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1,364 贴子: 1,133,810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2
    树长草数不尽,数幼而得一,此常则也;众畜以其无穷,漫步以野,腹鼓而无忧,唯身不可常,此又一道也;农厌其无穷,稼穑以腹鼓,草长极速,不期当锄,益体而生性,又一道也。 (当今以农药代体之力,以害体之本,当思之。) 名,可为单一之物,亦可为一类之物,其名可名,亦无可名,不闻仓颉造字乎?道之名,甚广,非单一、一类可汇,总名之名,故可名,非恒名也。 天下万物均有其道,故为可道也。万道之宗哉,恒也;然,万物之演化
  • 30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徼:边界。玄:玄,玄奥也,太极之阴阳之炁也,返复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可为单一之道:一树以籽,初生、生发、壮、砍伐、制器、毁坏、灰烬,重归大地,复以轮回,此一道也;一草以籽,初生、生发、开花、被锄、
  • 0
    元式催眠:新时代的“三从四德”作者:连冠新时代女性的“三从四德”①从父母过去的环境成长中调整自己。②从当下的感受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③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为别人去做。(孩子有他成长的路径,要做就做引导)①妇德:基本的婚姻道德。②妇言:好说话,说好话,话说好。④妇功:对家庭支持的力度和方法。④妇容:您的积极状态和能量控制。 新时代男性的“三从四德”①从自己成长的环境中跳出来不受影响。②从爱
  • 105
    搜了一下吧里,对于此句解释甚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在其一的解释,人效法天地之道,道最大了,又为何要效法自然。而反者道动,也是两年未找到合适我理解的解释。但我依稀感觉到,此话是类于精神的回归。从什么到什么,从什么回到什么。转一圈后的回归。
    哲丐 5-28
  • 465
    中文方块字,字形字义传递"道"的信息,悟字即可得道。
  • 15
    道隐,隐为隐藏,既然是隐藏就应该又隐藏的地方,道隐藏在哪里?无名是没有名字的意思吗? 无在古文中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这与今人的理解大相径庭,这就有意思了。后来又怎么变成没有的意思呢?可能还需要跟进一步的学习,目前的资源我无法考证。现在只能按照没有的意思来解释吧。如果是没有,那是没有什么呢?道经第一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句中道隐无名,所以有无说的就是名,世间万物本来就存在于天地之间,有没有名
  • 23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争,所以无忧。可是我发现现实中存在不去争,反而会有忧。如果要没有忧,除非你无欲无求。也就是说忧好像只和你的欲望有关。 先证明忧和不争无关。你和你的兄弟做生意,你觉得都是兄弟,不去争,那你兄弟拿的钱多,你拿的钱少,你的老婆会不高兴,就天天给你压力,于是你就会忧。 还
  • 5
    叫什么,都像是有自己的意思,一旦更改,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弃云 5-28
  • 0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因果报应不爽! 一个真正行善的人,一定会昌盛。如果做了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果报,说明过去生中做了很多恶还在身上没有消除。等你的灾祸苦难全部结束,善恶完全抵消之后,肯定能得到福报,就一定会昌盛。但是,这个前提是你因为善,如果没有善,殃祸尽了必定不会得到昌盛。如果做了很多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叫必有余
  • 40
    开始学习道德经,不甚了了,查阅各种大家小家对于道德经的解释,云里雾里,各种道家术语,各种自以为悟道又不知所以然,甚至有些道友五十步笑百步,对于不同理解进行各种抨击反驳!但是到最后还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类,致力于求仙悟道,认为学会道德经是修真必备;二类,听信舆论对于道德经的各种神话,道士并不知道道德经是什么,好奇探索。不管哪一种,都被历史以来各种传言影响,把
    lsc0693 5-28
  • 12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举个例子,你平时喜欢玩游戏,在游戏里输了游戏是真,赢了也是真。我知道那只是一场游戏,可是在游戏里还是会因为输赢而较真,但只要你不玩了,就没有所谓的输赢,这就叫知幻即离,如果知道这些都是幻,他就是个游戏,当下就明了,不做分别,跳出游戏就会自在,如果知道是游戏还执着,就会痛苦。 世间万物皆是心之画像,这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假的,而是说万物都是真的,但是你看到的万物都是假的,因为你的观察
  • 60
    这句话争议在帛书德道经面世后,争议很大,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什么是大器? 器是一类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总成,小到一个碗,大到统治国家的制度,也表示一个人的才能,不管是哪一个,加上大字,都在表示有很高利用价值的事物或人。器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制造的,既然是制造,从设计到备料再到组装最后成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器具越大,需要的时间越长,老子提出大器晚成。 那么免成又是怎么回
    裕丰789 5-28
  • 6
    很多人读道德经,看到无为和不争,心里就有了疑问,啥也不做,啥也不争,好东西不是都被人抢走了,我们还怎么生存?更有甚者说老子在培养人的奴性,老天爷给你你就拿着,不给你你也不能争。真的是这样吗?我真的希望这些朋友静下心来,认真去理解道德经。 无为,老子提出了很多为方法,不争,老子提出了很多争的道理。 只举一例,大家耳熟能详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注,故几于道注。有人只看到看了
