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观光团吧 关注:75贴子:404
  • 9回复贴,共1

维某基百科:关注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页为维某基百科的一项指引,维基编者通常应遵循本指引。
在确保修订符合共识的前提下,您可以自由更新此页,不过在进行较大修改之前请在讨论页发起讨论。
简而言之:维某基百科收录“值得关注的主题”,亦即已被独立来源在相当程度上予以关注的主题。如果一个没有违反“维某基百科不是什么”的主题,得到了可靠的第二手来源的有效介绍,我们便可假定该主题符合独立条目的收录标准。关注度并不直接影响条目内容,而只决定其存在与否。



IP属地:浙江1楼2011-10-27 20:34回复

    在维某基百科中,关注度决定了一个主题是否有创立条目介绍的必要。条目的主题应当被证明为受关注的,亦即是“值得注意的”。需强调的是,维某基百科中,某一主题的关注度并不一定依赖于该主题的知名度、重要性或流行度——尽管它们通常会有助于我们判断。
    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下述的通用关注度指引,那么我们便可认为该主题的受关注程度满足创立条目的要求。此外,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学科关注度指引之标准,则其同样可被视为具备关注度:学术关注度、书籍关注度、电影关注度、音乐关注度、数字关注度、组织和公司关注度、人物关注度以及网络内容关注度。
    关注度方针只是大致规定了适宜为什么样的主题创立专门论述它的条目,它们没有直接限制条目的内容。有关维某基百科关于内容的方针,请见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维某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及生者传记。


    IP属地:浙江2楼2011-10-27 20:36
    回复
      目录 [隐藏]
      1 通用关注度指引
      2 关注度需要可查证的证据
      3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
      4 关注度指引并不直接限制条目内容
      5 不符合关注度指引的条目
      6 参见
      7 脚注


      IP属地:浙江3楼2011-10-27 20:37
      回复
        通用关注度指引
        快捷方式:
        WP:GNG
        如果一个主题得到了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而且这些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则可假定该主题或符合独立条目的收录标准。
        “深入讲解”,意味着相关之来源直接、详细地讲解了主题的实体,编者无需通过原创研究来发掘条目的内容。有效介绍要比顺带提及深入,但可能会较专门阐述浅显一些[1]。
        “可靠”,意味着来源资料应具备编辑可信度,应经得起依照可靠来源指引对关注度进行的可供查证性评定。这里的来源包括以任何形式和媒介发表的作品与材料。通过第二手来源的数量,可比较好地判断关注度[2]。
        “来源”需满足关注度要求[3],必须是第二手来源(二次文献),因为它们能为主题是否受关注提供最为客观的证据。可靠来源的数量与种类应依赖于描述的深入程度以及来源的品质。一般而言,多方来源会更受欢迎[4]。
        “独立于主题实体”,要排除下列与主题实体有关联之人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我宣传、广告、自身发表的个人出版物、自传、新闻稿等[5]。
        “假定”,意味着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只构成必要条件,而不能保证某主题一定能被收入维某基百科。即使某个主题符合上述标准,编者们也有可能达成共识,认为不应该为其另立一篇条目。例如,当条目违反维某基百科不是什么方针的时候。[6]
        一个被共识认为符合本标准的主题,通常都拥有关注价值,并且符合成为百科全书独立条目的标准。如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无法由多方来源提供支持,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


        IP属地:浙江4楼2011-10-27 20:41
        回复
          关注度需要可查证的证据
          快捷方式:
          WP:NRVE
          维某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仅仅声称某主题具备关注度是不足够的,必须为这一声称提供证据。独立可靠来源中的有效介绍内容构成了关注度的可查证证据。同时,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得到同行的认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还应满足主题特定指引所列出的其他因素。
          各主题的关注度是独立的,关注度只针对单个主题,而非该主题所属的哪一个类别。例如,子主题的关注度并不能从父主题继承而来,而关注度也不是“上延”继承的,父主题的关注度同样不能由子主题决定。要证明一个主题具备关注度,就必须证明该主题可以独立地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的要求。
          由于格式和展示的原因而创建一篇分离的条目是一种常见情况;但这在本质上并不意味着“关注度的继承”,出于方便排版和浏览的原因,这种做法通常会被接受。


          IP属地:浙江5楼2011-10-27 20:42
          回复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
            快捷方式:
            WP:SBST
            WP:N#TEMP
            WP:NTEMP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条目的主题一旦在可靠来源中被有效介绍,便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闻来源对其持续报道。虽然如此,但维某基百科不是新闻报道:关于单一事件或主题的一条短时效的突发新闻仍尚不足以证明关注度程度已达要求——尤其是对某次事件中出现的在世人物而言(WP:生者传记)。例如,对宣告、体育的日常新闻报道乃至小报新闻都不足以让某个主题拥有其独立条目。维基媒体下属的维基新闻项目是发表当前新闻报道的场所。
            关注度非推论出的:随着时间推移,之前尚不符合本指引的主题有可能在未来会符合,但也不应仅凭推论某主题将在未来获得足够关注度,当下就记录之。


            IP属地:浙江6楼2011-10-27 20:43
            回复
              关注度指引并不直接限制条目内容
              快捷方式:
              WP:NNC
              WP:N#NCONTENT
              关注度指引能判断某一主题是否具有在维某基百科中成为一篇独立条目所需的关注度。除人物列表外,它们并不为条目内容提供指引[7]。相对的,按照合理比重的原则,众多内容方针根据条目内各主题被可靠来源介绍的程度来约束了条目的内容。
              缺少关注度并不一定意味着来自可靠来源的信息应从维某基百科中移除。可考虑将这些内容合并到更加合适的条目中去。


