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192贴子:602,843

【国学】国学之国家政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觉得吧里的这类知识不完整,这是《国学常识全知道》这本书里的,不是网上直接复制的,而是看书然后打出来的。和大家分享,顺便增加记忆。不定时更新,因为字数有点多,打字好累。


1楼2013-08-19 14:06回复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东方新石器文化,以山东为中心;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以太湖为中心,吴越文化由此发端;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南方新石器文化,以潘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具有浓厚海洋风味。其中,北方区系、中原区系以及东方区系汇流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西南、南方和东南三区系则最后汇成长江文明。


    2楼2013-08-19 14:07
    回复

      6、匈奴的兴衰
      据《史记•匈奴列传》等史料记载,匈奴人乃夏朝遗民,商周时期被华夏族成为獯鬻(yu),猃狁,春秋时期称之为戎狄,战国时期称匈奴。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其男子亦兵亦民,精于马术,骁勇善战。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成为一支强大的民族,经常南下中原掠抢,当时的秦、赵、燕三国纷纷修建长城防御。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人率军多次深入漠北打击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在政治上瓦解匈奴,最终彻底击垮匈奴。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难不臣服于汉,北则被击败,部分西迁到东欧。南北朝之际,没有西迁的北匈奴趁中原大乱,一度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之后,逐渐融于鲜卑、柔然和汉族之中。


      7楼2013-08-19 14:08
      收起回复

        7、夏王朝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以国家的形态出现的朝代。尧舜禹的天子地位由禅让制传递,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这种制度,自立为王,由此,这种父子传递的“家天下”制度取代禅让制,夏朝产生。
        夏朝是一个奴隶制政权,“天子”地位的体现形式是其他部族每年向天子送供赋。另外,号召力也比先前提高许多,更有效抵抗外敌,发展经济。经济上,夏朝冶炼金属的技术比较成熟,商品交换也初步发展。另外,当时也创造出较好的历法,因此农业经济也比较稳定。夏朝存世时间约从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总共传了14代,延续了近500年。至最后一位天子“夏桀”,因其昏庸残暴,被本受其统治的商汤部落推翻。其部分贵族逃到北方草原,成为后来的匈奴人。


        8楼2013-08-19 14:09
        回复

          8、商朝
          夏朝末年,夏桀无道,活动于黄河下游的部落商在首领商汤的带领下灭夏,建商,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境内)。后因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人们称之为殷商。
          商建国后,自商汤至商纣,历17代、31王,前后将近600年。是一个相当强盛的国家。商朝国家机构已经相当完善,不仅有各种官职,常备武装,还有相应的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经济上,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青铜业有了大的进展,青铜器的生产已进入了繁盛期。另外在天文、医学、纺织等也取得不小的成就。在风俗,伤人崇拜鬼神,祭祀繁多,喜欢巫卜。君位传承制度由兄及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传给长兄的长子。这种王位传承制度导致多次出现争夺王位的情况,故内乱频繁,多次迁都。末帝商纣荒淫残暴,商朝最终被西北渭水流域的周族所推翻。


          9楼2013-08-19 14:09
          回复

            9、西周王朝
            西周指的是周朝的前段,其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区别于东周的外在标志是都城在西边的镐京。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西周,为有效控制大片土地,先是采取了了分封制,形成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本格局。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由其弟周王摄政。周公外平叛乱,内制礼乐,使周王朝在文化与政治上空前统一。传至昭王、穆王两代,因对南蛮战争失利,加上周穆王喜欢出巡旅行,导致政治松弛,周王室开始衰微。到周幽王时,因其宠幸美女褒姒(si),废皇后,其岳父申侯不满,联合西戎杀了他。至此历经11呆,12王,275年的西周灭亡。之后平王在洛阳继位,东周开始。但东周王室在诸侯国中已没有权威。
            总体而言,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天文地理等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当时的冶金技术;文化上,文字得到了广泛运用;西周的政治与文化的统一最终催生了华夏族,其嫡长子继承制也为后来历代的权利继承提供了模式,保持了历代政治的稳定。


            10楼2013-08-19 14:09
            回复

              10、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得名雨史书《春秋》,具体指从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公元前770年到战国七雄格局形成的公元前476年,大致是东周的前半时期。春秋时代在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上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周王室大权旁落,群雄争霸,连年战争,各国内部战乱时有发生,权力更替频繁,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期间,先后出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周王室以及诸侯国的衰落导致学术下移,大批文化人流入民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老子、墨子等文化巨人的出现,为后世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奠下了根基。
              另一个重要的旋律便是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华夏化”的民族大融合进程。秦、楚、吴、越陆续跃入华夏的行列,汉族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此外在经济上,最重要的两个进步是铁器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工农业的发展和货币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商业繁华。


              11楼2013-08-19 14:10
              回复
                虽有插楼之嫌,但感谢并支持楼楼科普国学之国家政治。期待下文


                12楼2013-08-19 15:33
                收起回复
                  这是历史


                  14楼2013-08-19 18:23
                  收起回复
                    楼主加油,坐等更新。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8-20 07:31
                    收起回复
                      11、战国巨变
                      一般而言,战国指的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即东周的后半期。因西汉的刘向就这段历史编写了《战国策》一书,因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7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这7过连年征战,弱肉强食。这期间,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冲缓地带已不复存在,所以往往是大国之间直接相邻,生死存亡的竞争更加残酷。除了对外战争之外,各国纷纷对内招贤纳士,乃至引进国外人才,同时实施变法以富国强兵。其中著名的有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另外,各国在外交上纷纷寻求政治联盟,以共同遏制对手。这其中的两条主线便是秦相张仪的“连横”(分化六国)和六国宰相苏秦的“合纵”(六国联合抗秦)。最终六国因不同心而失败,秦成为最后赢家。秦始皇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朝,中国至此走进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8-20 23:18
                      回复
                        还有么?
                           ———白纱凝霜,梦萦千回;饮月千尺,寂夜成思;经事难忘,沁沁微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09-02 23:08
                        收起回复
                          楼主加油,持续关注中,一定要坚持,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IP属地:天津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09-03 00:16
                          收起回复
                            手打?
                            鼓掌!!!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3-09-04 23: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