    小星1515 5-28
  • 4
    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认为,这是整篇道德经的核心理论,理解不了这段描述是不可能深刻的理解“道”的。 按照道德经的思想理论,“道”是从“无”开始的(这个“无”或许不是我们平时认知当中的无 ,也或许在“道”的初始真的是可以无中生有的,是可以超出人类这个界面的认知的),从“无”中生发出一个一,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没有极端没有矛盾的一。然后这个
  • 10
    道德经闻道篇,老子讲到大音希声,普遍的理解是声音大到一定程度,就听不到声音了,并没有人公开提出其他声音。我的理解又离经叛道了,眼耳鼻舌身,都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老子为什么只提到了耳朵呢?是不是有点太片面?声音二字习惯上一起出现来表达有一定内涵的响声的意思,单独拿出来也可以表示响声,却有所不同,从发声和发音这两个词来体会一下,发声指能够发出响声,发音则更注重响声的变化。语言先于文字出现,上古时
    爻算 5-28
  • 2
    【凌波随笔】李敖曾说:“不要崇拜任何人,绝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是坏人,他们不坏,根本出不了名。纯粹的好人,很难出人头地,很难从底层爬上来,很难成为人上人。” 人心不狠,地位不稳,”这似乎是一种默认的规则,让人不得不感叹职场的残酷。 那些踏实肯干、老实本分的人,往往因为缺乏一些“狠劲”,而难以得到领导的青睐。 而那些太过善良、正直的人,则容易被周围的人所轻视,仿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狠辣才能立
  • 0
    牵挂你的人,才会联系你,在意你的人,才会问候你,想念你的人,才会打扰你,真心很贵,别逢人就给,感情很重,别轻易卑微,靠不住的人,再孤独也不要去依靠,因为心这东西,给对了人就是无价,给错了便一文不值。
  • 0
    何为人品,穷时不坑蒙拐骗,富时不目中无人,苦时不出卖朋友,难时不算计他人,何为良心,成功之日,别忘了帮你的人,风光之时,别忘了挺你的人,富贵之后,别忘了陪你的人。
  • 1
    尊师重道的人,依法而修,依戒而行,他不会出现思维偏差,思维偏差通常多出现在自以为是的人身上,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认为自己修得很好,认为自己比别人领悟得多,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来历不凡,这种通通是自以为是的心理,而正是因为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也成为他们修行中最大的障碍。 学佛人不能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是障道的拦路虎,是修行路上的绊脚石,学佛修行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要尊师重道,紧跟着师父的引领,往光明的
  • 0
    这又是一个争议巨大的论点,传世本为大象无形与大音希声并列,帛书版为天象无刑与道隐无名并列,又要逐字分析了。 两个论述都提到了象和无,无都可以理解为没有,象又作何解释? 象就是动物大象的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了形象,文中不可能说动物大象,那就是形象的意思。至于动物大象是怎么演变成形象的?没有查到准确的说法,既然象和行组到了一起,那就看看形的寓意吧。形指形体,物体的外在,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些都是
    爻算 5-27
  • 18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所以他的意思到底是让我功成不居还是不要去想“不去”?
    爻算 5-27
  • 13
    一:认知决定行为。 二:你的认知决定你的结果。 三:别人的认知决定你的结果。 四:你的利益来自于别人的认知。 五:主动性认知的知识,及普及。 六:被动的知识普及与构造。 七:利益所在必有所争。 八:利益所在未有所争, 是因为阴阳两者都不认为那是利益, 是因为你与他,他与他,都没有认知。 九:天地阴阳五形,无不在争。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孤形不长,孤形不生。 十:世界本是先天利益体。切莫独来独往。 因为金子需要火来
    爻算 5-27
  • 2
    先贤的镜界,你认为谁的最高?老 子的境界:道法自然庄子的境界:物我两忘孔 子的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孟子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伟人的境界:为人民服务!鬼谷子的境界:纵横之道,谋己、谋人、谋众、谋天下诸葛亮的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范仲淹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阳明的境界:知行合一郑板桥的境界:难得糊涂张载的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惠能的境界
    爻算 5-27
  • 39
    大家都知道道德经讲的是阴阳,阴阳其实就是平衡,天得一已清,地得一以宁,天和地经过各种变化,各种力量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就是得一!所以道德经全篇都在列举大家关心的点用正反论述,建议大家要寻求这种事的平衡。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也都在两面的相互反转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寻求平衡! 这样说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求每件事的阴阳,来判断事情的
    爻算 5-27
  • 46
    道是先哲对世界的理解,是先哲留给我们后辈的知识遗产。 先哲们说了很多,但先哲们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么?想要给他们的后辈留下什么财富? 道是什么,按王弼说,道者,无也。所以,道就是什么都没有。求道,最后发现才这世间根本就没有道。 伊尹说,日新其德。所以没有可以一直遵循的道。 周易,易者,变也。所以道就是变化。 周公说,天不可信。所以没有可以一直可以相信准则。 老子说,道非恒道。没有恒定的道理。 鬼谷说,世无