              IP属地:浙江7楼2011-10-27 20:47
              回复
                不符合关注度指引的条目
                快捷方式:
                WP:FAILN
                尽管条目应该表明自身主题的关注度,且主题没有达到本标准的条目通常会被删除,但仅仅考虑条目自身表现出的关注度是不足够的,我们更应该考虑该主题真否真的很可能拥有关注度。谨记每一篇维某基百科条目都没有最终版本,条目的关注度应该由现时存在的来源决定,而不是由当前在条目中展示的来源决定。仅断言这样的来源存在是几乎不具说服力的,特别时光流逝之后有效的证明仍迟迟未能出现时。如果一个主题所需的来自独立来源的有效介绍仍有被找到的可能,那么就不宜以缺乏关注度为由删除条目,除非在作出了足够的努力后仍然无法找到这样的来源。对于关注度不明了的条目,删除应是最后诉诸的手段。
                如果一篇条目没有列出足以证明其主题关注度的来源,请亲自寻找这样的来源,或者:
                询问条目的作者或这一方面的专家[8],获取寻找这类来源的建议。
                将{{notability}}标签贴上条目,以提示其他编者。
                如果是关于某个专业领域的条目,使用{{expert-subject|主题名称}}标签来吸引了解这一领域的编者,他们可能可以查询到线下的可靠来源。
                如果在努力寻找后仍然无法找到相关的来源,请考虑将条目内容合并到另一篇范围更广的条目中去[9]。此外,假如需要删除[10]:
                请确保关注度模板已挂上足够长(至少30日)的时间,足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如果条目符合我们的快速删除标准,请在页面上贴上快速删除的标签。
                否则,特别在当您不确定是否应该删除或担心他人反对时,请将条目提交到存废讨论,社群将在7天内讨论出条目的存留与否。


                IP属地:浙江8楼2011-10-27 20:50
                回复
                  脚注
                  ^ 例如,关于IBM这一主题,Sobel的360页的书与Black 528页的书都显然不是“顺带提及”。在英国记者马丁·沃克关于比尔·克林顿传记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乐队的话(Martin Walker. Tough love child of Kennedy.卫报. 1992-01-06.)则为明显的“顺带提及”。
                  ^ 自我宣传、自传以及置入性行销等资料不能支撑一篇百科全书,这里的已发表作品,必须由其他人独立撰写,并且与特定主题有关。判定某一主题是否具备关注度,在于那些独立于该主题(及其制造者、创造者、作者、发明者、卖家等)之人是否真正认为这一主题值得关注,进而撰写并发表了有效介绍该主题之材料。否则,任何人只需要在维某基百科外详细介绍与他们有关的主题,便能轻松绕过关注度之规定。另外,还应存在中立的来源,以确保我们可以撰写出一篇中立的条目——自我宣传的资料(显然)不是中立的,而个人出版物往往会带有偏见,即使这种偏见是无心的:有关这些来源中立性的讨论,参见维某基百科:自传和维某基百科:利益冲突。即使是非自我宣传性质的自我出版物仍然不能作为关注度的证据,因为它们无法让我们测定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的普遍关注程度。
                  ^ 包括但不限于报纸、书籍和电子书籍、杂志、电视和电台的文献性节目、政府机构的报告、科学刊物等。在缺乏多方来源的情况下,必须能够验证这一点:单一来源所反映的中立观点足可信赖,并且能为一篇全面的条目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 如若缺少多方来源,那么就意味着,更好的做法也许是将特定主题写入主题更加宽泛的条目中去。单一来源或新闻社消息的再版并不一定能构成多方作品,特别是当其作者采用了相同的事实来源,或者仅仅在重复相同的信息时。特别的,不同刊物在同一地区通过一家新闻通讯社获取并发表的相同文章不被视为多方作品。
                  ^ 由主题实体自身发表的作品,或与之有紧密联系的作品,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参见维某基百科:利益冲突以了解处理此种情况的详细信息。
                  ^ 此外,并不是可靠来源中的任何内容都能证明某一主题已符合创建条目的关注度要求。譬如,词典或数据库、广告或公告栏、小新闻故事都是这样的案例,尽管它们出现在可靠来源上,但它们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题的关注度。
                  ^ 参见Wikipedix:关注度 (人物)#人物列表
                  ^ 有时联系传记中的主角或者对象组织的代表人会获得独立的来源材料。当然我们应该谨慎地观察和评估这些材料的独立性。您还可以寻找与主题有关的维某基百科专题,并请求他们的帮助。
                  ^ 例如,虚构作品中的小角色可以合并到“……次要人物列表”中;关于学校的条目可以合并到学校所处的城镇或地区的条目中;知名人士的亲戚可以合并到关于该知名人物的条目中;只因与某特定群体或事件相关而受到关注的人物,其条目可以合并到该群体或事件的主条目中去。
                  ^ 此前的调查不充足的话,维某基百科编者很有可能会拒绝提删的请求。提删时应该说明已经尝试寻找证明其关注度的来源,和/或以其他证明其关注度的方式。


                  IP属地:浙江9楼2011-10-27 20:54
                  回复
                    IP属地:浙江10楼2011-10-27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