就是——“醒来之后再不能入睡,我那么思念你,你在远方应该会打喷嚏吧”。I


          5楼2013-11-04 16:17
          收起回复
            长知识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1-04 16:39
            收起回复
              3,家室
              这个词大家都听的比较多,实际上并不常用。说出“我是一个有家室的人”的时候,一般是正处于一些诱惑当中。“家室”指家庭,这是毫无疑问的。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时“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曰有家”,后面混在一起,统一称为“家室”了。现在含义有了一些扩展,有男女朋友的往往也自称是有家室的人。
              顺带延伸一下,《大道为公》一篇中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鳏寡未变,独已失本意,现用其引申义“形单影只”。“孤”的含义有些变化,幼时父母双亡才称孤儿,失去父亲或者母亲则称“单亲”,包括父母离异。
              从“孤”的变化,可以看到女子地位的提升。很想单独写一篇关于女子地位提升的,但尚未理清头绪。


              7楼2013-11-05 10:54
              收起回复
                好贴,希望楼主能坚持,我好跟着长见识,呵呵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11-05 11:31
                收起回复
                  典故成语。现成俗成。言简义骇。语言流变。与时俱进。顺其自然。心领神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1-09 03:07
                  收起回复


                    10楼2013-11-11 08:49
                    收起回复
                      今中午看央10《百家讲坛》,六必居原先是六个人合伙开了一个柴米油盐酱醋的商店,名为"六心居",求大奸相严嵩题字,严嵩是那时候大书法家。严题字时考虑到害怕这个商店将来会倒闭,从而影响他的声誉,便在"心"字上加了一撇,成为"必"。四百年老字号"六必居"辉煌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11 17:26
                      收起回复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在距今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宋太宗、真宗皇帝当朝的年代里,为臣两代的吕端,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和宰相。
                        吕端这个人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 吕端处事理政才华出众,逐渐为宋太宗所喜爱和重用。早在吕蒙正为相之时,太宗就有重用吕端的想法。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对,有人反对重用吕端,其理由是吕端这个人“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这个时候已坚定了任用吕端为相的决心。当心,太宗还作过一首钓鱼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中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的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过后数日,太宗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让吕端当了宰相。


                        IP属地:河北15楼2013-11-27 10:44
                        收起回复
                          元好问(音取hào[1],喜爱之意,名与字义同),生活在北方中国金元之际,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IP属地:河北16楼2013-11-27 10:50
                          回复
                            管道升,乃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赵书法家有了纳妾之念,就作词给夫人: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一看,作词回的这首诗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著名情诗是这样产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11-27 17: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