    李弃云 5-27
  • 39
    道德经说,不敢为天下先。很多人(可能是大部分人)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觉得不争会让自己被社会淘汰,但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就是真理,这个世界大量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某个人或某些人为天下先了。 逻辑其实很清楚,一个社会的“道”的状态的瓦解,必然源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想建功立业,生出种种急遽发展理论,或某种急遽让自己获得大量财富或极致权力的理论。 大到两个相邻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上层如果开始所谓励精图治,想要
  • 42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 0
    这是生灵遵循自然的生存方式啊
  • 142
    感觉善良的人走到哪里,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司还是社会,总有人想在你头上踩一脚。自己想装个恶人出来吧,但骨子里不是这样,用不了多久就回到原形了。所以会导致生存空间会被别人不断压缩。
  • 63
    先来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也者,非常言道。名也者,名字。给事物取的名字,并不能代表这个事物(白马非马)。所以道不是道。道是实体,名为代称。这里可以想到,道无处不在,世间万物都有名,所以万物皆有道。 无名,为天地之开始。此时已有了天地,但还处于先天,有名为万物之母,到了后天了。(道生之,德畜
  • 4
    这个世界要想和谐,道德经要成为全世界共识才可以。 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用道德经的和不用道德经的有本质的区别。 比如相邻的两个差不多的家庭,如果其中一个家庭开始苦心经营,想要超过另外一个家庭,那一般的情况,另外一个家庭必然开始紧张,也开始苦心经营,开始卷,不然一个苦心经营,一个还在惬意生活,那其中一个家庭在未来很可能被另一个家庭奴隶。这个道理基本是人都懂,而能力机遇的不同,也会让两个家庭的发展参差不齐
    大二笨 5-26
  • 0
    何以知其然也? 人于地所生,地于天所生,天于道所生,而道的做法也是遵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行驶 人何不以法自然?不知者不则法 因地所生,与地相近,故而取之地利,人有所识,获其地固识之天,后其然也。 人尽得天而有所弃地者,大弃之所小育,则无其生 人不得生,固有圣人折返之识以保其长生,折返之识,生之本也 何以知四域中人之大 人有所大有所小,有以静有以动,后人有以继前人之识而不见其人,有以无而厚其有,如道遵循自然般行
  • 16
    诸位,你们怎么看这个帖子,觉得他说的合理吗
  • 22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
  • 22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少之又少,我今年16岁,虚岁,我12岁的时候开始读道德经,我觉得刚开始读道德经,其实不用看注解的读就行了,越看注解我,就和下饺子一样,一个下和一起下,我觉得应该是不大一样的,我读到的经并不看注解,一直读读了100遍,就差不多全文背诵了,120遍已经背过了,当时我还抑郁了一段时间,我在想我是干什么的?我特别迷茫,因为当时我也在读庄子,庄子也背过了,当然只是内七章,当时我想到了庄子其物论篇中写到的
    sueyean 5-23
  • 0
    【论道】言品、文品,即人品。
  • 38
    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21
    如题,书里的翻译纯属扯淡
    mhwlhw100 5-24
  • 7
    临摹赵孟頫的小楷《道德经》。
  • 30
    道德经: 道:六虚 德:离䷝ 坎䷜ 既济䷾ 未济䷿
  • 3
    一帮小屁孩连道是什么都不知道,居然还论道?可笑之极。
  • 3
    1、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在植物届中雌雄同花、同株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动物届中有雌雄同体和性别转换的现象,因此“知其雄,守其雌”应释作“知其雄雌,守其雄雌”。 ---------------------------------------- 2、第6章“谷(穀),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尽)。” ①谷(穀),山谷和五谷的谷不同源,帛书本作“浴”与“谷”通用,从下文推断,此处“谷”应为五谷的“谷”,释作“
  • 0
    第四个德叫“净德”,道德必须要干净,品德必须要干净,一定要干净,不干净的德那就叫德性,要被人家骂了,对不对?要不要干净啊? 如果你按照四德,经常去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你经常去实践,你碰到事情,一定会有“德”的,比如,今天我要帮助他的时候,我特别开心,你在帮助人家的时候,你开心了,你就乐德。我帮助他的时候,我说的都是真话,我有道德了。我帮助他的时候,我没有对他有要求,我只想帮助他,无私很干净,净
    体操5 5-22
  • 17
    第26章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輜重,这里说的自重是什么?是志向吗?以一人的肩膀挑起整个时代吗?是儒家所说的志向吗?这里是指的目标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吗?像释迦佛一样为众生求解脱,我听说这就是大乘佛法,我突然想起来,新经,的,三世诸佛,因,般若波罗蜜多故,的阿阿妙多罗三秒三菩提,这个意思是不是告诉我们,要心怀天下呢,每日要用志向来鞭策自己? 求第41章是何意思?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道友

目录: 古典文学

友情贴吧